從兒童醬油到兒童水餃,“兒童食品”一定安全嗎
從(cong) 兒(er) 童醬油到兒(er) 童水餃 “兒(er) 童食品”種類多家長購買(mai) 挺盲目
食品打上“兒(er) 童”標簽,就一定安全了嗎
●很多家長出於(yu) 孩子飲食健康的目的,熱衷於(yu) 購買(mai) 打上“兒(er) 童”標簽的食品,推動“兒(er) 童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兒(er) 童食品”價(jia) 格比同類食品高出不少,有些家庭購買(mai) “兒(er) 童食品”的支出已經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
●從(cong) 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兒(er) 童食品”並非食品分類,而是針對兒(er) 童營銷的食品。其火爆背後,是兒(er) 童市場的溢價(jia) 高和好掙錢。與(yu) 其說這些食品有益於(yu) 孩子飲食健康,不如說這是一種營銷策略
●“兒(er) 童食品”應和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兒(er) 童藥品一樣建立科學的標準化認證製度,切實滿足兒(er) 童階段的身體(ti) 、骨骼、大腦等生長發育的特殊需求
4月16日,趁著周末,北京朝陽居民聞珺來到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專(zhuan) 程為(wei) 3歲的兒(er) 子購物——短短半個(ge) 小時,她的購物籃中已經堆滿了各種食品,包括意麵、醬油、奶酪等,這些食品的外包裝上無不標注著“兒(er) 童”倆(lia) 字,有的還在顯著位置印著“無添加劑”等字樣。這表明,這些食品都是專(zhuan) 門供兒(er) 童食用。
“成人食品裏有過多的添加劑、香精、色素,怕孩子吃了不健康。我和他爸爸上班都比較忙,如果每一餐都要鑽研是否適合孩子飲食需要,又不太現實。‘兒(er) 童食品’綠色健康,解決(jue) 了這一難題。”聞珺對《法治日報》記者這樣說道。
和聞珺一樣,很多家長出於(yu) 孩子飲食健康的目的,熱衷於(yu) 購買(mai) 打上“兒(er) 童”標簽的食品,推動“兒(er) 童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而記者近日采訪10多位多次購買(mai) 過“兒(er) 童食品”的北京家長了解到,大家都不清楚也沒去了解過“兒(er) 童食品”的標準是什麽(me) ,與(yu) 成人食品有何區別,主要就是信任包裝上的“兒(er) 童”倆(lia) 字。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目前,我國並沒有設置專(zhuan) 門的“兒(er) 童食品”分類,“兒(er) 童食品”缺乏專(zhuan) 門的法律法規與(yu)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呼籲加大監管力度,對“兒(er) 童食品”設置相應的食品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同時多渠道加強對家長的營養(yang) 知識教育,讓家長理性挑選真正適合孩子食用的食品。
兒(er) 童食品市場火爆
價(jia) 格高於(yu) 同類食品
“媽媽,我想吃小魚形狀的麵條。”兒(er) 子指著貨架上的一款“兒(er) 童意麵”拉著聞珺的褲腿叫道。這款意麵被做成各種可愛的形狀,有海洋中的魚類,還有汽車、花朵等形狀。聞珺立即拿了兩(liang) 包放入購物籃。
記者在該超市轉了一圈看到,含有“兒(er) 童食品”字樣的商品散布在各個(ge) 商品區的貨架上,如兒(er) 童醬油、兒(er) 童水餃等,這些商品普遍在外包裝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色彩鮮豔,有的設計了各種卡通圖案,同時印著“無添加劑”“助力成長”“營養(yang) ”等字樣。
還有一些商品,盡管未在產(chan) 品名稱或標簽中明確標明是“兒(er) 童食品”,但其廣告語或外包裝上卻無不透露出其銷售對象就是兒(er) 童,例如有一款酸奶的宣傳(chuan) 語是“孩子的第一口酸奶”。
記者注意到,現場購買(mai) “兒(er) 童食品”的消費者數量不少。多位家長告訴記者,買(mai) 標有“兒(er) 童”字樣的商品“讓人感到放心”。一位家長一下子購買(mai) 了四五包“兒(er) 童奶酪棒”,她說:“既然商家都標明了這是‘兒(er) 童奶酪棒’,那標準應該比一般的奶酪棒要高,成分更安全,所以我就一直買(mai) 這款;孩子也喜歡上麵印的艾莎(一款卡通人物)。”
而且“兒(er) 童食品”價(jia) 格不菲,如某品牌300g裝的兒(er) 童水餃,有蝦皇係列、蝦仁胡蘿卜和兒(er) 童餛飩三種不同包裝,價(jia) 格為(wei) 19.9元至34.3元不等。在該櫃台旁擺放的同品牌普通水餃,1kg裝的價(jia) 格為(wei) 12.9元,在分量多了不少的情況下,價(jia) 格遠低於(yu) 兒(er) 童水餃。
聞珺也明顯感覺到“兒(er) 童食品”價(jia) 高的問題。她坦言,從(cong) 兒(er) 子1歲左右開始,她便開始采購“兒(er) 童食品”,“兒(er) 童食品”的支出已經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隻要孩子吃得放心,我們(men) 的錢也花得開心、安心”。
“兒(er) 童食品”在電商平台賣得一樣火爆。記者在電商平台輸入關(guan) 鍵詞“兒(er) 童食品”,搜索到的商品琳琅滿目,包括麵食、甜點、香腸、奶酪棒等,其中銷量最高的商品月銷量達10萬(wan) +。這類商品幾乎都在標題、詳情頁或商品外包裝、宣傳(chuan) 照片中顯示有“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劑”等字樣。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hu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食物與(yu) 營養(yang) 發展研究所等聯合發布的《兒(er) 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shu) 》預測,到2023年兒(er) 童零食市場將以10%至15%的年複合增長率穩定增長。而町芒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2兒(er) 童食品行業(ye) 研究報告》顯示,84.8%的家長傾(qing) 向於(yu) 給孩子購買(mai) 標有“兒(er) 童”字樣的食品。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家長並不清楚也沒有主動了解過,什麽(me) 樣的食品才叫“兒(er) 童食品”?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ang) 師夏群英介紹說,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不同的營養(yang) 需求量會(hui) 增加。在6個(ge) 月以前,孩子需要的營養(yang) 可以從(cong) 嬰幼兒(er) 配方奶粉中獲取。6個(ge) 月以後,孩子對於(yu) 鐵、鋅、維生素等元素的需求量會(hui) 增加。所以,能夠滿足孩子在各個(ge) 年齡段對營養(yang) 需求的食品,才能真正稱之為(wei) “兒(er) 童食品”。
本質上是營銷策略
合理飲食可以代替
在上述超市的調味區貨架上,一款名為(wei) “有機兒(er) 童醬油”的產(chan) 品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記者查看其配料表並與(yu) 普通醬油對比發現,這款兒(er) 童醬油和普通醬油的成分基本一致,均為(wei) 水、有機小麥、食用鹽等,而兩(liang) 款醬油的價(jia) 格卻相差近一倍。在場的導購員告訴記者:“其實兒(er) 童醬油和普通醬油沒有什麽(me) 區別。”
種類繁雜的“兒(er) 童食品”,讓一些家長挑花了眼。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劉女士說,現在關(guan) 於(yu) “兒(er) 童食品”的廣告宣傳(chuan) 鋪天蓋地,每款都宣稱“無添加,適合孩子健康成長”。“我想給孩子買(mai) 酸奶,去超市一看,有的叫××酸奶,有的叫××乳酪,還有××乳調劑,各種產(chan) 品上都顯示‘兒(er) 童’字樣,都不知道買(mai) 什麽(me) 好了。”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兒(er) 童食品’都沒有明確的年齡分段和食用提示,好像打上‘兒(er) 童’倆(lia) 字就萬(wan) 無一失了。我身邊一些家長和我一樣,都是‘盲選’。”劉女士說。
科信食品與(yu) 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說,從(cong) 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兒(er) 童食品”並非食品分類,而是針對兒(er) 童營銷的食品。其火爆背後,是兒(er) 童市場的溢價(jia) 高和好掙錢。“與(yu) 其說這些食品有益於(yu) 孩子飲食健康,不如說這是一種營銷策略。”
“現在很多家長,其實並不了解兒(er) 童營養(yang) 需要什麽(me) ,‘兒(er) 童食品’需要具備什麽(me) 樣的營養(yang) ,隻是在商家營銷或者跟風之下,去購買(mai) 市麵上所謂的‘兒(er) 童食品’,這可能會(hui) 讓孩子在食用時攝入更多有害於(yu) 健康的物質,得不償(chang) 失。”夏群英說。
記者查看一款兒(er) 童奶酪棒發現,配料表顯示,該奶酪棒含有卡拉膠、山梨酸、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劑;營養(yang) 成分表顯示,每100g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以及較大量的鈉含量。
“過高的鈉含量,可能會(hui) 增加兒(er) 童血壓的風險。”夏群英說,一些所謂的“兒(er) 童食品”,其成分不僅(jin) 與(yu) 普通食品無甚區別,甚至可能有害兒(er) 童的健康,如一些調製乳品中含有過多的代糖、香精、色素等,會(hui) 幹擾孩子的味覺神經發育;山梨酸、檸檬酸等添加劑攝入過多,會(hui) 影響鈣的吸收等。
在她看來,目前所有的“兒(er) 童食品”,其實都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可以通過日常的合理飲食和搭配進行替代。她在照顧自己5歲女兒(er) 的飲食時,除奶粉與(yu) 米粉外,從(cong) 未采購過任何一款“兒(er) 童食品”。“普通的食材,經過科學合理的搭配製作出來,完全能夠滿足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比起‘兒(er) 童食品’,家長更需要增加兒(er) 童飲食的健康知識。”
建立標準填補空白
教育家長正確選擇
事實上,目前我國並沒有設置專(zhuan) 門的“兒(er) 童食品”分類,“兒(er) 童食品”缺乏專(zhuan) 門的法律法規與(yu)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er) 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er) 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幼兒(er) 配方食品》等相關(guan) 標準多針對“嬰幼兒(er) ”群體(ti) ,涵蓋對象為(wei) 0至36個(ge) 月的嬰幼兒(er) 。
2020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hui) 發布《兒(er) 童零食通用要求》,從(cong) 原料、感官、營養(yang) 成分等方麵對兒(er) 童零食進行了規範,填補了國內(nei) 兒(er) 童零食標準的空白,但該標準不具有強製性。
近年來,“兒(er) 童食品”健康標準的空白引發各界關(guan) 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高潔建議,應加強專(zhuan) 門針對未成年人食品包裝標識的立法,推動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的完善;明確“兒(er) 童食品”的專(zhuan) 門分類,對未成年人食品的營養(yang) 成分標識、食品添加劑要求、食品安全標準等進行明確規定。
全國人大代表姚鵑則在《關(guan) 於(yu) 推動兒(er) 童食品標準化規範化健康發展的建議》中表示,應建立健全“兒(er) 童食品”標準體(ti) 係,引導“兒(er) 童食品”產(chan) 業(ye) 從(cong) 發展中規範到規範中發展。建議建立《兒(er) 童速凍食品》《兒(er) 童預製菜(具體(ti) 菜品)》《兒(er) 童糕點》等係列標準,逐漸建立和完善以兒(er) 童正餐、兒(er) 童加餐、兒(er) 童零食等為(wei) 框架的“兒(er) 童食品”標準體(ti) 係。
有關(guan) 部門也關(guan) 注到“兒(er) 童食品”的健康標準問題。今年3月23日,中國青少年兒(er) 童健康安全食品營養(yang) 標準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召開。會(hui) 議透露,2022年中國青少年兒(er) 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員會(hui) 的重點工作就是推動青少年兒(er) 童身體(ti) 健康營養(yang) 標準的製定。新推出的標準將根據青少年兒(er) 童的年齡,劃分為(wei) 0到6歲、6歲到13歲、13歲到18歲幾個(ge) 階段,將從(cong) 安全營養(yang) 成分、感官、理化、微生物、汙染物以及真菌毒素等7個(ge) 方麵來規範青少年兒(er) 童健康安全食品的具體(ti) 要求,讓青少年兒(er) 童食品的安全有規可依。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王煜宇認為(wei) ,除了現有對36個(ge) 月以下嬰幼兒(er) 食品的安全標準外,其他“兒(er) 童食品”應和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兒(er) 童藥品一樣建立科學的標準化認證製度,切實滿足兒(er) 童階段的身體(ti) 、骨骼、大腦等生長發育的特殊需求。
在鍾凱看來,目前設置相應的“兒(er) 童食品”標準難度很大,“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你很難提出它與(yu) 普通食品不一樣的安全指標(包括添加劑)。目前‘兒(er) 童食品’可能存在的不健康問題,其背後是不容忽視的合理搭配和適度消費的問題”。因此他建議,一方麵,要規範針對兒(er) 童的營銷行為(wei) ;另一方麵,要教育消費者尤其是家長,在孩子飲食方麵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搭配。
夏群英提議多開營養(yang) 課程:醫院需要多設置營養(yang) 課程,主要針對就醫問診的孕婦群體(ti) ,從(cong) 孕期到孩子出生之後,建立一個(ge) 階段性線上課程或線下科普;另外可以在早教班、幼兒(er) 園增設營養(yang) 課堂,讓孩子從(cong) 小認識到營養(yang) 的重要性。(見習(xi) 記者孫天驕 記者 趙 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