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流通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
作者:馮(feng) 其予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優(you) 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台新業(ye) 態新模式。《意見》為(wei) 更好對接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的物流體(ti) 係呈現出專(zhuan) 業(ye) 化、集成化、網絡化、國際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這為(wei) 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物流基礎。一方麵,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鐵路和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另一方麵,2021年我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值為(wei) 14.6%,比2012年下降了3.4個(ge) 百分點。
這其中,商貿流通銜接產(chan) 銷、貫通城鄉(xiang) 、聯通內(nei) 外,在繁榮市場、擴大消費、服務民生和就業(ye) 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三五”以來,我國商貿流通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you) 化,2021年,批發和零售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1.3%,帶動服務業(ye) 恢複性增長。
也要看到,我國商貿流通建設仍有許多薄弱環節。不僅(jin) 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仍麵臨(lin) 隱性壁壘,規則和標準體(ti) 係建設相對滯後,同時傳(chuan) 統商貿亟待轉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也有待升級。此外,交通物流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網絡互聯互通不夠、分布不均衡,應急物流、冷鏈物流等還有薄弱環節,而流通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待解決(jue) ,信用信息應用水平有待提升。
因此,應聚焦補齊商貿流通建設短板。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規劃》,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表示,我國將圍繞網絡布局、基礎設施、主體(ti) 競爭(zheng) 力、發展方式、供應鏈現代化和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6個(ge) 方麵開展工作。此次《意見》出台,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因此在提升流通發展方式方麵,我國將鼓勵引導商貿流通企業(ye) 搶抓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機遇,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積極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場景。
首先,要從(cong) 政策層麵保障提升商貿流通企業(ye) 數字化水平。應加快商貿流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數字化消費場景,提高農(nong) 村商貿流通數字化水平,提升商貿流通企業(ye) 服務數字化水平。同時,加強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滿足傳(chuan) 統商貿流通企業(ye) 對數字化轉型技術服務的需求供給,提升本地商貿流通企業(ye) 的經營水平和整體(ti) 競爭(zheng) 力,降低小微企業(ye) 數字化改造成本。此外,要加快商貿流通數字化標準體(ti) 係建設。研究建立適合行業(ye) 發展的大數據全流程管理標準。
其次,商貿流通企業(ye) 需要加大技術、資金、人才方麵的投入和融合。要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技術與(yu) 商貿流通企業(ye) 數字化應用深度融合。積極引進複合型數字人才,推動數字人才職業(ye) 培養(yang) 計劃,加大高等院校數字技術應用人才的培養(yang) 力度。並要主動研究全球優(you) 秀商貿流通企業(ye) 數字化過程。
再次,還應發展有序高效的現代流通市場,營造良好流通環境。深化現代流通市場化改革,提升商品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健全統一的市場規則和製度,強化流通領域金融有效供給和信用支撐保障,構建類型豐(feng) 富、統一開放、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現代流通市場,為(wei) 商品和要素自由高效流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馮(feng) 其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