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挖掘古籍的時代價值,這種做法可稱“創造性保護”

發布時間:2022-04-19 15:04:00來源: 人民日報

  挖掘古籍的時代價(jia) 值(新語)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獻,是中華文明的偉(wei) 大結晶,時代越是發展,我們(men) 越要在古籍中挖掘寶藏,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紙頁輕薄,卻能承載文化厚重;書(shu) 簡脆弱,亦曾曆經歲月滄桑。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以“古籍事業(ye) 繁榮發展”為(wei) 主要目標,極大鼓舞著廣大古籍工作者的奮鬥熱情。

  古代典籍如同文明的“時光匣”,是中華文化傳(chuan) 承千年的鮮活見證,也深深潤養(yang) 著文化自信。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獻,是中華文明的偉(wei) 大結晶,時代越是發展,我們(men) 越要在古籍中挖掘寶藏,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

  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邁出“數字新步伐”很重要。一方麵,數字技術讓脆弱的不可再生文物永駐“雲(yun) 端”;另一方麵,技術賦能更將為(wei) 後續研究與(yu) 實踐提供長久助力。從(cong) 文本與(yu) 影像數據庫,到可視化“圖譜”,“一鍵”便能完成海量古籍資料的提取與(yu) 整合,研究者可將更多精力投入後續數據分析中。借助數字化手段,古籍“搶救性保護”才更高效。

  讓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還要調動“時代想象力”。95後攝影師通過設計創作,生動再現《山海經》中的神獸(shou) ,引發網友關(guan) 注;文化類節目《典籍裏的中國》通過戲劇、影視等形式,讓典籍故事更具生命力、感染力……古籍借助文字、圖畫、視頻等多樣形式被賦予時代新義(yi) ,正是一種創造性保護。

  挖掘古籍的時代價(jia) 值,還要求我們(men) 不斷深化對古籍事業(ye) 的認識。近幾年,公眾(zhong) 對古籍保護的關(guan) 注與(yu) 熱情持續高漲,對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訴求也不斷增強。比如,四川西部文獻修複中心開設古籍修複培訓班,吸引來自各行各業(ye) 的學員進行培訓,現已擁有近50人的專(zhuan) 業(ye) 團隊。

  讓古籍“活起來”,這既是對文明根脈的溯源,也是對時代發展的思考。做好新時代古籍工作,向下紮根、久久為(wei) 功,我們(men) 一定能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從(cong) 中獲得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陳之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