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粵港澳合作 互聯互通正加速(經濟聚焦)

發布時間:2022-04-20 11:0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路網結構不斷優(you) 化,規則銜接、機製對接不斷深化,創新要素流動更加暢通……啟動建設近5年來,一係列軟硬件措施的落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眾(zhong) 獲得感更加充實。

  正式啟動近5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wan) 億(yi) 元,比2017年增長約2.4萬(wan) 億(yi) 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ye) 達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廣東(dong) 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ye) 超6萬(wan) 家,其中絕大部分在粵港澳大灣區,比2017年淨增加2萬(wan) 多家。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眾(zhong) 獲得感更加充實。

  “硬聯通”加速,“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廣東(dong) 省發改委(省大灣區辦)主任鄭人豪介紹,目前“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在加快形成,基本形成“一小時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裏程近2500公裏,其中高鐵裏程1430公裏,在建裏程975公裏;大灣區珠三角9市已有城際鐵路運營裏程476公裏,12個(ge) 城際鐵路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在建裏程362公裏;珠三角9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達1092公裏,在建裏程662公裏。

  眼下,廣東(dong) 省正在優(you) 化路網結構,提升互聯互通靈活性,推動高鐵線路引入中心城區,與(yu) 城軌和地鐵無縫銜接。在鐵路投資建設管理體(ti) 製改革方麵,廣東(dong) 省將大灣區城際鐵路劃分為(wei) 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由省調整至兩(liang) 個(ge) 都市圈分別實施。

  廣東(dong) 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黃淩介紹,截至2021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4972公裏,路網密度達到9.1公裏/百平方公裏,在國內(nei) 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

  另外,三地口岸通關(guan) 效率大幅提升,創新實施“一站式通關(guan) ”“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guan) 模式,2/3出入境旅客通過自助方式通關(guan) 、基本實現排隊不超過30分鍾。

  隨著“硬聯通”持續加速,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的機場群和港口群也在加快形成,機場群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yi) 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wan) 標箱。目前,廣州、深圳、珠海、東(dong) 莞等4個(ge) 港口已邁入億(yi) 噸大港行列,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居全球第四、五位。

  “軟聯通”深化,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加快形成

  鄭人豪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推進“灣區通”工程,三地規則銜接、機製對接的“軟聯通”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加快形成。

  廣東(dong) 在《內(nei) 地與(yu) 香港關(guan) 於(yu) 建立更緊密經貿關(guan) 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對港澳實施更短的負麵清單,基本實現與(yu) 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目前港澳企業(ye) 在法律、會(hui) 計、建築等領域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港澳企業(ye) 商事登記實現“一網通辦”,企業(ye) 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ge) 工作日內(nei) 辦結。

  “深港通”、債(zhai) 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wei) 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香港、澳門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nei) 地銀行個(ge) 人賬戶超18萬(wan) 戶,拓展銀聯港澳版“雲(yun) 閃付”手機應用、微信等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大灣區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務更加便利。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林平介紹,截至2021年底,參與(yu) “跨境理財通”試點業(ye) 務的大灣區居民超過2萬(wan) 人次,資金匯劃5855筆,金額4.86億(yi) 元,資金雙向流動均衡、交易活躍;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與(yu) 港澳間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到21.01萬(wan) 億(yi) 元。

  得益於(yu) 粵港澳大灣區貿易便利化措施,2021年廣東(dong) 對港澳進出口1.18萬(wan) 億(yi) 元,占廣東(dong) 外貿總值的14.2%。

  為(wei) 支持港資企業(ye) 拓展發展空間,前海合作區出台產(chan) 業(ye) 集聚等政策,對港企按一般扶持標準的1.2倍執行。

  此外,橫琴合作區推出商事登記跨境通辦服務,澳門企業(ye) 足不出戶即可落戶合作區,自揭牌以來新設立澳資企業(ye) 253家,實有澳資企業(ye) 4771家,澳資企業(ye) 參與(yu) 合作區建設熱情高漲。港澳建築工程和專(zhuan) 業(ye) 人士跨境備案係統正式啟用,累計63家港澳企業(ye) 和324名專(zhuan) 業(ye) 人士獲跨境執業(ye) 資格。

  三地規則銜接、機製對接不斷深化,在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ge) 領域,廣東(dong) 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3000多名港澳專(zhuan) 業(ye) 人士取得內(nei) 地注冊(ce) 執業(ye) 資格。此外,廣東(dong) 還推動製定了首批“灣區標準”清單,涵蓋食品等23個(ge) 領域70項標準。

  “心聯通”加強,宜居宜業(ye) 宜遊的優(you) 質生活圈正在形成

  如今,珠三角正在成為(wei) 香港、澳門各行業(ye) 人士就業(ye) 、創業(ye) 、生活的良好聚居地和新空間,“心聯通”不斷加強。

  目前廣東(dong) 已全麵落實港澳居民在民生領域的市民待遇。在教育方麵,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同等享受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等政策落地實施;在醫療衛生方麵,“港澳藥械通”試點實施,大灣區內(nei) 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在社會(hui) 保障方麵,“灣區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累計達27.92萬(wan) 人次……

  在橫琴合作區,“澳門新街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可為(wei) 澳門居民提供4000套住房。截至2021年底,在橫琴合作區登記就業(ye) 的澳門居民有503人,同比增長114%;澳門居民累計辦理居住證8679人、購置各類物業(ye) 7426套、簽訂門診統籌424名,去年全年超5.3萬(wan) 人次澳門居民在橫琴就醫。

  更多港澳青年來粵就業(ye) 創業(ye) 。目前,在廣東(dong) 納入就業(ye) 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超過8.51萬(wan) 人。累計超過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大灣區(內(nei) 地)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首批考取港澳居民已聘用到崗。此外,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孵化基地體(ti) 係,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超過2300個(ge) 、吸納港澳青年就業(ye) 達3400餘(yu) 人。

  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更加暢通。廣東(dong) 省科技廳副廳長梁勤儒介紹,目前廣東(dong) 已初步建設高水平多層次實驗室體(ti) 係。廣東(dong) 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yu) 廣東(dong) 省財政支持科技計劃,科研項目財政資金也可以跨境撥付支持,惠及10餘(yu) 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形成了“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模式。(程遠州)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0日 10 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