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前行風帆勁 合作共贏向未來
【博鼇亞(ya) 洲論壇2022】
破浪前行風帆勁 合作共贏向未來
——博鼇亞(ya) 洲論壇旗艦報告發布
光明日報記者 趙斌藝 陳 怡 王曉櫻
智者謀千裏。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博鼇亞(ya) 洲論壇2022年年會(hui) 4月20日在中國海南博鼇舉(ju) 行,主題為(wei) “疫情與(yu) 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
如何促進疫情後世界經濟穩定複蘇並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逆流並積極尋求合作共贏?在博鼇亞(ya) 洲論壇2022年年會(hui) 新聞發布會(hui) 暨旗艦報告發布會(hui) 上,《亞(ya) 洲經濟前景和一體(ti) 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ya) 洲與(yu) 世界——綠色轉型亞(ya) 洲在行動》兩(liang) 份年會(hui) 旗艦報告發布,對世界各國高度關(guan) 注的疫情後經濟複蘇、全球化何去何從(cong) 以及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等重大問題提出判斷與(yu) 預測。
亞(ya) 洲是世界經濟複蘇的重要推動力
“據2022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2021年亞(ya) 洲經濟體(ti) 加權實際GDP增速為(wei) 6.3%,較2020年上升7.6個(ge) 百分點。按購買(mai) 力平價(jia) 標準計算,2021年亞(ya) 洲經濟總量占世界比重提升至47.4%。”《亞(ya) 洲經濟前景和一體(ti) 化進程》報告顯示,2021年,亞(ya) 洲在全球疫情下實現了率先複蘇,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年前同樣的發布會(hui) 上,我們(men) 的研究團隊對2021年亞(ya) 洲經濟增長的預測增速是6.5%,如今實際數據與(yu) 預測相差無幾,我們(men) 經受住了檢驗。”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表示,2021年亞(ya) 洲經濟增長數據十分搶眼。報告認為(wei) ,作為(wei) 亞(ya) 洲最大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統籌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麵成效顯著,成為(wei) 疫情後世界經濟複蘇以及亞(ya) 洲經濟一體(ti) 化的中堅力量。
論壇秘書(shu) 長李保東(dong) 指出:“中國發揮了非常獨特的推動、引領作用,強有力地支持了國際抗疫合作,推動區域貿易協定簽署,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暢通。共享減貧經驗,向共同富裕邁進。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yu) 各方一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促進亞(ya) 洲經濟一體(ti) 化拓寬了實現的路徑。”
展望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態勢、俄烏(wu) 衝(chong) 突後的地緣政治局勢等不穩定因素很多,亞(ya) 洲經濟將何去何從(cong) ?
“亞(ya) 洲多數經濟體(ti) 基本麵總體(ti) 穩定,預計中國、東(dong) 盟、印度等東(dong) 亞(ya) 、南亞(ya) 經濟體(ti) 複蘇步伐仍將顯著快於(yu) 全球整體(ti) 水平。”李保東(dong) 認為(wei) ,“但我們(men) 也需要看到,多輪疫情衝(chong) 擊、就業(ye) 和返貧壓力巨大、發達經濟體(ti) 政策溢出效應和政府債(zhai) 務可持續性,是許多亞(ya) 洲發展中國家麵對的重大挑戰。”
張宇燕表示,總體(ti) 來看亞(ya) 洲經濟還處於(yu) 複蘇進程中,但經濟增長速度會(hui) 明顯放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最近都大幅度調低了全球的經濟增長預期。從(cong) 曆史上看亞(ya) 洲增長速度比世界平均要快,這個(ge) 勢頭依然保持。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的預期增長目標5.5%,我們(men) 團隊預測2022年亞(ya) 洲經濟增速為(wei) 4.8%左右。”
實現全方位、寬領域的合作共贏
合作才能共贏。《亞(ya) 洲經濟前景和一體(ti) 化進程》報告指出,亞(ya) 洲國家克服疫情衝(chong) 擊、多邊規則失序等重重障礙,堅定推進區域經濟一體(ti) 化,尋求實現全方位、寬領域的合作共贏,為(wei) 全球化提供新思路,為(wei) 多邊主義(yi) 提供重要支撐。
“2021年底,中老鐵路通車,使老撾從(cong) 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並促進了次區域人流、物流暢通,這是曆經多年投入實現互聯互通的最佳範例。”李保東(dong) 介紹,供應鏈擾動和病毒變異並未阻擋亞(ya) 洲經濟一體(ti) 化前進步伐,生產(chan) 、貿易、投資、金融深度融合提升了亞(ya) 洲各國國民收入和人民福祉。
亞(ya) 洲各國正積極攜手提供國際治理新方案。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RCEP)生效,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啟航,將給亞(ya) 洲區域帶來更大的製度型開放的紅利。
麵對逆全球化挑戰和俄烏(wu) 衝(chong) 突帶來的地緣政治分化,亞(ya) 洲的一體(ti) 化未來能不能持續?供應鏈的整體(ti) 性會(hui) 不會(hui) 發生崩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jun) 指出,“當前亞(ya) 洲經濟體(ti) 之間的貿易依存度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東(dong) 盟和中國在亞(ya) 洲的貨物貿易中心地位穩定,亞(ya) 洲工廠的自身依存度出現回升勢頭。”
“我們(men) 要宣傳(chuan) 正向的、積極的價(jia) 值理念,繼續主張多邊主義(yi) 、自由貿易,出台維持全球多邊供應鏈安全和供應鏈穩定具體(ti) 政策措施。”張宇燕表示,“一些國家出於(yu) 種種目的把供應鏈政治化,甚至把供應鏈當成武器使用,人為(wei) 割裂全球供應鏈的行為(wei) 損人不利己。同時也要處理好區域化和全球化之間的關(guan) 係。不能是區域合作在加強,全球化的多邊合作在減弱。全球化的兩(liang) 個(ge) 輪子,不能因轉速不同相互打架。”
綠色轉型亞(ya) 洲在行動
《可持續發展的亞(ya) 洲與(yu) 世界——綠色轉型亞(ya) 洲在行動》報告指出,亞(ya) 洲國家迎難而上,在實現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包容性增長上腳步不停。亞(ya) 洲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落實綠色轉型的實際行動和深度合作,是亞(ya) 洲攜手共同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生動案例。
亞(ya) 洲是全球重要的增長引擎,碳排放超過世界總排放量的一半,對全球經濟綠色複蘇和轉型意義(yi) 重大。博鼇亞(ya) 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曹莉介紹:“現在47個(ge) 亞(ya) 洲國家當中已經有25國作出了碳中和的承諾,東(dong) 亞(ya) 南亞(ya) 一些地區仍高度的依賴煤炭這一傳(chuan) 統能源,由於(yu) 當前和未來亞(ya) 洲的增長潛力,我們(men) 需要配備更多的能源需要,世界期盼著亞(ya) 洲能夠盡快采取更大膽更迅速的減碳行動實現綠色轉型。”
隨著亞(ya) 洲多國做出碳中和承諾,政府企業(ye) 和民間社會(hui) 都在積極采取行動。北京綠色金融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在實現碳中和的實施路線圖方麵,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是領先的,國家層麵有1+N的規劃,能源、交通、建築、製造業(ye) 等很多行業(ye) 框架性路線圖也已經比較明晰。這些都為(wei) 金融業(ye) 支持轉型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企業(ye) 開始越來越積極地看待綠色轉型。德勤中國氣候變化與(yu) 可持續發展服務主管合夥(huo) 人謝安表示,“無論是政府,還是群眾(zhong) ,經濟增長模式和生活模式的轉變是必然的。高質量的生活不代表高碳的生活,綠色轉變還會(hui) 引領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消費模式,為(wei) 我們(men) 的生活帶來更多新的影響。”
報告同時指出,亞(ya) 洲國家在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疫情下很多亞(ya) 洲經濟體(ti) 大量的資金用在保民生生產(chan) 上麵,因此很多固定資本的投資大幅下滑,對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資不足。”
此外,報告認為(wei) ,亞(ya) 洲國家實現碳中和與(yu) 綠色轉型,需要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需要穩定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作為(wei) 保障,需要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氣候援助資金加快補齊落地,需要得到更多的綠色技術支持與(yu) 資金投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