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英國“遺產電影”與鄉村景觀

發布時間:2022-04-21 14: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 田(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研究員)

  自電影誕生以來,景觀對於(yu) 英國電影的發展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在英國電影中,一種國家特性是通過對特定地方的呈現以及以特定方式呈現這些地方而確立的。

  如果說倫(lun) 敦代表了英國的麵孔,那麽(me) 鄉(xiang) 村則是英國的心髒。“遺產(chan) 電影”類型以展現鄉(xiang) 村景觀為(wei) 普遍特征,亦使得一種田園風情的懷舊形象成為(wei) 英國民族性的能指。

  自19世紀晚期以來,拉斐爾前派就以一種理想化的中世紀願景作為(wei) 英國民族性的速寫(xie) 。如最具代表性的科茲(zi) 沃爾德地區——油畫般的中世紀村莊,小溪邊回蕩著教堂鍾聲,蜜色石屋、茅草小屋、不足千數的人口和田園牧歌的美麗(li) 景象堪稱英式鄉(xiang) 村生活的典範。在那裏,你幾乎可以相信時間是靜止的。

  20世紀初,田園生活的浪漫主義(yi) 概念在英國文化中被廣泛確立,盡管大多數英國人住在城鎮和都市,但是鄉(xiang) 村的綠色已經融入英國人的血液,人們(men) 總是把英國人與(yu) 鄉(xiang) 村價(jia) 值觀聯係在一起。英國電影廣泛取材於(yu) 風景,鄉(xiang) 村背景與(yu) 民族認同在英國無聲電影中就實現了統一。英國的鄉(xiang) 村生活更緊密地係於(yu) 過去的風景和傳(chuan) 統,英國的鄉(xiang) 村景觀一直是一個(ge) 表現傳(chuan) 統的主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作為(wei) 英國新浪潮的“廚房水槽”電影以一種現實主義(yi) 方法展示工人階級的原生態生活而聞名,如《蜜的滋味》(1961)和《說謊者比利》(1963),鏡頭將小人物置於(yu) 巨大的丘陵景觀中,象征了“搖擺的六十年代”到來之前英國迷失的靈魂。70年代興(xing) 起的遺產(chan) 電影成為(wei) 獨樹一幟並且最具影響力的英國電影類型,而對鄉(xiang) 村景觀的表現被視為(wei) 遺產(chan) 電影的普遍特征。

  遺產(chan) 電影代表著一個(ge) 傳(chuan) 統的鄉(xiang) 村英格蘭(lan) ,多改編自文學經典,對英國身份和民族曆史的刻畫呈現出一種傳(chuan) 統的、理想化的、懷舊的特質。其中,以默謙特-艾弗瑞出品的一係列電影最富代表性,如改編自E.M.福斯特描寫(xie) 20世紀初英國上流社會(hui) 的作品,展示了英倫(lun) 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與(yu) 曆史底蘊,通過景觀、布景和服裝創造了一種優(you) 雅的英國風格和英國形象。《霍華德莊園》(1992)以對英國莊園的雅致、柔和形象的再現,將英國描繪成一個(ge) 田園詩般的地方。《看得見風景的房間》(1985)以對壯觀的鄉(xiang) 村景觀和生活方式的理想化再現,使得電影的每一幀都像一件藝術品。

  W.G.霍斯金斯在《英格蘭(lan) 景觀的形成》(1955)一書(shu) 中考察了一千多年來的英格蘭(lan) 景觀演變史,表達了對前工業(ye) 時代英格蘭(lan) 如畫風景的緬懷。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連綿起伏的綠色山丘,也暗示了福斯特的小說試圖將英國鄉(xiang) 村從(cong) 中產(chan) 階級的城市化中拯救出來。鄉(xiang) 村、莊園在英國電影中的突出地位,證明了銀幕上的景觀美學是富有成效的。電影中的英國鄉(xiang) 村帶領觀眾(zhong) 在另一個(ge) 時代的風俗中漫步,喚起了一種懷舊情緒。

  某種程度上,遺產(chan) 電影對景觀的處理成為(wei) 一種特殊的美學方法——“博物館美學”,以對曆史細節的關(guan) 注和對壯麗(li) 景觀的使用為(wei) 標誌。用“博物館美學”展示遺產(chan) 景觀,就像我們(men) 去看電影或去博物館一樣。

  英國遺產(chan) 電影誕生於(yu) 撒切爾主義(yi) 盛行的年代,撒切爾政府將遺產(chan) 文化作為(wei) 複興(xing) 英國的手段。在英國工業(ye) 衰退、經濟增長停滯、政治兩(liang) 極分化和社會(hui) 動蕩不安之際,遺產(chan) 電影受到人們(men) 的歡迎,因為(wei) 它展示了英國作為(wei) 一個(ge) 繁榮、強大和團結國家的懷舊形象。電影中的服裝在維護和強化國家身份方麵也起著不小的作用,如《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的人物穿著愛德華時代的傳(chuan) 統服裝,著裝與(yu) 舉(ju) 止都是拘謹得體(ti) 的,露西的白色係帶長袍凸顯出了她的純真,這種保守思想也反映了撒切爾執政時期英國的價(jia) 值觀——一種回歸維多利亞(ya) 時代家庭價(jia) 值觀的文化願景。

  英國遺產(chan) 電影根據英國的傳(chuan) 統和禮儀(yi) 構建了一種特定的英國性,賦予英國中上階層一種田園生活的背景和形象特權。某種程度上,英國遺產(chan) 電影也是對於(yu) 國家變化的一種重要回應——二戰後移民帶來的種族構成變化是20世紀英國所經曆的最大變化,遺產(chan) 電影的保守理想使它避免了去處理一個(ge) 變化中的種族多樣性的英國文化,相反,它關(guan) 注的是一套高度受限的傳(chuan) 統,遺產(chan) 電影中的英國形象隻是英國一小部分人口——那些住在英格蘭(lan) 鄉(xiang) 村奢華住宅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浪漫化版本。由於(yu) 這一精英主義(yi) 和過度美學如同一種身份危機的症候,象征著一種保守的國家身份建構,因此對於(yu) 英國遺產(chan) 電影的批評一直存在。

  有些遺產(chan) 電影的敘事是建立在更為(wei) 進步的主題之上的,如《莫裏斯》(1987)在美學上滿足了觀眾(zhong) 對遺產(chan) 電影的期望,展示了一個(ge) 鄉(xiang) 村別墅版的英國,但也描繪了主人公工作的倫(lun) 敦。影片中大多數人都屬於(yu) 上層階級,我們(men) 可以看到他們(men) 如何談論藝術、音樂(le) 和文學,但是也看到主人公最終愛上了在鄉(xiang) 間別墅工作的仆人,並為(wei) 了愛情決(jue) 定放棄自己的財富、地位和事業(ye) 。與(yu) 其“保守”名聲相比,許多遺產(chan) 電影在美化和浪漫化的同時也批判了英國社會(hui) 的壓迫性限製和統治階級的優(you) 越感及傲慢態度,有一些電影關(guan) 注女性的個(ge) 人鬥爭(zheng) 、社會(hui) 地位和權利,與(yu) 當代觀眾(zhong) 保持了關(guan) 聯。

  “國家電影”這一概念經常被用來作為(wei) 對抗好萊塢的手段,但自20世紀90年代起,英國的遺產(chan) 電影被好萊塢國際體(ti) 係所采用並獲得了巨大的全球影響力,如《理智與(yu) 情感》(1995)、《傲慢與(yu) 偏見》(2005)、《愛瑪》(2020)等。遺產(chan) 電影不僅(jin) 恢複了英國人的文化身份,而且在國際觀眾(zhong) 麵前重申了一個(ge) 理想化的國家形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