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總書記和人民心貼心丨“他的心一直與我們農民連在一起”

發布時間:2022-04-22 10:49:00來源: 新華網

總書(shu) 記和人民心貼心丨“他的心一直與(yu) 我們(men) 農(nong) 民連在一起”

  新華社合肥4月20日電題:“他的心一直與(yu) 我們(men) 農(nong) 民連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陳諾、俞啟涵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是全國農(nong) 村改革的象征。2016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安徽調研期間來到這裏考察,到大包幹帶頭人嚴(yan) 金昌家中看望。近日,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嚴(yan) 金昌。

  【情景回放】

  那天,嚴(yan) 金昌一家老少站在街邊,熱情地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請進了家門。總書(shu) 記詢問家庭成員就業(ye) 、上學情況,了解他們(men) 用臨(lin) 街房屋開辦小超市和農(nong) 家樂(le) 的狀況。得知遊客很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好!農(nong) 家樂(le) ,樂(le) 農(nong) 家。”

  看到他們(men) 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了自來水,通上了寬帶,公共服務進入社區,生活環境幹淨整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很高興(xing) 。今昔對比,總書(shu) 記說,改革開放30多年,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崗夢也是廣大農(nong) 民的夢。祝你們(men) 生活越來越好。

  【嚴(yan) 金昌心聲】

  一見麵,總書(shu) 記就微笑著向我們(men) 全家問好,那一刻我的心激動得都要跳出來。我陪著總書(shu) 記從(cong) 農(nong) 家樂(le) 穿堂而過,他一邊走一邊和我嘮起家常,問得很細致,就像自家人一樣。

  “小崗村當年的創舉(ju) 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總書(shu) 記的這句話,讓我禁不住想起過去,40多年前,我家裏6個(ge) 娃,每天睜開眼就愁吃的。逼得沒辦法,就貼著身家性命,在茅草房裏摁下紅手印,搞起大包幹,從(cong) 此翻了身。

  千言萬(wan) 語湧上心頭,我緊握著總書(shu) 記的手,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每次在電視上看到總書(shu) 記走進田間地頭、農(nong) 家院落,就觸景生情,我就知道他的心一直與(yu) 我們(men) 農(nong) 民連在一起。

  土地是我們(men) 的“命根子”。雖然我已經快80歲了,但是我依然和當年一樣,是個(ge) 敢想敢試的小崗人。自己家的地流轉出去,開辦農(nong) 家樂(le) 。所以我特別激動地對總書(shu) 記說:“您提出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我們(men) 小崗也有小崗夢。”

  總書(shu) 記的到來帶火了小崗村的農(nong) 家樂(le) 。為(wei) 了接待更多遊客,我把臥室改成了包間,前廳滿滿當當擺了10多桌,走廊見縫插針放上桌椅,露天的後院加蓋了頂棚,廚房也升級了裝修和炊具,還讓兒(er) 子把一些城市飯館裏的菜肴加入了菜單。

  這幾年,我們(men) 接待過天南海北的遊客,他們(men) 喜歡聽我說大包幹的往事,我還在廚房教老外做過西紅柿炒蛋。我家還擴建了一個(ge) 小超市,貨架上擺著咱們(men) 小崗產(chan) 的珍珠米、麻油和粉絲(si) ,最顯眼的位置留給了花鼓,這曾是我們(men) “查門樓子”,就是挨家要飯的工具,如今它賣得可好了。

  如果問我有什麽(me) 心聲,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總書(shu) 記對“三農(nong) ”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讓小崗村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