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屏閱讀與紙閱讀
作者:劉金祥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是人類增益智慧的基本路徑。傳(chuan) 播學大師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媒介的存在與(yu) 創新,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演進和發展。作為(wei) 承載知識和傳(chuan) 播信息的新型媒介,電子屏幕正在嵌入人類社會(hui) 各領域各方麵,更顛覆了常規閱讀習(xi) 慣和傳(chuan) 統求知方法,一個(ge) 以屏幕為(wei) 閱讀單位的時代已經來臨(lin) 。
如果說閱讀是世上門檻最低的行為(wei) ,那麽(me) 屏閱讀則以便捷性、即時性、交互性等特點,以提供文字、視頻、動畫、聲音等功能,以有效降低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時間成本等優(you) 勢,為(wei) 更多人跨越閱讀門檻提供了無限機緣和諸多可能。有關(guan) 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手機閱讀用戶5.3億(yi) 人,人均數字閱讀量為(wei) 7.6本,人均單次閱讀時間為(wei) 16.7分鍾……屏閱讀悄然興(xing) 起、蔚成風尚,正在引發閱讀領域的第三次革命:一方麵擴大了讀者群體(ti) 、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另一方麵增加了人們(men) 閱讀經曆和體(ti) 驗、豐(feng) 富了人們(men) 精神文化生活。
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屏閱讀不全是“看上去很美”,其娛樂(le) 化傾(qing) 向和碎片化問題日益突出。譬如微信、抖音等自媒體(ti) 固然可提供源源不斷的網文,但海量信息的衍生和堆砌很難沉澱為(wei) “啟發人類思想的母胎”(鬱達夫語);林林總總的公眾(zhong) 號雖然可呈具眾(zhong) 多經典書(shu) 籍的主題摘要和內(nei) 容縮寫(xie) ,但食慣了他人粗製濫造的 “文化快餐”,隻能產(chan) 生一種虛幻的閱讀假象。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引和侵蝕,久之精神世界會(hui) “跑偏”和畸變,加之屏閱讀依賴症客觀上將導致青少年減少真實情境下人際交往的機會(hui) ,壓縮了體(ti) 育運動的時間,影響精神發育和身心健康。因而,社會(hui) 心理越是浮泛、急切和焦躁,就越應當提倡以仔細品味和認真思忖為(wei) 主要特征的紙閱讀。
紙閱讀是擇善而讀、篤神而讀,注重閱讀的質量和效能,追求內(nei) 心的和順與(yu) 充盈,正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說“惟是篤誌虛心,反複詳玩,為(wei) 有功耳”。首先,紙閱讀能夠使知識變得係統深邃而不是零星淺表。美國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當一個(ge) 兒(er) 童閱讀紙書(shu) 上的字母時,其神經活動的激烈程度相當於(yu) 成年人的三倍,但如果兒(er) 童在電子屏幕上瀏覽,大腦則不會(hui) 產(chan) 生相同的活動效果,也就是說屏幕的閱讀者相較於(yu) 紙書(shu) 的閱讀者,更容易淡忘閱讀的內(nei) 容。現代科技雖然可以重構人類的生活模式,但終究改變不了人類的生理結構,假如人們(men) 放棄紙閱讀而僅(jin) 僅(jin) 依賴屏閱讀獲取知識和信息,長此以往會(hui) 導致認知和理解能力的退化,就此而言,紙閱讀是人類保持自身知識體(ti) 係的不二選擇,是人類維係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其次,紙閱讀能夠賦予人們(men) 更為(wei) 豐(feng) 富與(yu) 飽滿的精神麵相。紙閱讀在打造“最強大腦”、提升人類文化素質、增強人們(men) 認知能力的同時,還使人們(men) 變得更加理性更加平和更加寬容,換言之,紙閱讀有助於(yu) 淬煉人的精神品質和優(you) 化人的人格結構,使人的生命更有寬度、厚度和溫度,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紙閱讀既事關(guan) 是所獲知識的數量和成色,更關(guan) 乎人的精神品貌和審美趣味。再其次,紙閱讀不僅(jin) 使人們(men) 獲得整體(ti) 性知識、前瞻性思考和戰略性探究,還能夠培養(yang) 人們(men) 的專(zhuan) 注力、洞察力和擘畫力。博大厚重的中華文明一再印證,隻有以沉潛之心靜讀默頌,才能激發“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的思想活力,才能開啟“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的智慧脈門,才能涵養(yang) “胸藏文墨虛若穀”的儒雅氣質,才能培植“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的人文品性;隻有以穩慎之態細辯深思,才能真切體(ti) 認“恰似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的憂鬱和悲愁,才能深刻感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無奈與(yu) 悵然。
在眾(zhong) 聲喧嘩的信息化時代,人們(men) 既需要“短平快”的信息快餐,更需要鬧中取靜,對紙閱讀和深閱讀秉持一份堅守和執著。挪威斯塔萬(wan) 格大學教授安妮 曼根認為(wei) ,包括略讀和淺層閱讀兩(liang) 方麵內(nei) 容的屏閱讀,通過瀏覽、掃描、關(guan) 鍵詞識別、一次性閱讀、非線性閱讀和選擇性閱讀,達到“發現信息”而不是“思考和理解”的目的,而“發現信息”恰恰是人們(men) 日常學習(xi) 工作的重要基礎,所以屏閱讀正在成為(wei) 一種閱讀“新常態”。紙閱讀則意味著人們(men) 在通過圖書(shu) 獲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歸納分析、建立批判性思維、發揮想象力和懷疑反思已有的知識,這種行為(wei) 才是閱讀的本質追求,也是閱讀的核心與(yu) 關(guan) 鍵所在。因此,徘徊在屏閱讀和紙閱讀之間,我們(men) 既要善於(yu) 分析、辨識和遴選,做出取舍和平衡;更要將清醒、從(cong) 容和淡定分享和傳(chuan) 遞給後人,一道建構更加科學合理的知識體(ti) 係,共同守護澄澈、豐(feng) 盈、自由的文明世界。
(作者係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