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篇報告文學《西海固筆記》:新時代文學的新收獲

發布時間:2022-04-24 17:15: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高凱)“《西海固筆記》是一個(ge) 作家對時代的致敬,同時也是新時代文學的新收獲。”著名作家季棟梁長篇報告文學《西海固筆記》研討會(hui) 日前在北京舉(ju) 行,這部作品被認為(wei) 以貼近現實的創作,見證寧夏西海固脫貧攻堅這一偉(wei) 大曆史進程,具有特別的時代意義(yi) 。

  寧夏西海固,因曆史上轄西吉、海原、固原三縣而得名,與(yu) 甘肅河西、定西並稱為(wei) “三西”地區。此地曾“苦瘠甲於(yu) 天下”,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定為(wei) 世界上二十二個(ge) “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這片土地見證了國家“三西”扶貧戰略的大幕拉開,見證了近四十年的幫扶曆程,見證了閩寧協作、脫貧攻堅等一係列國家重大舉(ju) 措取得顯著成效,直至2020年,西海固邁入小康社會(hui) 。

  《西海固筆記》是著名作家季棟梁的長篇報告文學,於(yu) 2022年2月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完全采取原生態的手法,貼近現實的人物,去發現細節、感受細節、思考細節,敏銳地捕捉和表現脫貧攻堅事業(ye) 中的新因素新氣象,寫(xie) 出了一部新時代的“創業(ye) 史”。

  當日研討會(hui) 由中國作家協會(hui) 創研部、北京出版集團聯合主辦,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作家協會(hui) 書(shu) 記處書(shu) 記邱華棟在研討會(hui) 上表示,季棟梁生活在西海固,他在書(shu) 寫(xie) 中國社會(hui) 變革的曆程中,緊緊把握扶貧這個(ge) 重要題材,寫(xie) 得非常用心,也非常突出。”他認為(wei) ,《西海固筆記》從(cong) 文學藝術和寫(xie) 作技巧上,都是非常出眾(zhong) 的一部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hui) 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表示,這部作品是送給時代、送給家鄉(xiang) 的禮物,也是送給讀者的禮物。“一個(ge) 小說家,去寫(xie) 作關(guan) 於(yu) 家鄉(xiang) 的報告文學,以一種完全下沉的方式,這種姿態讓我非常感動。何謂下沉?就是沉下去,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作者去總結彭陽經驗、蔡川模式、生態移民、勞務移民,去觀察治沙、養(yang) 殖、水窖這樣一些日常生活的細部,觀察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曆程。是一個(ge) 作家對時代的致敬,同時也是新時代文學的新收獲。”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認為(wei) 《西海固筆記》是報告文學和散文的合集,內(nei) 容豐(feng) 富厚重,“這本書(shu) 是關(guan) 於(yu) 西海固的《史記》、百科全書(shu) 。它寫(xie) 到了西海固的曆史沿革、人口構成、行政區劃、人文地理、自然風貌、民俗風情,以及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沈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說:“西海固因為(wei) 貧困而出名,貧困和苦難也磨礪了西海固人的性格。如今西海固終於(yu) 從(cong) 貧困中走了出來,《西海固筆記》詳細而真實地記錄了這個(ge) 過程,它寫(xie) 改變貧困的同時,也寫(xie) 出了西海固人如何繼續保持自己的堅韌、樂(le) 觀的性格,這種性格就是西海固精神。”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認為(wei) ,《西海固筆記》首先是走進人群之中的寫(xie) 作,同時又具備總體(ti) 性的視野。季棟梁的寫(xie) 作得益於(yu) 他寫(xie) 作中的本地人視角,這種本地人視角、細節講述和對時間縱深感的把握,令他的作品深具說服力,“整體(ti) 而言,它刷新了我們(men) 對西海固文學風景、曆史風景和現實風景的重新認識,除了作家的本地人視角之外,更重要的在於(yu) 他對文學的理解和寫(xie) 作,作家用一個(ge) 小的視角切入了一個(ge) 大的主題,點點滴滴記錄下了西海固的今昔之變。”

  中國作家協會(hui) 創研部理論處處長嶽雯提到,這本書(shu) 以社會(hui) 學為(wei) 方法,全景式展現了中國鄉(xiang) 村從(cong) 千百年貧困的泥沼中掙紮出來,煥發出新的光彩的過程,“它向我們(men) 示範了今天文學如何出圈、如何突破邊緣化的地位。它引入了這樣一條道路,即從(cong) 社會(hui) 科學、曆史學等各種學科當中吸取方法,擺脫固有的一些路徑,來創造出既具有思想之力、又具有感性之美的道路。《西海固筆記》打開了新的曆史條件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的一個(ge) 複雜肌理,為(wei) 西海固留下了聲音。”

  季棟梁當日表示,“我在西海固生活了三十多年,深知這片土地上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迷茫與(yu) 痛苦,也深知他們(men) 的奮鬥與(yu) 追求、夢想與(yu) 希望。後來我雖然離開了這片土地,但幾乎每年都會(hui) 多次赴西海固采訪、調研,對其脫貧政策、舉(ju) 措、曆程有深入了解,也積攢了許多真實鮮活的故事。這裏到處都是有故事的人,當地群眾(zhong) 、基層幹部、扶貧工作者、支教老師……可以說,每個(ge) 人身上都有一部扶貧史,這讓我產(chan) 生了寫(xie) 作的強烈使命感。”(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