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川師宣為何能成為浮世繪祖師爺
作者:大村西崖
敲黑板
有人將又兵衛棄於(yu) 一旁,而以師宣為(wei) 浮世繪之鼻祖,我們(men) 認為(wei) 其原因一是又兵衛個(ge) 人生平不甚明了,二是留存至後世的浮世繪絕大多數為(wei) 自師宣時期開始的木版畫。
作為(wei) 2022年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季的重點活動,“江戶綺想曲——浮世繪大展”於(yu) 3月26日至6月5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ju) 行。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流行於(yu) 民間的木刻版畫,題材包羅萬(wan) 象,直觀地記錄了當時的世俗百態。展覽精選140組浮世繪經典作品,其中70餘(yu) 幅珍貴的浮世繪作品為(wei) 首次在中國亮相。
對於(yu) 想了解浮世繪的愛好者來說,推薦閱讀大村西崖與(yu) 田島誌一合著的《浮世繪流派史》,該書(shu) 以18個(ge) 篇章詳盡介紹了日本浮世繪的源流與(yu) 發展脈絡,以21個(ge) 風格流派興(xing) 起的時間順序排列,同時在各流派內(nei) ,按名家生年降序逐一介紹其師承關(guan) 係以及各自的藝術風格,為(wei) 我們(men) 勾畫了一個(ge) 龐大而又清晰的浮世繪譜係,修正了我們(men) 以往“浮世繪等同於(yu) 錦繪”的片麵認識。下文即摘自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浮世繪流派史》,因篇幅較長有部分刪改。
雖然岩佐又兵衛是浮世繪當之無愧的開山鼻祖,但在當時,所謂浮世繪與(yu) 其他美術類型間的區別並不明確,一般畫家縱然不留落款,也往往會(hui) 出於(yu) 玩樂(le) 的心態進行浮世繪創作,尚未有以浮世繪創作為(wei) 職業(ye) 者。
菱川師宣則不然,他以日本畫師、大和畫師自詡,標榜浮世繪為(wei) 一大流派。
一方麵,與(yu) 土佐派的有職人物畫相對,他專(zhuan) 門以市井風俗為(wei) 創作對象;另一方麵,與(yu) 狩野派的中國畫相區別,他明確表示自己以日本人物為(wei) 主。
他這種毅然對抗兩(liang) 大畫派的自信與(yu) 氣概更勝又兵衛。可以說,浮世繪這麵旗幟是從(cong) 此時才變得鮮亮起來的。
菱川師宣壯年時來到江戶,繼承父業(ye) 從(cong) 事刺繡,後通過描繪刺繡紋樣逐漸成為(wei) 繪畫巧手,最後拋棄本業(ye) ,專(zhuan) 事浮世繪,終成大家。
他的作品在當時有多盛行,從(cong) 以下可窺知一二:天和三年(1683)出版的俳句集《虛栗》中有“此風似菱川”一句;英一蝶自畫像的跋文中,記述了他年輕時曾想超越岩佐與(yu) 菱川;此外,當時的一本小冊(ce) 子《女大名丹前能》中提及有人對菱川的畫中人物產(chan) 生了迷戀;《色芝居》中也說菱川的美術技藝妙不可言。如此種種,可見菱川在當時的知名度。
師宣的作品格調之所以不及又兵衛,固然是因為(wei) 他生於(yu) 刺繡賤工之家,在出身上已先低又兵衛一等,所以其作品的描繪對象自然局限於(yu) 下等社會(hui) ,不得不迎合下等社會(hui) 的嗜好;但也與(yu) 師宣所處的時代與(yu) 又兵衛不同有關(guan) 。
貞享、元祿年代,太平日久,文藝漸興(xing) ,世風終為(wei) 之一變。當時漢學已不再局限於(yu) 綱倫(lun) 政道的說教,詩章之道則湧現出了新井白石、祇園南海及蘐園等多位大家。鬆尾芭蕉俳諧一出則天下響應,巢林子在戲曲方麵展現了前所未見的天才,井原西鶴、其碩首次在小說中洞穿人情世故之微。
雖然女歌舞伎與(yu) 若眾(zhong) 歌舞伎遭到禁止,但隨著中村勘三郎(初代)、傳(chuan) 九郎、阪田藤十郎(初代)、市川團十郎(初代)等名伶人輩出,演劇愈發盛行。人們(men) 的生活風俗日漸奢華,賞花郊遊時的衣著打扮爭(zheng) 奇鬥豔,亦有人為(wei) 了能在吉原(花柳街)春宵一度而不惜一擲千金。
可見,當時不分侯伯士庶,均以劇場與(yu) 花柳之地為(wei) 行樂(le) 活動的中心,這是元祿時期世態中最為(wei) 顯著的特點。
專(zhuan) 門以時下風俗為(wei) 創作對象、投世之所好的師宣的作品,可謂反映當時世風的一麵鏡子,其人物嬌態媚容百出,比又兵衛更上一層樓。
又兵衛的畫是上流社會(hui) 少數人的賞玩之物,而且當時木版技術尚不普及,所以其作品並未以版畫形式得以傳(chuan) 播。
隨著出版書(shu) 籍變得普及,出版商不滿足於(yu) 僅(jin) 在書(shu) 籍中加入插畫,到了延保、天和時期,已經有了以繪畫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繪本,更有了單幅的版畫,即所謂的“一枚繪” ,為(wei) 後來江戶時期錦繪的前身。從(cong) 那以後,版畫越來越成為(wei) 浮世繪的主流傳(chuan) 播方式,以至於(yu) 最終變得與(yu) 錦繪難以區別。
據傳(chuan) ,這些一枚繪版畫及繪本的出版主要是從(cong) 師宣時期開始的,看起來當時采用版畫形式是為(wei) 了擴大美術作品的賞玩人群。師宣的作品以版畫為(wei) 主,這與(yu) 其作品的格調極為(wei) 適應。
有人將又兵衛棄於(yu) 一旁,而以師宣為(wei) 浮世繪之鼻祖,我們(men) 認為(wei) 其原因一是又兵衛個(ge) 人生平不甚明了,二是留存至後世的浮世繪絕大多數為(wei) 自師宣時期開始的木版畫。
師宣技巧自由多變,作品極為(wei) 流行,因而保存至今的作品為(wei) 數不少。縱觀這些作品,其用筆細銳輕巧,從(cong) 整體(ti) 布局到個(ge) 別人物的姿態,無不信手拈來,描繪得淋漓盡致,毫無刻意做作的痕跡,可謂遊刃有餘(yu) 。上色故意不用濃豔色彩,顯得頗為(wei) 清新亮麗(li) 。
但是,師宣並不一味拘泥於(yu) 輕巧,亦能為(wei) 莊重渾厚之大作,《半麵美人圖》即為(wei) 一上佳範例。
其描法沒有一筆是隨意為(wei) 之,用筆極為(wei) 縝密,在衣褶處的刻畫上已達到不容一筆增減的程度,實洗練之至。至於(yu) 紋理之巧密、配色之絢爛,則可謂盡美工之能事。根據其落款“友竹”判斷,當為(wei) 近晚年時期作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