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使命
作者:朱旭東(dong)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辦什麽(me) 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事關(guan) 國運民魂文脈,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前途,是每一所大學首先要回答的重大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貫重視大學在推動科教強國、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的作用,多次通過重要講話、賀信、考察、座談和回信等形式對大學建設與(yu) 發展作出指示。
中國大學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新路。中國大學要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守好思政課這個(ge) 高校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主陣地,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要以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重大需求為(wei) 己任,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尤其是“卡脖子”問題領域攻堅克難,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助力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要堅持特色、爭(zheng) 創一流。中國大學教師要發揚嚴(yan) 謹治學、甘為(wei) 人梯的精神,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大先生。廣大青年學生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教導,用發奮學習(xi) 豐(feng) 富大學生活,創造美好青春,青春向黨(dang) 、不負人民,努力將自己鍛造成堪當重任,讓黨(dang) 放心的“複興(xing) 棟梁、強國先鋒”。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貫重視大學在推動科教強國、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中的作用,多次通過重要講話、賀信、考察、座談和回信等形式對大學建設與(yu) 發展作出指示。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以及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有機組成,以具有穿透力、解釋力的新思維和新視野,為(wei)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國大學要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大學因對科學的孜孜追求、對教育力量的堅定信仰以及服務國家需要的自覺等而充滿生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民族複興(xing) 迫切需要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中國大學理應以此作為(wei) 行動指引,以培養(yang) 將個(ge) 人和民族國家利益結合在一起、有美德、有才能的愛國者為(wei) 目標,在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中有所作為(wei) 。
應當認識到,中國大學的有效運轉固然離不開明晰的法律地位、有效的組織形式以及充足的辦學經費,但同時還要將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轉化為(wei) 內(nei) 在辦學動力並始終傳(chuan) 承,這對於(yu) 大學未來發展意義(yi) 非凡。國家將大量的公共資金投入高等教育領域,大學當然有使命、有責任為(wei) 保證和擴充中國的人才資源發揮推進作用。
中國大學要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
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尤其是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發展環境和局勢下,教育安全之於(yu) 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體(ti) 現得更加突出。“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領域的生動體(ti) 現,也是中國發展教育事業(ye) 一以貫之的根本立場。與(yu) 此相一致,教育要牢牢堅持服從(cong) 和服務於(yu) 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回信中鼓勵大學“培養(yang) 更多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有理想、有本領、具有為(wei) 國奉獻鋼筋鐵骨的高素質人才”,在中國人民大學進行考察時指出“讓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信念成為(wei) 人大師生的自覺追求”。這些論述既是教育與(yu) 國家關(guan) 係的高度凝練與(yu) 顯性化表達,又是對中國大學基於(yu) 其知識力量、專(zhuan) 業(ye) 力量和學科力量切實履行好高等教育職能的殷切期盼。
中國大學要為(wei) 強國建設和國家新發展作出獨特貢獻
當前,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複雜多樣的國內(nei) 外環境之下,中國大學理應憑借其與(yu) 科學研究具有的天然聯係,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發揮特殊價(jia) 值、作出獨特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勉勵他們(men) “促進鋼鐵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為(wei) 鑄就科技強國、製造強國的鋼鐵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大學務必以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重大需求為(wei) 己任,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尤其是“卡脖子”問題領域攻堅克難,通過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國家在新時代不斷實現新發展。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以中國為(wei) 觀照、以時代為(wei) 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不僅(jin) 如此,大學生作為(wei) 中國大學活力的源泉,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於(yu) 水、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ye) 全過程、融匯在事業(ye) 追求中。
中國大學要堅持特色、爭(zheng) 創一流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高等教育領域提出的最具思想性和時代性的概念之一,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領域“雙一流”建設的精髓和主線,也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價(jia) 值追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堅持特色、爭(zheng) 創一流”,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我們(men) 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服務中國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一流大學,而不是照搬西方國家的高等教育製度或者大學發展模式的世界一流大學,更不是簡單化為(wei) 大學排名、學科排名的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大學教師要發揚嚴(yan) 謹治學、甘為(wei) 人梯的精神
卓越的大學離不開集思想者、研究者和講授者於(yu) 一身的一代代傑出教師,教師的品質是大學的學術進步、聲譽維係以及影響力提升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ge) 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you) 秀教師隊伍。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yang) 成什麽(me) 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回信中特別勉勵大學教師“繼續發揚嚴(yan) 謹治學、甘為(wei) 人梯的精神”,更好地服務於(yu) 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為(wei) 鑄就科技強國、製造強國的鋼鐵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事實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已經多次強調過教師之於(yu) 教育的重要性,“四有好老師”和“四個(ge) 引路人”“大先生”等重要論斷,是中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遵循,對中國大學建設與(yu) 發展具有綱舉(ju) 目張的指引意義(yi) 。
綜上所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生動展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價(jia) 值取向、理論旨趣和行動方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我們(men) 一定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以服務國家需要的思想格局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