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線上課程如何達到高質量教學效果

發布時間:2022-05-05 16: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視角】

  作者:李穎(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

  從(cong) 2012年開始跟上國際慕課大潮,到2018年教育部提出一流本科課程“雙萬(wan) 計劃”(1萬(wan) 門國家級和1萬(wan) 門省級一流課程),再到2020年11月推出首批511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中的1875門線上、728門虛擬仿真類課程,通過十年建設,我國數字化學習(xi) 和在線課程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效。但在實際應用中,線上課程要真正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提高。

  “雙萬(wan) 計劃”以來在線課程建設情況

  十年慕課建設,不僅(jin) 讓大家接觸到精選和精致的課程,也體(ti) 會(hui) 到了隨時隨地學習(xi) 的便捷性。例如,高科技的《空中機器人》、超級人氣爆款《現代禮儀(yi) 》等。後者在多個(ge) 平台上線,僅(jin) 中國大學慕課的10次開課總人數就已達到120萬(wan) 。一些學習(xi) 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到了專(zhuan) 業(ye) 知識,還有一些學習(xi) 者聆聽名校名師課程的心願得到了滿足。浙江大學蘇德礦教授開設的《微積分》,在教室裏隻能一次容納150人,選不到課的學生卻超過2000名;但在中國大學慕課上開課後,第一輪選課人數就達到5.6萬(wan) 人。

  2020年開始,因疫情而推進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過程中,前期建設的優(you) 質在線課程功不可沒。以慕課為(wei) 代表的我國教育新形態、新模式,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肯定:疫情期間,中國的舉(ju) 措是充滿活力的、創新的。在一些國家困擾於(yu) 學習(xi) 連續性和教育恢複時,中國的教育體(ti) 係體(ti) 現出很強的適應力,在數字化學習(xi) 和在線教育方麵經驗豐(feng) 富,慕課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成績顯著,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在線課程建設還存在一些需要調整的方麵:第一,平台太多。當前各類慕課平台30餘(yu) 個(ge) ,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分布在23個(ge) 平台,既有綜合性包羅萬(wan) 象的平台,如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也有分學科方向的平台,如EduCoder專(zhuan) 門麵向信息技術工程類課程,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主攻外語類課程。學生在同一學期選修不同課程,就會(hui) 涉及不同的慕課平台,也許一個(ge) 晚上就要切換兩(liang) 三個(ge) 平台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操作繁瑣。第二,強製性明顯。學生學習(xi) 在線課程,其初心是鼓勵自主學習(xi) ,希望學生“按需收看,且能反複收看”,但目前,教師們(men) 通常通過監管數據、計平時分等舉(ju) 措來推動學生上線學習(xi) 。學生對於(yu) 一些監管措施比較反感,例如,不能快進,無法選擇性觀看;規定在評論區留言不得少於(yu) 幾次,否則扣分,等等。

  優(you) 質在線一流課程的使用情況

  優(you) 質在線課程可以造福好幾代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完善全民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feng) 富、學習(xi) 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發揮在線教育優(you) 勢,完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從(cong) 目前優(you) 質在線一流課程的使用情況看,其正在惠及更多求學者。查看課程後台信息,很多在線課程大約5%的學習(xi) 者不是高校在讀生,可以看出,優(you) 質在線課程正在吸引校園以外的學習(xi) 者。

  此外,從(cong) 普及和應用的便捷程度來說,線上課程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最佳介質,具體(ti) 到我國,其在東(dong) 教西輸上發揮了很大作用。目前來看,對於(yu) 優(you) 質教學資源緊缺的西部地區,東(dong) 部高校的優(you) 質慕課貢獻很大,送去了不少好課。例如,清華大學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向西部輸出優(you) 質在線課程,如今700多門慕課的西部學習(xi) 者已經達到120萬(wan) 人次,受益高校近百所。杭州師範大學的外語慕課也應用到貴州高校,給當地學生送去了高質量的外語學習(xi) 資源。

  優(you) 質在線課程在立體(ti) 地講好“中國故事”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線課程從(cong) 多視角呈現了豐(feng) 富多彩、易於(yu) 傳(chuan) 播的中國故事,例如,對國家級一流課程《中國傳(chuan) 世名畫鑒賞》《英語暢談中國》等,學生的評價(jia) 不錯。在中國大學慕課平台上,北京師範大學的《中國哲學》已是第8次開課,本輪選課人數超過1萬(wan) 人。

  經過十年探索,在線課程使用也麵臨(lin) 著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麵:第一,課程門類不均衡。教師為(wei) 了追求課程注冊(ce) 人數,往往熱衷於(yu) 製作量大麵廣的課程,如公共課、基礎課,不願花費時間精力製作小眾(zhong) 課程。這就導致有些課程重複建設、浪費資源,而有些卻相對稀缺。例如,中國大學MOOC平台上有12所院校製作的《大學語文》,更有各種《高等數學》108門,而西部地區急需的醫學類課程卻比較少。第二,供需不匹配。這在東(dong) 教西輸上體(ti) 現得比較明顯,一些東(dong) 部教師建課通常選擇自己擅長的主題,而不太了解西部地區的教育所需。第三,共享尚不成熟。大多數學校基於(yu) 對學分認定、教學匹配度、教師工作量等的綜合考量,並不會(hui) 主動使用其他學校的課。很多教師對於(yu) 慕課的共享性既愛又怕,他們(men) 認同互惠共享的理念,卻不擅長宣傳(chuan) ,為(wei) 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往往隻能托同事、求朋友,才能把自己的課“推薦”出去。尤其是非知名高校的教師,教學質量不錯,但知名度沒有那麽(me) 高,選課的學生數量就十分有限。

  提升在線課程教學效果的展望和建議

  當在線教育成為(wei) 常態化,在線課程要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可以借鑒以下三種思路。

  第一,明確課程的教學用途。首先,名校、名師按照自身的專(zhuan) 長特色建設“學術型”課程。可以借鑒國際慕課平台近幾年的嚐試,如Coursera和edX較注重課程與(yu) 專(zhuan) 業(ye) 的可搭配性。也就是說,優(you) 質“學術型”在線課程可以適應多種用途,類似於(yu) 搭積木的原理,不同的積木可以組合出不同的建築。例如,開設一門“法語”慕課,法語專(zhuan) 業(ye) 學生修讀後獲得專(zhuan) 業(ye) 課學分,其他專(zhuan) 業(ye) 學生修讀後可以獲得選修課學分。其次,西部學校可以提出急需的課程目錄,尋求“合作型”課程,實現量身定製的教學效果。再次,時代發展也需要有“綜合素質型”課程,這些課程一方麵發揮對學生的素質拓展作用,另一方麵可成為(wei) 終身學習(xi) 的資源庫。

  第二,解決(jue) 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需要有高度匹配的供需關(guan) 係,建議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增加匹配功能。有需求的學校可以登記、預約在線課程,有資源的學校則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高質量課程,非名校、名師也有機會(hui) 提供特色課程,在真實的供需關(guan) 係中營造良性生態,最大化利用好優(you) 質課程,滿足由於(yu) 師資緊缺、教學設施不足等造成的課程缺失。這種匹配功能可以借鑒英國劍橋大學語言中心的機製,該中心不僅(jin) 提供180種語言的學習(xi) 資源,同時將其擁有的數量巨大的國際學生作為(wei) 結伴學習(xi) 資源,由該中心的谘詢導師協助學習(xi) 者尋找結對的練習(xi) 夥(huo) 伴,幫助供需兩(liang) 方根據自身需求有效選擇、實現匹配。

  第三,實現真實意義(yi) 上的“共享”價(jia) 值。這裏的共享有兩(liang) 層含義(yi) ,一方麵是校際共享,即高校之間開放擇優(you) 選課;另一方麵是社會(hui) 共享,即社會(hui) 各界認可並使用優(you) 質在線課程的教學成果。為(wei) 了實現這兩(liang) 種共享,需要一種官方的認可體(ti) 係。從(cong) 海外的實踐來看,2019年,FutureLearn等慕課平台組成歐洲慕課聯盟,發布了“通用微認證框架”,為(wei) 慕課學習(xi) 的認定提供了一套標準,繼而以這種官方認定的形式鼓勵社會(hui) 接受慕課學習(xi) 的成果。加拿大官方也設置了“微認證框架”,2021年發布了高校微認證的調研報告,其學分認定體(ti) 係尤其重視雇主、行業(ye) 所認可的相關(guan) 能力。

  目前,我國正在試點“學分銀行”方案,借鑒了商業(ye) 銀行零存整取的儲(chu) 蓄形式,學曆與(yu) 技能互通,學生有較高的彈性學習(xi) 自由度,其學曆教育、培訓經曆、在線學分都可以存入“賬戶”,形成個(ge) 人的終身學習(xi) 檔案。圍繞國家發展和市場需求,在官方認可的體(ti) 係指導下,高校在線課程的建設和應用就能為(wei) 終身學習(xi) 提供優(you) 質的公共資源保障。

  綜上,在實現教育公平、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東(dong) 教西輸方麵,各部門要開放思想,創新管理模式和學製機製,讓高質量的在線一流課程發揮價(jia) 值,大有所為(wei)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