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絡微短劇成觀眾新寵(深觀察)

發布時間:2022-05-06 10:06:00來源: 光明網

  網絡微短劇正日益受到觀眾(zhong) 青睞,各大視頻平台紛紛出台項目戰略與(yu) 扶持計劃,力求進一步盤活上下遊市場。

  2020年末,國家廣電總局在備案係統新增“網絡微短劇”板塊,將其定義(yi) 為(wei) “單集不超過10分鍾的網絡劇”,從(cong) 而將微短劇正式納入視頻劇集賽道,2020年也因此被稱為(wei) “網絡微短劇元年”。因為(wei) 生產(chan) 難度較低,網絡微短劇經過短暫的發育期便迅速占領了平台內(nei) 容池,互聯網受眾(zhong) 反應熱烈,很多網絡微短劇一上線,點擊量便過千萬(wan) ,如《長公主在上》《念念無明》等。

  顯而易見,網絡微短劇爆火,成為(wei) 新媒體(ti) 生態的一個(ge) 新景觀。

  緣何火爆起來

  客觀而言,微短劇從(cong) 網絡劇興(xing) 起之日就一直存在,與(yu) 網絡劇和長視頻相對應,曾被稱作短視頻、短劇、中視頻等,其製作史已有10年左右,此前一直不溫不火,但2020年底至今,網絡微短劇發展勢頭驚人。快手平台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平台2021年依靠微短劇得到的收入突破10億(yi) 元。今年上半年,網絡微短劇備案開機項目有增無減,在各視頻平台上線和更新頻率極高。

  為(wei) 什麽(me) 網絡微短劇會(hui) 在當下這個(ge) 時間節點火爆起來?這一現象背後,必然有為(wei) 其驅動和助燃的文化溫床與(yu) 發展契機。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網絡微短劇火爆的時間曲線,正好與(yu) 國內(nei) 受到疫情影響的時間線吻合。由於(yu) 各地疫情發展和管控政策不同,以往依靠聚集性生產(chan) 模式的長劇集產(chan) 出受到影響。疫情發生後上線的長劇集大多數為(wei) 疫情發生前製作,新鮮出爐的長視頻數量相對減少,居家期間,習(xi) 慣於(yu) 依賴新媒體(ti) 的年輕一代對信息的渴求和對文娛產(chan) 品的需要卻呈現出上升趨勢。在這一背景下,蓬勃興(xing) 起的網絡微短劇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受眾(zhong) 的目光。

  網絡微短劇豐(feng) 富的題材極大地滿足了網絡受眾(zhong) 的好奇心,短小精悍、有時看完整部劇隻需花費一個(ge) 多小時,恰到好處地迎合了網絡用戶的瀏覽習(xi) 慣。疫情期間,微短劇也對網絡用戶起到了一定的心理緩衝(chong) 作用。在流行文化和藝術類型潮起潮落的背後,總是有時代的因素與(yu) 助力。如改革開放初期港台電影風靡一時,綜藝電視晚會(hui) 興(xing) 起催生大量喜劇小品,都體(ti) 現著時代對文化藝術的影響。當前網絡微短劇的繁榮,其背後的原理和發展路徑也大抵類似。

  精準定位受眾(zhong)

  在網絡微短劇誕生的每一個(ge) 環節,與(yu) 視頻平台深度合作的生產(chan) 方都背靠網絡大數據進行著用戶細分。

  內(nei) 容方麵,網絡微短劇較少啟用專(zhuan) 業(ye) 編劇進行原生劇本創作,通常傾(qing) 向於(yu) 改編網絡文學作品。網文平台針對用戶的不同喜好,精細劃分出古風偶像、都市情感、二次元、軍(jun) 旅熱血等題材和風格,又根據用戶瀏覽的熱度和排行榜等數據,勾勒用戶背景圖譜,向微短劇生產(chan) 方進行有針對性的IP推薦。演員選擇方麵,網絡微短劇常常並不優(you) 先選用專(zhuan) 業(ye) 院校畢業(ye) 的影視演員,而是啟用具有粉絲(si) 基礎的網絡達人,匹配與(yu) 之風格相近的IP作品,助力其粉絲(si) 增長和關(guan) 注度的進一步獲取。播放平台則根據用戶瀏覽習(xi) 慣和喜好,精分出特定人群,如漢服愛好者、動漫愛好者、軍(jun) 事愛好者、遊戲愛好者等,針對群體(ti) 用戶垂直推送,將不同風格的網絡微短劇有意識地導流到目標用戶眼前。通過一路精確定位,網絡微短劇的策劃、生產(chan) 、推送的每一個(ge) 環節都根據目標用戶進行定製,為(wei) 其收視提供了保障。

  在以往的影視劇創作和播出中,幾乎沒有批量出現過像網絡微短劇這般根據用戶喜好精準投放的作品,常規影視劇動輒百萬(wan) 、多則千萬(wan) 的前期投入,使內(nei) 容生產(chan) 方很難如此任性。網絡微短劇則沒有太多顧慮,一集網絡微短劇長不過10分鍾,短則兩(liang) 三分鍾,完全可以在可承擔的成本風險內(nei) 放心試水。憑借“船小好調頭”的優(you) 勢,微短劇出品方還會(hui) 根據網絡受眾(zhong) 的關(guan) 注度變化,在題材內(nei) 容範圍內(nei) 進行更多嚐試,隻要有一個(ge) 作品戳到觀眾(zhong) 的“爽點”,就能迅速火遍網絡,讓觀眾(zhong) 自發為(wei) 其進行口碑傳(chuan) 播。而精細劃分後的微短劇,每個(ge) 類型的風格都十分明晰,由於(yu) 生產(chan) 投入壓力小,隻要抓住精確定位的目標受眾(zhong) 就能確保回報,導致微短劇的風格化傾(qing) 向進一步走向極致,致力於(yu) 滿足觀眾(zhong) 更強烈的情感需求。出品方希望以產(chan) 量獲得更多吸引力,客觀上也導致網絡微短劇的題材和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在整體(ti) 上為(wei) 受眾(zhong) 提供了更為(wei) 寬泛的選擇。

  提升品位質量

  網絡微短劇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提升品位和質量上做出實打實的努力,增加投資,提高作品的精細度。畢竟短暫而頻繁的感官刺激終有花樣翻盡、審美疲憊之時,專(zhuan) 業(ye) 創作者介入偏少,必然導致作品專(zhuan) 業(ye) 度不夠高。

  網絡微短劇從(cong) 創作意圖上可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陣營,一是落戶愛奇藝、優(you) 酷、騰訊視頻、芒果TV四大視頻平台的橫屏短劇,單集時長在10分鍾之內(nei) ,製作較為(wei) 精良。這類微短劇秉持劇情敘事的創作初衷,較多啟用專(zhuan) 業(ye) 演員參演。另一部分微短劇則以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為(wei) 主導,常規性推介3分鍾以內(nei) 的豎屏微短劇。這類微短劇通常向社會(hui) 公開招募擁有100萬(wan) —500萬(wan) 粉絲(si) 的網絡達人作為(wei) 主要演員,通過網絡微短劇拍攝,網絡達人又增加了一重演員身份,更容易通過流量分賬、品牌招商、電商直播等實現達人變現,同時也為(wei) 微短劇帶來有效流量。

  網絡微短劇的繁榮,具有鮮明的階段化特征,也很好地服務了網絡受眾(zhong) 。作為(wei) 一種視頻劇集類型,網絡微短劇能否保持不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關(guan) 鍵在於(yu) 創作者能否自覺克服傳(chuan) 播內(nei) 容和表現形式的不盡完美,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經典作品創作標準,避免快餐式消費損毀發展願景。事實上,網絡微短劇藝術品質的提升與(yu) 其價(jia) 值升級有正向關(guan) 係,一部製作精良、養(yang) 眼養(yang) 心的網絡微短劇,無論在增強話題度、聚合粉絲(si) 黏性,還是達人變現上都更為(wei) 有利。誠懇的創作終將在觀眾(zhong) 口碑方麵有所回報。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微短劇的製作方普遍具備互聯網內(nei) 容生產(chan) 的基本經驗與(yu) 條件,遵守備案流程和廣電視聽生產(chan) 相關(guan) 規定,這為(wei) 網絡微短劇的長期發展與(yu) 品質提升打下了相對良性的基礎。

  (作者:崔曉,係沈陽師範大學副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