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廣西匠人“複古”失傳百年的侗族樂器 將西洋樂器特點融入其中

發布時間:2022-05-07 11: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侗族擁有豐(feng) 富燦爛的民族文化,音樂(le) 細胞深深流淌在侗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每逢大事,侗族民眾(zhong) 會(hui) 吹奏著獨特的侗族樂(le) 器,在悠揚的旋律下唱歌跳舞。

  【解說】侗族樂(le) 器均取材於(yu) 自然界,由純手工打造而成,在製作時並無章法可循,而是依靠老一輩的侗族人民代代相傳(chuan) ,因此不少樂(le) 器均已失傳(chuan) 。在廣西柳州市大龍潭公園的民族樂(le) 器館內(nei) ,有一位侗族匠人仍然在堅持“複活”古老的侗族樂(le) 器,經他“複活”改良後的侗族樂(le) 器煥然一新,曾漂洋過海到日本展出。

  【解說】匠人名為(wei) 梁治榮,其鑽研侗族樂(le) 器製作40餘(yu) 年,其父是村中小有名氣的音樂(le) 人,他自幼便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侗族樂(le) 器的演奏和製作工藝。與(yu) 侗族樂(le) 器的朝夕相伴,讓他對樂(le) 器製作有著不一般的感情和理解。

  【同期】 侗族樂(le) 器製作匠人 梁治榮

  我從(cong) 小在他(父親(qin) )的身邊耳濡目染,慢慢地受到他的影響,所以深愛這個(ge) 民族樂(le) 器。早期我是跟他學習(xi) 演奏,像侗笛、蘆笙、樹葉、琵琶、牛腿琴。首先,你必須要知道演奏,演好它(樂(le) 器),怎麽(me) 去表達。那麽(me) 後期去製作(樂(le) 器)的時候,把你的思想靈魂灌輸到作品裏,那作品就會(hui) 活靈活現,效果就不一樣。

  【解說】高中時,梁治榮加入廣西三江縣民族藝術團,經常在外國遊客麵前演奏。他在表演中發現,外國遊客對侗族樂(le) 器非常感興(xing) 趣,表演往往贏得熱烈掌聲。這讓他堅定了要“複活”失傳(chuan) 侗族樂(le) 器的想法。

  【同期】 侗族樂(le) 器製作匠人 梁治榮

  外國人對我們(men) 的民族樂(le) 器很喜歡,他(們(men) )說,這個(ge) 音質特別美,但是音域不夠寬,如果把音域再健全完美,那音質該多漂亮,絕對很棒。那時我得到這個(ge) 啟迪之後,腦海中就一直想,如何把這個(ge) 民族樂(le) 器改良創新,發揚光大。

  【解說】由於(yu) 製作工藝僅(jin) 僅(jin) 依靠口口相傳(chuan) ,其“複活”創新之路並不好走。為(wei) 此,梁治榮多年深入鄉(xiang) 鎮拜訪民間樂(le) 器匠人,依靠他們(men) 的回憶和口述摸索著對樂(le) 器進行還原製作。

  【同期】 侗族樂(le) 器製作匠人 梁治榮

  前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要到基層、到民間去,向那些老藝人請教學習(xi) 。通過他們(men) 口中描述,把琴的外貌、特征、規格等各種細節細致地描述,我通過手繪把這個(ge) 琴畫出來,量好尺寸並標好數據,通過這樣把每一把琴規範、記錄、存檔。

  【解說】2011年至今,梁治榮已“複活”數十件失傳(chuan) 的民族樂(le) 器,其中包括失傳(chuan) 200多年的角基琴以及失傳(chuan) 100多年的波喇等。在“複活”過程中,梁治榮也在不斷創新改良,讓樂(le) 器更好適應現代的演奏要求。

  【同期】侗族樂(le) 器製作匠人 梁治榮

  我手上拿的是侗族的“山烏(wu) ”,以前侗族的山民喜歡用來狩獵。我在管身上(改進)設了7個(ge) 孔,(音域)就比較健全,音域就比較寬廣了。它(現在)不僅(jin) 是可以仿鳥聲了,也可以演奏現在的歌曲。

  【解說】在創新改進的過程中,梁治榮也將西洋樂(le) 器的優(you) 點吸納其中,並結合民族的習(xi) 俗特點,實現了樂(le) 器上的“中西結合”。改進後的樂(le) 器摒棄了傳(chuan) 統樸素簡單的外觀,在造型工藝上更為(wei) 精致優(you) 美。

  【同期】侗族樂(le) 器製作匠人 梁治榮

  像我做這個(ge) 牛腿琴,在傳(chuan) 統的基礎上,我借鑒了西洋樂(le) 器,在這裏加了個(ge) 音板,目的就是拓寬它的音域。傳(chuan) 統的(樂(le) 器)是沒有音板的,也沒有這個(ge) 牛蹄(造型),而是一個(ge) 扁頭狀。所以我在這個(ge) 牛腿琴的基礎上,突出一個(ge) “牛”的意蘊,整個(ge) (琴)的工藝、外觀、音質、音量、音域得到同步提升。

  【解說】梁治榮表示,民族樂(le) 器的創新需遵循傳(chuan) 統技法,但最終目的是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目前,梁誌榮通過與(yu) 中小學校的校際合作,將這些改良後的民族樂(le) 器帶入課堂,讓孩子們(men) 也能感受民族樂(le) 器文化的魅力。

  【同期】侗族樂(le) 器製作匠人 梁治榮

  把民族樂(le) 器融入到教學裏麵,去學校傳(chuan) 授(展示),讓更多的學生從(cong) 小就能接受這種傳(chuan) 統文化,他們(men) 也蠻喜歡的。

  王以照 劉俊聰 廣西柳州報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