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南繁”種子回家了

發布時間:2022-05-07 13: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5月5日,位於(yu) 虞山腳畔的江蘇省常熟市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研究所實驗樓內(nei) ,11名科研人員正在忙碌。他們(men) 對“南繁”育種材料進行清理、整理、分類、登記、鑒定,並同步進行育種材料在當季的科研試驗設計。

  “5月12日起,‘南繁’寶寶將在10天內(nei) 分批次全部下地囉!”常熟市農(nong) 科所所長陸燕眼睛裏帶著笑意。

  十多天前的陸燕可沒這麽(me) 氣定神閑。4月22日中午12:51分,陸燕在朋友圈求救:“曆經半年辛苦,海南繁殖收獲的水稻育種材料,從(cong) 三亞(ya) 輾轉幾千公裏到了無錫,如今卻在60公裏、1小時的車程距離外擱置。農(nong) 時已到,時間緊迫,求支招求救援!”

  培育一個(ge) 水稻品種,要8到10年的努力,雜交品種時間還要更久。為(wei) 了加快育種進程,常熟市農(nong) 科所水稻育種專(zhuan) 家端木銀熙帶領團隊,於(yu) 1995年在海南建立了育種基地。27年來,育成38個(ge) 水稻新品種,累計推廣麵積約7000多萬(wan) 畝(mu) ,增產(chan) 糧食20.6億(yi) 多公斤。今年,農(nong) 科所預計有1至2個(ge) 品種通過審定。

  “從(cong) 海南發貨時,我們(men) 就開始提心吊膽。這是‘南繁’種子第一次坐著大卡車回家,有可能產(chan) 生更多不確定因素。”陸燕說,這麽(me) 多年來,“南繁”種子每年都是坐著飛機回來的,針對本輪疫情,大家商議後,決(jue) 定讓它們(men) 改由陸路回家。

  4月21日,“南繁”種子到達無錫。22日,蘇州全域帶星,根據疫情防控相關(guan) 政策,進出行程碼帶星的地區,人與(yu) 車一般都要麵臨(lin) 隔離。麵對陸燕的需求,不少物流公司不願接這單業(ye) 務。

  “47個(ge) 大包袋裝著的育種材料,會(hui) 不會(hui) 丟(diu) 失?另外,種子已經經曆了8天長途跋涉,假使再運不回來,有可能要發芽,材料就不好用了。”陸燕和端木銀熙憂心忡忡。

  一石激起千層浪,陸燕的朋友圈沸騰起來,大家紛紛為(wei) 她出主意。“我們(men) 有一批壯秧劑從(cong) 外地運送到無錫,23號清早運回常熟,車上還有2噸空餘(yu) 空間。”常熟市海虞鎮農(nong) 村工作局前來聯係。“‘南繁’種子有1噸多重。可以!”陸燕掩飾不住內(nei) 心的激動。

  一路的順暢,背後是同心協力的守護。4月22日晚上8點,常熟市交通運輸局、常熟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等部門決(jue) 定開設“護種”車輛的綠色通道。4月23日早上6點,護種車輛抵達董浜收費站,貨車司機按規定出示防疫審核結果後,便踏上了開往卸貨點的路。上午7點多,司機到達常熟市海虞鎮集中育秧點,期盼已久的眾(zhong) 人,終於(yu) 鬆了一口氣。

  “這批種子經曆了不平凡的一年,先後經受住了海南台風、低溫天氣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最終收獲成功。”當種子運抵常熟市農(nong) 科所,端木銀熙仔細地打開包裝袋,看到完好無缺的種子材料,潸然淚下。“我們(men) 要在常熟通過試種,培育出口感好、抗病性強、防倒伏的優(you) 質雜交粳稻,向著畝(mu) 產(chan) 1000公斤邁進。”

  “種子就是根,在抗疫的關(guan) 鍵時刻,大家接力守護,讓‘南繁’種子順利回家。我們(men) 有信心,中國人的飯碗肯定會(hui) 端得牢牢的!”白發蒼蒼的端木銀熙溫柔地捧起這批特殊的種子,宛如端詳著一群充滿希望的孩子。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