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經典隔空對話 天津舉辦比較文學線上講座
中新網天津5月9日電 (張少宣石蘊玉)日前,由天津師範大學跨文化與(yu) 世界文學研究院、文學院和天津市比較文學學會(hui) 聯合主辦的“比較語文學視野中的中國經典”講座在線上舉(ju) 辦。講座兼顧中西方文化、從(cong) 宏觀和微觀介紹了中國傳(chuan) 統經典的四個(ge) 特征,並對其形成原因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分析。
整場講座對“為(wei) 什麽(me) 古代中國形成了‘經’這樣的概念”“為(wei) 什麽(me) 中國古代經典文本形成了樂(le) 高積木式的片段組合形態”“為(wei) 什麽(me) 古代經典文本的注釋也成為(wei) 了經典的一部分”等六個(ge) 問題進行了解答。
“著名古典學者GlennMost教授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曾進行演講,以古希臘的參照體(ti) 係,提出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經典的八個(ge) 相同之處和六個(ge) 不同之處。此次在線講座以此為(wei) 基礎,是一次打開古代希臘經典與(yu) 古代中國經典比較與(yu) 對話新空間的良好契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古代文本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副教授徐建委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近年來,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已經成為(wei) 國際學術界文學研究和“世界語文學”的熱點話題。講座中,談及中國傳(chuan) 統文獻與(yu) 經典的獨特性時,天津師範大學跨文化與(yu) 世界文學研究院院長郝嵐表示,在古代東(dong) 西方經典文學的對話過程中,中國傳(chuan) 統文獻與(yu) 經典涵蓋不同時期學者所留下的標注,其展現的曆史語境與(yu) 視野,將更好的幫助理解、融通中國曆史。
討論中,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文學科帶頭人餘(yu) 江認為(wei) ,同一符號體(ti) 係下的中國古典文獻,不同時期的集成性注釋體(ti) 現了中國曆史的傳(chuan) 承性。其中,“詩言誌”“文以載道”等說法,都反映了中國古代語文文本的社會(hui) 功能效用,也從(cong) 側(ce) 麵體(ti) 現中國經典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傳(chuan) 播形態。
此次線上講座是西方古典學界與(yu) 中國古典學術傳(chuan) 統的一次深層次交流,通過隔空討論,對東(dong) 西方古典學術研究帶來新的靈感與(yu) 思考,對推動人文學術界的東(dong) 西方融合與(yu) 理解起到了深遠的推動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