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數字化改革穩步推進
城市大腦助力智慧停車。李忠攝
以問題為(wei) 導向,以數字化的思維、理念、技術、工具來推動全麵深化改革、解決(jue) 重大現實問題,是數字化改革的題中之義(yi) 。
記者從(cong) 5月6日召開的杭州市數字化改革專(zhuan) 題會(hui) 議上了解到,由杭州市委改革辦總牽頭,杭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委宣傳(chuan) 部、市委政法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等“6+1”牽頭單位統籌實施,今年杭州市數字化改革35項牽一發動全身重大改革、110項重大應用建設進展順利、開局良好,杭州市民的生產(chan) 生活將迎來更多便利。
“一秒鍾”快速“掃樓” 為(wei) 商戶雲(yun) 上紓困
涉疫應用亮點頻出
今年初以來,數字化在杭州市幾輪的疫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數字化改革中涉疫應用亮點頻出。
近日,杭州臨(lin) 平區運河街道褚家壩社區運潭公寓網格的網格長胡燕萍體(ti) 驗了一把“一秒鍾”快速“掃樓”:住戶出示健康碼後,她掏出手機一掃,對方的核酸檢測情況和新冠疫苗接種等信息就“閃現”在手機屏幕上,比以往的傳(chuan) 統手動登記效率提升了近10倍。這個(ge) 便捷的“掃樓”小程序正得益於(yu) 臨(lin) 平區網格疫管通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平台(簡稱“網格疫管通”)的實時“操控”。該係統能實時分析每一個(ge) 錄入信息,一旦發現疫情,即時的數據動態跟蹤和回溯將有助於(yu) 快速阻斷疫情傳(chuan) 播鏈。
針對近期貨運車外防輸入壓力大的情況,“城市貨運導航”應用又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該運用將核酸比對功能前置,自動比對拒絕未檢人員申領通行,並通報至企業(ye) 所在政府及行業(ye) 主管部門進行督促。上線以來,用戶量日均已達到2.5萬(wan) 輛,日均使用11萬(wan) 餘(yu) 次;累計提供服務約1001.7萬(wan) 次;已比對核酸38.3萬(wan) 人,核酸檢測率從(cong) 上線首日的45%提升至89%。
“現在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我對未來很有信心。”杭州上城區新杭派休閑服飾城一家服裝檔口的老板娘楊雅琴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上城區“雲(yun) 上四季青”紓困行動正從(cong) 線上賣貨和線下引客兩(liang) 個(ge) 維度著力,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四季青商戶們(men) 去庫存、渡難關(guan) 。
當然,一座城市的“智慧”,不僅(jin) 體(ti) 現在疫情期間的“急就章”,更體(ti) 現在尋常生活中——
“舒心育托”場景已推動形成杭州市嬰幼兒(er) 照護服務地圖;“碼上點餐”“碼上護理”等“長者碼”核心子場景正準備落地;“入學早知道”已實現主城區小學、初中學校全覆蓋;“跨境貿易司法解紛平台”實現調解、仲裁、公證、訴訟等多種糾紛在線“一站式”解決(jue) ;“跨境電商溯源碼”已實現溯源訂單總量達9.4萬(wan) 單,訂單總金額達570多萬(wan) 美元……種種由數字化帶來的快捷和便利,就發生在每一位市民的身邊。
聚焦急難愁盼
打造杭州城市大腦2.0
今年,杭州城市大腦迎來2.0版本。據了解,城市大腦2.0將以社區為(wei) 切入點,首批聚焦“住”“行”“老”“小”等領域,推進住房、交通、未來社區中“一老一少”等重大項目建設。
拿交通領域來說,正在建設的杭州城市大腦2.0智慧交通場景,將建設“智慧規劃、智慧交管、智慧公交、智慧地鐵、智慧物流、智慧停車、智慧慢行”七個(ge) 子場景,打造暢通、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城市交通。
事實上,公共交通與(yu) 市民出行的銜接,特別是地鐵站點“最後一公裏”銜接問題一直存在。七個(ge) 子場景的建立,旨在疏通“堵點”。例如智慧公交,未來會(hui) 考慮推出免費接駁、招手即停的公交車;比如智慧地鐵,有望實現地鐵、公交一體(ti) 化協同運行;根據地鐵乘客數據,今後地鐵有望實現越站運行、跨線營運;再比如智慧停車,以全市停車場及泊位動態在線數據,支撐私有和公有泊位共享共濟、車位導航、預約、反向找車等,實現“全市一個(ge) 停車場”等。
同樣,在推進未來社區(一老一小)建設時,仍需要找準問題的關(guan) 鍵。未來,杭州將依托“15分鍾公共服務圈”空間治理改革,推進以常住人口為(wei) 核心的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配置,編製《杭州市15分鍾公共服務圈建設指南》。對於(yu) 非戶籍人口,杭州將建立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與(yu) 積分相掛鉤的服務保障規則,重塑服務保障提供機製,健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長效機製,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
用一份信用報告代替多個(ge) 證明
文物實現智慧管理
城市治理猶如繡花一樣精細。數字技術無疑為(wei) 城市“繡花”賦能。
作為(wei) 重大應用建設,會(hui) 議審議了“信用杭州”應用建設、“浙裏複議數智應用”杭州試點建設、“文物安全智慧監管”應用建設等重大應用建設方案。
今年杭州市第十三次黨(dang) 代會(hui) 則提出,要加快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打造“最講信用的城市”。對照最新要求,“信用杭州”應用的上線將進一步打通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努力實現信用的“變現折現”能力。
具體(ti) 而言,未來,在市民層麵,將進一步推進錢江分應用場景提質擴容。比如,在錢江分應用上,將實現圖書(shu) 借閱信用免郵、信用預約體(ti) 育場館、免押租用體(ti) 育器材等。並計劃5月底前實現杭州錢江分與(yu) 寧波信用分互認,年底前實現全省信用分互認。
在企業(ye) 層麵,杭州正在考慮再造無違法違規證明流程,實現企業(ye) 在上市、融資、招標投標、評優(you) 評先中,用一份信用報告代替多個(ge) 證明。7月底前完成醫療保障、文化執法、市場監管、消防安全等15個(ge) 領域,在“信用杭州”網站和“浙裏辦”實現企業(ye) 端在線“一鍵”申請、政府端“一紙”證明。
此外,個(ge) 人和市場主體(ti) 可在“浙裏辦”、市民卡App、“信用杭州”網站查詢自身信用報告。
杭州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1191處文保單位(點)、1643處曆史建築、80餘(yu) 座博物館和36萬(wan) 多件(套)國有館藏文物。但文物安全監管對象點多麵廣,基層管理力量非常薄弱。
如何實現文物安全的有效監管,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精準投入?“文物安全智慧監管”應用將通過業(ye) 務流程再造,將文物安全風險管控關(guan) 口前移,由被動“滅火”轉變為(wei) 主動“防範”。例如,通過健康體(ti) 檢、“一點一碼”,動態調整文物安全監管重點,提升決(jue) 策科學性、精準性,實現文物安全工作精準施策、靶向治理。此外,在橫向上,與(yu) 公安、文化、消防等部門建立打擊文物犯罪、查處文物行政違法、治理文物消防隱患等文物安全風險長效管控機製;在縱向上,逐步打通省、市、區三級數據鏈,形成監管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