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上市公司“成績單”折射轉型升級新動向

發布時間:2022-05-12 11:2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去年淨利同比增19.56% 一季度政策發力為(wei) 業(ye) 績修複提供支撐

  上市公司“成績單”折射轉型升級新動向

  近期,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披露已落下帷幕,A股4000餘(yu) 家上市公司亮出“成績單”。

  4000+“成績單”是觀察中國經濟脈動的窗口。整體(ti) 上看,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2021年,上市公司尤其是實體(ti) 類公司經營業(ye) 績向好,折射出企業(ye) 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動向。2022年一季度,盡管麵對外部環境變化,上市公司業(ye) 績有所承壓,不過,伴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並逐步傳(chuan) 導至企業(ye) ,上市公司業(ye) 績修複將獲支撐,企業(ye) 投資發展信心也將增強。

  2021年,上市公司整體(ti) 業(ye) 績穩中向好: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全年共實現淨利潤5.30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56%;扣非後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4.4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4.39%,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實體(ti) 類上市公司的增長更加強勁,營收增速高於(yu) A股整體(ti) 水平。非金融類公司實現營業(ye) 總收入54.90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2.63%。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ye) 總收入64.9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81%。

  “2021年,實體(ti) 類上市公司增長穩中向好,與(yu) 2020年業(ye) 績基數較低有關(guan) ,更與(yu) 穩定的經濟大環境密不可分。實體(ti) 類上市公司在經濟穩定和增長中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允泰資本創始合夥(huo) 人付立春表示。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研究部研究員劉興(xing) 國也表示,金融業(ye) 近兩(liang) 年在積極應對自身困難與(yu) 挑戰的同時,也采取了對實體(ti) 經濟讓利的舉(ju) 措,數據也側(ce) 麵印證了金融支持實體(ti) 發展的成效。

  2021年,上市公司轉型升級不斷推進:

  向“新”而行,經濟新動能不斷釋放。2021年,科創板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合計817.26億(yi) 元,同比增長11.52%,顯示出良好的變現能力和回款效率。在155家創業(ye) 板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平均營業(ye) 收入10.68億(yi) 元,同比增長30.1%,平均淨利潤1.31億(yi) 元,同比增長28.7%。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有助於(yu) 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產(chan) 業(ye) 鏈基礎和原始創新能力,助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發展。”創業(ye) 板上市公司南大光電公司副總裁、董事會(hui) 秘書(shu) 蘇永欽表示,南大光電在2021年緊抓半導體(ti) 行業(ye) 性短缺等機遇,圍繞先進前驅體(ti) 材料、電子特氣和光刻膠三大半導體(ti) 核心材料完善戰略布局。

  向“綠”而行,低碳轉型更進一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數據顯示,共有1408家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hui) 責任報告或ESG(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報告。深交所數據顯示,綠色產(chan) 業(ye) 在2021年進入高景氣區間,深市綠色產(chan) 業(ye) 公司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6.4%和33.9%。

  “創新和綠色是未來上市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付立春表示,科技創新是社會(hui) 經濟和企業(ye) 發展的核心動力。近年來,上市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研發成果加速顯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也是上市公司作為(wei) 社會(hui) 主體(ti) 的重要追求,在當前“雙碳”目標下,綠色減排的重要性更為(wei) 凸顯。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但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一些“超預期”突發因素,不少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承壓。“當下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海外地緣政治事件導致大宗商品、原材料價(jia) 格進一步高漲,各大製造業(ye) 麵臨(lin) 較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中下遊企業(ye) 利潤也受到擠壓。”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坦言。劉興(xing) 國也表示,一是產(chan) 品與(yu) 服務難以順利實現銷售,二是銷售也麵臨(lin) 難以及時回收資金的問題,企業(ye) 麵臨(lin) 資金周轉壓力。

  2022年一季報顯示,上市公司業(ye) 績出現下滑,部分行業(ye) 經營壓力更為(wei) 突出。以滬市為(wei) 例,2022年一季度,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308家公司出現虧(kui) 損,625家公司利潤同比下滑,虧(kui) 損和下滑家數合計占比56%,占比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汽車、計算機通信等行業(ye) 受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受限等影響,產(chan) 能利用率出現階段性下降,第一季度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7%、14%。

  穩定經濟、紓困企業(ye) ,從(cong) 中央到地方,政策正在持續發力。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推出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穩健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通過降準、專(zhuan) 項再貸款等釋放流動性,瞄準實體(ti) 重點領域持續加碼支持。

  陳靂表示,政策支持使得上市公司能夠留存更多的資金用於(yu) 自身建設,特別是對於(yu) 新能源等急需資金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來說,政策支持對其幫助更大。而對於(yu) 增速緩慢的傳(chuan) 統行業(ye) 而言,支持政策能夠使他們(men) 具備更靈活的調節能力來應對各種風險。

  政策正在逐步傳(chuan) 導和顯現。據深交所統計,一季度深市中小市值實體(ti) 公司在營業(ye) 總收入保持增長的情況下,稅費現金支出同比減少16.5%,企業(ye) 負擔切實得到減輕,盈利修複的基礎進一步鞏固。深市實體(ti) 公司的籌資活動現金流入,扭轉了2021年四季度的下滑趨勢,同比增長6.5%。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圍繞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期目標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多個(ge) 部委最近也密集部署,一攬子著力穩住經濟大盤的舉(ju) 措將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蓄勢加力。

  “保企業(ye) 就是保經濟,穩生產(chan) 就是穩增長。後續的惠企政策會(hui) 緊盯降成本和保資金來發力,而政策的發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對堅定企業(ye) 投資發展信心產(chan) 生積極影響。”劉興(xing) 國說。(記者 張莫 羅逸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