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千年古刹大雲寺:曾為糧庫 今展新顏
中新網長治5月23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刹大雲(yun) 寺:曾為(wei) 糧庫 今展新顏
作者 高瑞峰
牆外攤鋪林立,牆內(nei) 古韻悠悠。一座千年古刹,藏於(yu) 鬧市之中。22日,63歲的文管員常乙銘照例“巡寺”,他說,“入夏了,氣溫升高,木構建築最怕火,不走一走看一看,不放心。”
山西省武鄉(xiang) 縣故城鎮故城村,修葺一新的大雲(yun) 寺殿宇恢宏,庭院幽深,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油亮光澤。常乙銘介紹,“寺院以前有一段時間被糧站糧庫占用,牆上的壁畫破損,琉璃瓦也有短缺。”
大雲(yun) 寺坐北朝南,為(wei) 兩(liang) 進院落,占地7900餘(yu) 平方米,現存主要建築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及東(dong) 西配殿、角殿。其中,主體(ti) 建築大雄寶殿為(wei) 金代原構,餘(yu) 為(wei) 明清所建,亦頗具金元遺風。
“大雲(yun) 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nei) 碑文記載,原為(wei) 東(dong) 漢時期涅氏縣治所,初名岩淨寺(又稱嚴(yan) 靜寺或嚴(yan) 淨寺),北宋年間,改稱大雲(yun) 寺。”武鄉(xiang) 縣文物保護和旅遊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籍建軍(jun) 介紹,2001年,該寺被公布為(wei)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大雲(yun) 寺修繕時,曾出土北齊河清四年(公元565年)的造像碑,及三座佛頭。大雄寶殿梁上發現“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落架題記。
寺內(nei) 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石碑,碑文有“名之曰‘巖凈(岩淨)’,至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夏四月,改曰‘大雲(yun) (雲(yun) )’,有石刻仍在焉”記載。大雄寶殿正門西壁,嵌有宋敕封大雲(yun) 寺牒文石刻,刻有“治平元年四月六日”等字樣。
“東(dong) 配殿內(nei) ,現存有5通石碑,金泰和年間、明成化年間石碑為(wei) 青石材質,碑文清晰可見;其餘(yu) 3通石碑為(wei) 沙石材質,碑身風化嚴(yan) 重。金泰和八年石碑年代最為(wei) 久遠。”籍建軍(jun) 介紹。
大雄寶殿麵闊五間,進深八椽,單簷懸山頂,梁架簡略,用材碩大,前後槽縱向均施大額枋,鬥拱五鋪作重計心造,單抄單下昂,無補間鋪作;內(nei) 部梁架結構為(wei) 四椽栿對後乳栿用三柱,前後槽縱向都施大額枋減柱。
其建築結構嚴(yan) 整,保存完好,雖曆代多次大修,各建築單體(ti) 仍保持原有的建築特點和形製,大木構架保存了宋構金修的營造特征,為(wei) 研究晉東(dong) 南寺廟建築群的實例標本。
“正殿(大雄寶殿)東(dong) 西牆和後牆,都繪有壁畫,近年,文物部門對壁畫進行了保護性修複。”籍建軍(jun) 說。據了解,大雲(yun) 寺內(nei) 保存有壁畫200餘(yu) 平方米,該寺壁畫采用揭取修複技術,目前,修複完畢的壁畫,再現了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整個(ge) 過程。
大雲(yun) 寺位於(yu) 故城中央地帶,曆經歲月更迭,一直為(wei) 周邊鄉(xiang) 鄰重要的活動場所,每年舉(ju) 行的傳(chuan) 統廟會(hui) ,是當地一大盛事,有碑文記載,“是時四方旅客,來遊者眾(zhong) ,昔日空門,今日儼(yan) 然小都會(hui) 也。”常乙銘說,“廟會(hui) 、集會(hui) 時,十裏八鄉(xiang) 的人前來趕會(hui) ,早些年更熱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