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挑起革命的重擔子” 半個世紀前入團誌願書裏的初心

發布時間:2022-05-25 14: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穀中風

  我收藏了一份《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入團誌願書(shu) 》。申請人名為(wei) 黃小薇,填表時間是1966年5月15日。5月20日,湖北省漢劇團臨(lin) 時團支部召開支部大會(hui) ,同意其成為(wei) 團員,並獲得了上級團組織中國共青團國營小港農(nong) 場團委的批準。在這份泛黃的入團誌願書(shu) 後麵,還附了一份入團申請書(shu) ,以及一份標題為(wei) 《參加東(dong) 方紅的個(ge) 人總結》的“補充材料”。

  共青團史和文藝史,都是我有興(xing) 趣的領域。更何況,這位20世紀60年代的文藝界新團員還參演過大型音樂(le) 舞蹈史詩《東(dong) 方紅》。自打在舊書(shu) 攤購得這份史料以來,我就留心尋找這位半個(ge) 世紀前的“老團員”的蹤跡,偶有所得,便記錄下來。

  黃小薇入團申請書(shu) 手稿

  根據誌願書(shu) 上所填的信息,黃小薇出生於(yu) 1948年10月13日,籍貫是“漢陽縣奓山人民公社”。她的入團介紹人是湖北省漢劇團樂(le) 隊的劉邦琦。填寫(xie) 誌願書(shu) 時,黃小薇的文化程度是“初中”,職業(ye) 是“湖北省漢劇團學員”。18歲的黃小薇留在表上的簡曆很簡單。1955年進入漢陽縣新民小學學習(xi) ,1958年轉學到奓山人民公社奓新小學,同年考入湖北省漢劇團。在學習(xi) 期間,獲得過“三好學生”“勞動模範”等表彰。

  1966年,距今已半個(ge) 多世紀,行政區劃、文化體(ti) 製、藝術團體(ti) 都經曆了不小的變化。查《中國戲曲誌·湖北卷》等資料可知,湖北省漢劇團的前身為(wei) 1948年劉繼鳴、魏學康等組成的共和班,後擴充人員,成為(wei) 漢劇組。1950年8月,湖北省文教廳接管,改名為(wei) 群眾(zhong) 漢劇團。1951年6月,建立湖北省漢劇工作團(國營)。1953年8月改名為(wei) 湖北省漢劇團。1997年改名為(wei) 湖北省漢劇院。2000年與(yu) 湖北省楚劇團合並。又據《湖北省誌·文藝(上)》,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內(nei) 各劇團為(wei) 了解決(jue) 後繼乏人問題,紛紛招收學生進行培訓。1956年,湖北省漢劇團訓練班成立。從(cong) 1956年開始,分別於(yu) 1956年、1957年、1959年、1960年、1970年、1977年,共舉(ju) 辦了6期,累計招收學員134人。1959年考入訓練班的黃小薇,便是其中之一。在班上,她主攻武旦,師承楊伯龍、王瑛等著名漢劇武行前輩。1966年結業(ye) ,並在該團從(cong) 藝至退休。誌願書(shu) 中的“國營小港農(nong) 場”位於(yu) 江漢平原南部,洪湖之濱,現為(wei) 洪湖市小港管理區。而當年的“奓山人民公社”,大體(ti) 相當於(yu) 曆史上的奓山鎮,這是一座明末清初興(xing) 起於(yu) 奓山東(dong) 麓的古老集鎮。

  1964年,還是學員身份的黃小薇,經過嚴(yan) 格遴選,進入《東(dong) 方紅》劇組,參加了為(wei) 期一年的排練演出,並被評為(wei) 劇組“舞蹈連”先進工作者。這對於(yu) 剛走上藝術道路的黃小薇而言,是影響一生的大事。從(cong) 黃小薇親(qin) 筆書(shu) 寫(xie) 的《參加東(dong) 方紅的個(ge) 人總結》中,我們(men) 可以讀到參加這次演出對她在思想和藝術上的觸動。她把參加排演《東(dong) 方紅》看作是一次“學習(xi) 黨(dang) 史,學習(xi) 毛澤東(dong) 思想”的“特殊形式的訓練班”。通過“《東(dong) 方紅》的演出,我更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文藝應該怎樣為(wei) 工農(nong) 兵服務的問題”。

  她坦承,剛參加排演時,因為(wei) 對舞蹈業(ye) 務不熟悉,也很擔心會(hui) 因為(wei) 參演而耽誤了自己的本行,但在學習(xi) 和訓練中,很快轉變了思想,收獲了成長。為(wei) 此,她對有幸參與(yu) 這次演出滿懷感激。“演《東(dong) 方紅》後,我能擔任好幾個(ge) 片段的舞蹈,而且在這幾個(ge) 片段中,把我練了幾年的基本功全在舞台上實踐了。”“每天都能和很多有多年藝術經驗的老師、同誌們(men) 同台演出,更是感到極大的幸福。他們(men) 都給予我在藝術修養(yang) 、表演、技巧、舞台經驗等各方麵很大的幫助。”樸實的語言記錄下的從(cong) 藝感悟,和她在入團申請和誌願書(shu) 上多次表示的要努力學好本領,“挑起革命的重擔子”完全一致。

  黃小薇活躍於(yu) 漢劇舞台近三十年,2021年3月因病逝世。她主演的《盜仙草》《水漫金山》等劇目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據史料記載,1981年湖北省舉(ju) 辦了全省戲曲劇團青年演員比賽演出,33歲的黃小薇演出的《盜仙草》獲表演二等獎,評論家稱讚她“吸收了兄弟劇種和姊妹藝術的長處”,在表演上作出了革新創造,豐(feng) 富了戲曲的表演藝術。而在此前不久的1977年,李先念同誌回武漢時也曾欣賞過黃小薇《盜仙草》的精彩演出。在黃小薇口述的《難忘的演出》一文中,她深情回憶:“我在《盜仙草》中,因運用了打出手技巧,以熟練的武功,高難的翻打撲跌,滿台的銀槍飛舞,讓觀眾(zhong) 眼花繚亂(luan) ,贏得李主席多次熱烈鼓掌,把演出推向高潮。”從(cong) 有關(guan) 文獻我們(men) 還可以知道,20世紀80年代初,黃小薇和丈夫劉義(yi) 士在湖北鹹寧舉(ju) 辦武功訓練班,為(wei) 基層培養(yang) 戲曲人才,“很有成效”,受到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推廣。凡此種種,都讓人感受到黃小薇青年時期確立的藝術為(wei) 人民的熾熱初心,以及對藝術的終身熱愛和追求。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重溫這份獨特而珍貴的藝術家入團檔案,讓人感慨萬(wan) 千。不同曆史階段的共青團承擔著不同的任務,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共青團著力激發青年一代主人翁意識,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響應黨(dang) 的號召,在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勇於(yu) 爭(zheng) 先。青年黃小薇自覺向團組織靠攏,在組織教導和培育下,砥礪思想、錘煉藝術,以一個(ge) 青年文藝工作者的敬業(ye) 、上進,為(wei) 團史作出了生動的注腳,也讓我們(men) 看到了千千萬(wan) 萬(wan) 共青團員不懈奮鬥與(yu) 青春追夢的身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