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 和曆史隔空對話 河南博物院“小文創”的“大力量”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宋雪)“運氣不錯,開出一個(ge) 青銅鼎。”“挖了兩(liang) 個(ge) 小時,過程還挺解壓的。”手執“考古神器”洛陽鏟,一點點挖除周圍的土壤,網友們(men) 在社交平台上樂(le) 此不疲地曬出自己的“考古”收獲。近兩(liang) 年,河南博物院一係列考古盲盒文創產(chan) 品一經問世便掀起了考古熱潮。
如今,文創產(chan) 品已經成為(wei) 各大博物館的“流量密碼”,但想打造一個(ge) 能火爆“出圈”的產(chan) 品絕非易事。頻上熱搜、頻出爆品的河南博物院在打造文創產(chan) 品方麵有什麽(me) 秘訣?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央廣網記者帶你走進河南博物院,感受“小文創”的“大力量”。
掃曆史文化之“盲”致敬考古工作
記者了解到,“失傳(chuan) 的寶物”是河南博物院采用“動態文創”理念開發的文創產(chan) 品,將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起來,把微縮的文物仿製品藏在盒子裏,帶動玩家在微型的“考古現場”沉浸式體(ti) 驗考古的樂(le) 趣。
“我們(men) 開發這款產(chan) 品是想掃曆史文化之‘盲’,而非時下大眾(zhong) 意義(yi) 的‘盲’。”談起“考古盲盒”係列文創產(chan) 品的設計理念和願景,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向記者介紹,“博物館文創要在守正創新方麵要有所突破。考古盲盒帶動了考古熱,我們(men) 希望能助力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同時也致敬默默無聞的考古工作者。”的確,盲盒玩家花費半天時間挖到“文物”時,自然會(hui) 好奇“文物”背後的文化意義(yi) 。
記者注意到,網絡上不少玩家在進行一番探究後直呼:“長知識了!老祖宗太厲害了!”“想去河南看看!”也有不少玩家反饋:“挖土挖得手都酸了,可見真正的考古工作是多麽(me) 辛苦。”
“出圈”到海外 感受一抔土的情懷
考古盲盒不僅(jin) 在國內(nei) 市場風靡,還成功“出圈”到了海外。宋華介紹,2021年這款考古盲盒產(chan) 品就已經在加拿大的商超上架,一直賣得很火爆。“隨著中華文化符號在海外認知度日益提高,很多外國友人希望更加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他們(men) 對這些文創產(chan) 品非常感興(xing) 趣,好奇裏麵到底是什麽(me) 。”與(yu) 此同時,盲盒還為(wei) 不少海外遊子捎去了來自家鄉(xiang) 故土的慰藉。“有不少海外的粉絲(si) 給我們(men) 留言,說哪怕隻是把一抔土捧在手中,都特別感動,因為(wei) 這是來自民族根脈的土壤。”據悉,觸動了華夏兒(er) 女情懷的這一抔土正是來自曆史文化氣息濃厚的洛陽北邙。讓宋華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海外網友的留言:“她說小時候曾和家人一起參觀過國內(nei) 的博物館,現在看到這些文創產(chan) 品時感到非常自豪,內(nei) 心深處湧現的是一種文化自信。”
宋華表示,未來河南博物院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繼續推進文創產(chan) 品“出海”:“目前受疫情影響,文物展覽暫時無法‘走出去’,我們(men) 希望能讓考古盲盒及其他文創產(chan) 品變成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
深挖價(jia) 值優(you) 勢 打破文創產(chan) 品同質化
如今國內(nei) 各大博物館各類文創產(chan) 品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同質化的現象。宋華表示,河南博物院文創團隊在探索階段也曾經曆追求同質化產(chan) 品的時期。但很快他們(men) 就意識到,內(nei) 容為(wei) 王是博物館文創工作的核心,文創產(chan) 品要想不被取代就一定要深度挖掘價(jia) 值優(you) 勢。“河南曆史文化悠久,文物遺址數不勝數。我們(men) 在挖掘資源方麵采取延伸的態度,不僅(jin) 局限於(yu) 本館的資源,將目光擴大到全省,在深入研究中原曆史文化資源優(you) 勢的基礎之上,利用文創產(chan) 品對文化符號、曆史文化信息的傳(chuan) 播上做了大膽突破。”
宋華舉(ju) 例,河南博物院鎮館文物之一的蓮鶴方壺出土自河南新鄭,而小的“蓮鶴方壺”文創品就是一個(ge) 載體(ti) ,可以帶動更多觀眾(zhong) 去新鄭參觀。今年新推出的“絹舞飛天”娃娃,則是以洛陽龍門石窟、鞏義(yi) 石窟寺中幾個(ge) 飛天石刻原型為(wei) 基礎設計,妝容參考了盛唐時期中原地區流行的麵妝,既有原型又進行了創新,展現了河南石窟寺藝術的恒久魅力。
文創一直都是河南博物院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提出“四輪驅動”概念,鼓勵員工思考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創產(chan) 品。馬蕭林認為(wei) ,“其他地方模仿學習(xi) 我們(men) 的時候,我們(men) 就得去研發新的,不斷往前跑”。不僅(jin) 如此,在文創產(chan) 品開發過程中,河南博物院敞開大門與(yu) 一眾(zhong) 優(you) 秀的文創企業(ye) 合作,並在此基礎上搭建起“文創智庫平台”,讓各方發揮優(you) 勢,營造良好的文創生態環境。
“出圈”的背後:係統化的產(chan) 品 成熟的商業(ye) 運營
河南博物院文創能“出圈”,其背後成熟的商業(ye) 運營功不可沒。宋華介紹,團隊的人員機製比較成熟,線上線下銷售都有專(zhuan) 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在商業(ye) 運營方麵,人才梯隊建設是非常必要的,我們(men) 注重學術科研,希望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的文創人才。”宋華表示,除了比較健全的製度建設,打造過硬的商業(ye) 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隻有處理好版權問題,才能大力推進品牌戰略。”
多年來,河南博物院在版權輸出和保護上積極謀劃,並獲得2021年度“全國版權示範單位”榮譽稱號,近年來共注冊(ce) 申請成功“河南博物院HENANMUSEUM”“仕女樂(le) 隊”“豫來遇潮”等400餘(yu) 件商標。
要想串聯起創意設計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就要發揮市場優(you) 勢,搭建合作平台。目前,河南博物院與(yu) 200多家省內(nei) 外文創企業(ye) 、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文創產(chan) 品。
宋華認為(wei) ,考古盲盒從(cong) 來都不是一個(ge) 單一產(chan) 品,“係統化”是區別於(yu) 市場上其他盲盒產(chan) 品的最大特征。“我們(men) 有自己的生產(chan) 基地、供應鏈,產(chan) 品的玩法也是多元化的,盲盒內(nei) 仿製品數量是不斷增加的,此外還有和其他品牌共推的聯名產(chan) 品。比如河南博物院和鴻星爾克的合作,就是將傳(chuan) 統文化注入國潮品牌中,提高中國品牌的影響力。”河南博物院提出“立體(ti) 文創”概念,希望文創產(chan) 品能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個(ge) 開放、交流、互動的空間,始終鼓勵文創產(chan) 品積極“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博物院對於(yu) 輿情把控方麵也格外重視,建立輿情工作常態化機製,如出現相關(guan) 輿情,確保能第一時間製定危機公關(guan) 策略。
此外,在河南博物院“豫來遇潮”直播間裏,主播直播從(cong) 來不是站在帶貨角度,而是從(cong) 傳(chuan) 播角度出發,不僅(jin) 聊盲盒,還會(hui) 請專(zhuan) 家聊美食、講文化、談考古。觀眾(zhong) 甚至可以看到華夏古樂(le) 團的演員身著古裝,和觀眾(zhong) 一起識樂(le) 器、聽妙曲,讓更多文物“雲(yun) 出道”。
打卡文化地標,購買(mai) 文創產(chan) 品,現如今“Z世代”為(wei) 代表的年輕人逐步成為(wei) 文化消費的主力人群。透過手中的文創產(chan) 品,他們(men) 不僅(jin) 可以和曆史隔空對話,感受文化的傳(chuan) 承,甚至反向“種草”相應的曆史文化景區、博物館。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文物不再隻是塵封的記憶,它能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曾表示,文創產(chan) 品“出圈”的背後是因為(wei) 找到了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讓文物“潮”起來、“活”起來、“動”起來,瞬間喚醒人們(men) 的曆史記憶和文化認同,產(chan) 生情感共鳴。“‘活’起來、‘潮’起來的,不單單是文物,更是我們(men) 心中泛起的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