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春化書寫為主旋律創作賦能

發布時間:2022-05-26 14:53:00來源: 光明日報

  隨著時代迅猛發展和主流觀眾(zhong) 更新迭代,當下影視市場需求發生了深刻改變。為(wei) 了應對這些變化,如何突破主題觀念化、題材模板化、敘事套路化、觀眾(zhong) 對象化的刻板印象,實現創作方式的躍升,成為(wei) 主旋律電視劇的重要命題。圍繞這個(ge) 問題,近年來主旋律電視劇創作在內(nei) 容、形式、傳(chuan) 播等方麵進行了諸多探索。在各種嚐試中,青春化書(shu) 寫(xie) 成為(wei) 創作成功突圍的一個(ge) 有效路徑。很多優(you) 秀作品在創作中融入青春元素,通過青春敘事,詮釋個(ge) 體(ti) 與(yu) 國家、青年與(yu) 時代的複雜際遇,進而通過主流價(jia) 值引領青年個(ge) 體(ti) 信仰價(jia) 值,激發觀眾(zhong) 的集體(ti) 共鳴和廣泛認同,實現在思想性、藝術性等多領域的突破,這一現象值得業(ye) 界關(guan) 注和總結。

  敘事手法越來越年輕態

  青春向來是電視劇創作的重要素材。但以往一些影視劇以青春為(wei) 主題,卻將青春窄化為(wei) 愛情。近年的主旋律電視劇突破了這種局限,在市場化和視覺化邏輯驅動下,選擇青春敘事手法,在主題內(nei) 容、演員選擇、情節設置上呈現青春樣態,將主流敘事融入青春敘事邏輯之中。比如《覺醒年代》中表現了革命先輩陳獨秀與(yu) 兒(er) 子陳延年、陳喬(qiao) 年之間複雜而真實的父子關(guan) 係。該劇先是用各種豐(feng) 富的情節鋪墊父子三人別扭而擰巴的狀態。由於(yu) 忙於(yu) 革命事業(ye) ,陳獨秀對陳家老小疏於(yu) 照顧,陳延年、陳喬(qiao) 年痛恨父親(qin) 的絕情,所以剛出場時,兩(liang) 人寧可做苦工討生活,也不願意接受父親(qin) 的好意。但隨著兄弟倆(lia) 逐漸了解父親(qin) 的主張和抱負,進而追隨他走上為(wei) 國家未來犧牲奉獻的道路,父子之間徹底和解。在這樣的講述之中,陳獨秀仿佛成了我們(men) 身邊存在親(qin) 子關(guan) 係問題的普通父親(qin) ,陳延年、陳喬(qiao) 年也和當下在社會(hui) 曆練中逐漸成長進而理解父輩的年輕人無異。

  這種青春敘事,將廣闊複雜的曆史故事、社會(hui) 現實轉化為(wei) 年輕觀眾(zhong) 容易理解的影像符號話語體(ti) 係,從(cong) 而巧妙地將其所表達的厚重主題內(nei) 化於(yu) 青年人物角色自身的情感判斷和價(jia) 值體(ti) 係,最終獲得了青年觀眾(zhong) 的廣泛認同與(yu) 共鳴。

  激發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

  奮鬥是青春的底色。新時代的主旋律電視劇將關(guan) 注視點聚焦於(yu) 不同時代年輕人的自我成長和探索,通過表現不同年代的青年在個(ge) 體(ti) 發展與(yu) 國家需要抉擇中的價(jia) 值判斷和道路選擇,實現家國敘事與(yu) 青春敘事的交融合一,彰顯青年一代在推動社會(hui) 變革中的磅礴力量和使命擔當,使年輕觀眾(zhong) 得以在浪漫的青春話語中實現心靈淨化和情感共振,達成主流影像與(yu) 青年觀眾(zhong) 青春記憶及接受體(ti) 驗的契合。

  每一代青年都有使命和責任。當代的中國青年與(yu) 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肩負著重任。與(yu) 老一輩革命青年相比,新時代的青年盡管身份不同,所處的境遇不同,但麵對時代選擇時同樣義(yi) 無反顧。《我們(men) 的新時代》將鏡頭對準青年黨(dang) 員,講述他們(men) 麵對國家需要時的價(jia) 值抉擇和初心堅守。劉夢鳶本可在家人安排下成為(wei) 一名空乘,為(wei) 了學習(xi) 飛機製造技術,卻毅然決(jue) 定留在鈑金部,最終從(cong) 一名鈑金部清潔工成長為(wei) 獨當一麵的技術人才,為(wei) 國產(chan) 飛機製造業(ye) 的騰飛做出了積極貢獻。《奮進的旋律》中,林傑繼承了父輩的理想,懷揣著中國製造情結和科技強國夢,在留學期間改了專(zhuan) 業(ye) ,成為(wei) 一名年輕科技人才,後來又毅然放棄了國外的優(you) 厚待遇,堅持回國研發屬於(yu) 祖國的科技成果,最終研發出能夠持續發電的潮流能發電機組等重大科技設備,創造了令中國人自豪、世界矚目的奇跡。

  在主旋律電視劇的影像中,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革命、建設、改革的偉(wei) 大事業(ye) 。在屏幕外,青年觀眾(zhong) 也受到這些人物的精神感召,紛紛在彈幕、評論中留言表示:“劇中的人物給了我力量,我要努力跟上這些熱血青年的腳步,為(wei) 建設更好的中國做出貢獻。”

  契合年輕觀眾(zhong) 觀劇心理

  現在的主旋律電視劇不僅(jin) 在敘事模式、人物選擇等方麵主動向年輕觀眾(zhong) 靠攏,還在新媒體(ti) 語境下自覺契合年輕觀眾(zhong) 的觀劇心理。劇集觀看工具由電視機向多元移動終端演化,劇集傳(chuan) 播平台逐漸由單一的電視媒體(ti) 向長視頻平台及短視頻平台遷移。年輕觀眾(zhong) 利用這些新的媒體(ti) 平台開展彈幕即時互動、評論留言等追劇和反饋活動。通過即時互動,網友主動介入劇集播放場景中,獲得虛擬社交化的欣賞體(ti) 驗。《山海情》火了,網友通過“我二刷了”“此劇必火”等彈幕你來我往,表達對劇集內(nei) 容的讚賞。《跨過鴨綠江》熱播,評論中“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等話語,則表達了觀眾(zhong) 對劇中人物的喜愛及對其價(jia) 值觀念的認同。

  多屏追劇下,年輕觀眾(zhong) 不囿於(yu) 觀看已設定的劇集內(nei) 容,而把劇情、人物、場景等當成二次創作的資源,結合個(ge) 人對曆史和人物的理解,構建新的場景和語境,使作品所承載的主題在更廣闊的範圍內(nei) 傳(chuan) 播。比如,有的網友將演員在劇中的精湛演繹製作成表情包,無論是蔡元培的“陳獨秀學長,請坐下”,還是馬得福的“生無可戀”,都成為(wei) 年輕觀眾(zhong) 日常交往的談資。還有的人對劇情所涉及的內(nei) 容進行考據和拓展,通過對史實和戲劇故事的對照,深化對曆史故事、曆史人物及其中所潛藏的精神內(nei) 涵的理解。

  劇集的IP資源運作和衍生產(chan) 品開發,也強化了劇集播出平台與(yu) 年輕觀眾(zhong) 之間的關(guan) 係黏性。2021年9月,《覺醒年代》百款聯名文創產(chan) 品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集中亮相。這些潮玩產(chan) 品融入相應故事情節,用具象化的載體(ti) 使影像世界和現實生活發生勾連,構築人和作品之間的情感通道,豐(feng) 富了劇集的價(jia) 值意蘊。由此,其價(jia) 值觀念更易得到年輕觀眾(zhong) 的理解和認同。

  總之,青春化探索已成為(wei) 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的重要創作趨勢。主旋律電視劇以青春筆法展開青春化表達,實現了創作優(you) 化和傳(chuan) 播力躍升的雙贏。其中的經驗值得深入總結,並可將之運用於(yu) 今後的主旋律影視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實踐中。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電視劇對外傳(chuan) 播史研究〔1980—2018〕”階段性成果;作者王江蓬係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教師,李瀟凝係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傳(chuan) 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