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博物館的力量充分釋放

發布時間:2022-05-26 14:5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前,麵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hui) 信息化、文化多樣化趨勢,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的力量,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力量。

  博物館是收藏、展示、傳(chuan) 播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它既是曆史遺產(chan) 的“投影機”,也是當代文化的“發生器”。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這讓我們(men) 思考,博物館蘊藏著哪些力量?

  博物館能激活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寶庫。博物館對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曆史文化瑰寶走進大眾(zhong) 生活,煥發時代光彩。2021年“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節目,將“展櫃中的文物”變為(wei) “節目中的活演員”,讓傳(chuan) 統文化成功“破圈”。考古盲盒、文創口紅、文物冰激淩等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備受歡迎,讓文物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館還運用數字化手段,將展覽和教育活動搬上“雲(yun) ”,拓展傳(chuan) 播維度,延續文物的生命力。

  博物館能激發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創造力。博物館不是“知識灌輸器”,而是“心靈發電機”,是激發創造的溫床。博物館豐(feng) 富多彩的社教活動、互動項目,讓參與(yu) 者在體(ti) 驗和實踐中鍛煉創造力。廣東(dong) 省博物館“鞋盒裏的博物館”項目,讓孩子們(men) 以鞋盒為(wei) 載體(ti) ,創造自己心目中的博物館。雲(yun) 南民族博物館“藝術家與(yu) 小朋友·一個(ge) 麵具的表演——雲(yun) 南民族博物館館藏麵具再創展”,讓藝術家與(yu) 小朋友根據館藏麵具進行再創作。這些繽紛絢麗(li) 的麵具不再是靜止的文物,而是藝術再創造的源泉。

  博物館能增強多元群體(ti) 的凝聚力。文博行業(ye) 通過各種方式為(wei) 殘障人士、老年人等服務,積極打造“有愛無礙”的博物館。2022年3月,北京市文物局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博物館適老化服務水平的通知》,提出進一步為(wei) 老年人參觀博物館創造條件,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和精細化分眾(zhong) 服務,提升老年觀眾(zhong) 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疫情下博物館實行網上預約參觀製度,一些老年觀眾(zhong) 不知如何操作,不少博物館在現場安排工作人員幫助操作,消除“數字鴻溝”。多家博物館致力於(yu) 打造“無障礙博物館”,如上海博物館出版《無障礙探索手冊(ce) 》,並以線上視頻的方式提供手語導覽服務。

  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數量增長迅速,免費開放比例穩步上升。博物館日益成為(wei) 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並越來越多地走進鄉(xiang) 村,服務基層。在邁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壯闊征程中,應當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力量,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豐(feng) 厚滋養(yang) 和精神動力。

  博物館要守護文化遺產(chan) ,用好文物資源。文物藏品是博物館的核心資源,博物館要聚焦主責主業(ye) ,做好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闡釋,深入挖掘文物價(jia) 值,策劃推出優(you) 秀展覽,開發實用美觀的文創產(chan) 品,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文化盛宴。

  博物館要緊跟時代潮流,助力社會(hui) 發展。上海科技館通過“命運與(yu) 共 攜手抗疫——科技與(yu) 健康同行”向觀眾(zhong) 科普病毒知識。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舉(ju) 辦“桂繡”培訓班,將農(nong) 村婦女的刺繡產(chan) 品作為(wei) 博物館文創售賣,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湖南省博物館的“閑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展,引導觀眾(zhong) 緩解快節奏的生活壓力。

  博物館要運用先進技術,創新服務形式。5G、VR、AI等新技術的發展,為(wei) 博物館創新展示和傳(chuan) 播手段提供了無限可能。“智慧博物館”帶給觀眾(zhong) 新穎生動的體(ti) 驗,視頻直播、雲(yun) 展覽讓人們(men) 足不出戶就能欣賞文物珍品,數字藏品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入坑”。借助科技的力量,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能以更多更新的方式“活起來”,為(wei) 大眾(zhong) 生活增色添彩。

  (作者為(wei)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chan) 與(yu) 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