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倒馬坎的紅色往事和綠色產業

發布時間:2022-05-27 13:3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位於(yu) 西南茫茫大山深處的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有兩(liang) 種“顏色”。

  一種是紅色。矗立在隘口鎮倒馬坎的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三軍(jun) 倒馬坎戰鬥紀念碑,記錄了88年前發生在這裏的一場激烈而又提振信心的戰鬥。這段戰事讓倒馬坎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另一種是綠色。這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隘口鎮有優(you) 良的生態環境,更因為(wei) 當地正依托生態資源發展的綠色經濟。這個(ge) 革命老區如今正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倒馬坎位於(yu) 秀山縣城西28公裏處,是秀山通往貴州甘龍口的咽喉要道。這裏地勢險要,有道路的部分路段是在懸崖峭壁開鑿而成的。傳(chuan) 說古時曾有人騎馬從(cong) 這裏路過墜落懸崖,人死馬亡,“倒馬坎”因此得名。

  1934年8月,紅三軍(jun) 為(wei) 了擴大革命根據地,決(jue) 定向秀山南部進軍(jun) 。秀山的國民黨(dang) 軍(jun) 隊調集兵力在倒馬坎設防,試圖借助險要地勢阻止紅軍(jun) 部隊通過。紅三軍(jun) 對倒馬坎展開鉗形攻勢,一舉(ju) 將其攻克,為(wei) 紅三軍(jun) 進軍(jun) 秀山、開拓川黔邊革命根據地掃除了障礙。

  1985年,秀山縣人民政府在倒馬坎建紀念碑。2009年,此處被命名為(wei) 重慶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如今的倒馬坎,不僅(jin) 有紅色的往事,更有綠色的產(chan) 業(ye) 。

  提起倒馬坎所在的壩芒村,當地人第一個(ge) 想到的就是山銀花。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起,壩芒村就開始了山銀花的種植,今天的壩芒村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種植山銀花。

  2010年以前,壩芒村種植山銀花的麵積較小,當地政府注意到,山銀花不僅(jin) 可以入藥,而且市場需求大、收益高,便開始大麵積推廣種植。

  壩芒村剛要大張旗鼓發展山銀花產(chan) 業(ye) ,就遇到了一個(ge) 大難題——南北銀花名分之爭(zheng) 。據記載,銀花分為(wei) 山銀花和金銀花,以長江為(wei) 界,長江以南地區種植的銀花叫作山銀花,長江以北則叫金銀花。

  “那時,有人質疑山銀花不能入藥,導致其銷量大減。”壩芒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文朝舉(ju) 說,當時山銀花的價(jia) 格非常低,隻有2.5-3元,老百姓賺不到錢,就不願意繼續種了。

  最低穀的時候,壩芒村山銀花種植麵積隻有500畝(mu) ,全村一年的收益隻有5萬(wan) -10萬(wan) 元。剛起步的山銀花產(chan) 業(ye) ,走勢急轉直下,發展山銀花產(chan) 業(ye) 的想法被擱置。

  2015年,當地迎來了轉機,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正式將山銀花收載,這意味著山銀花和金銀花一樣,是可以入藥的。

  有了藥典的肯定,2015年下半年開始,壩芒村又開始大量推廣山銀花的種植。在2020年和2021年,山銀花的種植麵積達到了8600畝(mu) 左右,全村年收入上千萬(wan) 元,平均每戶增加年收入約1.5萬(wan) -1.6萬(wan) 元。

  文朝舉(ju) 表示,為(wei) 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壩芒村正在推廣一種新的種植技術,就是在山銀花土地裏套種黃精。

  文朝舉(ju) 說,黃精產(chan) 業(ye) 的前景非常好,但從(cong) 種植到收獲需要四五年時間,所以全村山銀花套種黃精的規模隻有600多畝(mu) ,還在試種階段。

  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讓更多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和村莊一同成長。在壩芒村土生土長的何江華坦言,小時候看著貧窮的村子,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裏。如今,已是山水隘口電商公司創始人的他,正把隘口的農(nong) 產(chan) 品銷往全國。

  2018年,何江華得知鎮政府有一個(ge) 免費的電商培訓班便立刻報名,由此走上了創業(ye) 道路。創業(ye) 初期,何江華走了不少彎路。但通過和夥(huo) 伴不斷摸索,默契配合,如今生意越來越紅火。現在,何江華的收入從(cong) 最開始幾千元一個(ge) 月提升至兩(liang) 三萬(wan) 元一個(ge) 月,這也堅定了何江華在電商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決(jue) 心。

  隘口電商的發展,帶動了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隘口鎮緊緊圍繞“電商+扶貧”的發展模式,在發展壯大電商產(chan) 業(ye) 鏈上下功夫,推動全鎮電商產(chan) 業(ye) 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現在,山水隘口已成為(wei) 隘口鎮最大的電商平台,培訓電商創業(ye) 青年269人,實現常態化開展青年人才培訓,大力扶持農(nong) 村青年通過電商創業(ye) 。

  基於(yu) 電商產(chan) 業(ye) 的發展,秀山縣從(cong) “一腳踏三省”的邊城,成為(wei) 如今的武陵山區商貿物流中心,從(cong) 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成為(wei) 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示範物流園區,農(nong) 村電商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大動力。

  產(chan) 業(ye) 要發展,紅色資源不能丟(diu) 。倒馬坎是秀山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朝舉(ju) 表示,將以此為(wei) 依托,發揮“紅色文化+綠色產(chan) 業(ye) ”相結合的優(you) 勢,讓壩芒村從(cong) 革命之紅到發展之紅,走出一條革命老區全麵振興(xing) 的發展新路。

  實習(xi) 生 李欣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