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上第一個反腐控告箱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上,陳列著一個(ge) 小木箱。簡單幾片木板釘成斜頂方盒,乍看之下和家用的老式信報箱相差無幾,它卻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第一個(ge) 反腐控告箱(舉(ju) 報箱)。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政府下設各部門,工農(nong) 檢察部控告局便是其中之一。同年,工農(nong) 檢察部控告局將這個(ge) 小木箱掛在了江西省興(xing) 國縣高興(xing) 區蘇維埃政府。
木箱長16厘米,寬18厘米,高18.5厘米,“控告箱”3個(ge) 大字用毛筆工整地寫(xie) 在正麵,其左右兩(liang) 側(ce) 和上麵也都寫(xie) 滿了小字。雖然經過歲月磨蝕,塵灰浸入箱體(ti) 的木紋,但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透過右麵的幾行字,可見設立控告箱的初衷:“蘇維埃政府機關(guan) 和經濟機關(guan) 有違反蘇維埃政綱政策及目前任務、離開工農(nong) 利益、發生貪汙浪費、官僚腐化或消極怠工的現象,蘇維埃的公民無論何人都有權向控告局控告。”
左麵的幾行字標注著舉(ju) 報的原則:“控告人向控告局投遞的控告書(shu) ,必須署本人的真姓名,而且要寫(xie) 明控告人住址,同時要將被告人的事實敘述清楚,無名的控告書(shu) 一概不處理。倘發現挾嫌造謠控告事,一經查出,即遞交法庭受蘇維埃法律的嚴(yan) 厲製裁。”
上麵則寫(xie) 著舉(ju) 報辦法:“各位工農(nong) 群眾(zhong) 們(men) ,一切事情都可來這裏控告,所寫(xie) 的控告意見書(shu) 必須蓋好私章才能作效力,沒有蓋章的概作廢紙,而且還要用信套密封好,並且要注明送某機關(guan) ,工農(nong) 檢察部控告局局長接收。”
控告箱體(ti) 上麵的說明文字通俗易懂、簡潔明了,方便最廣泛地收集問題、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同時,公開透明、觸手可及的檢舉(ju) 方式也體(ti) 現了黨(dang) 主動接受外部監督的鮮明態度。
據介紹,控告箱在當時的蘇維埃政府掛了3年,直到1934年紅軍(jun) 長征離開蘇區。紅軍(jun) 走後,這個(ge) 控告箱一直被當地百姓保存著。這件藏品由江西省興(xing) 國縣革命曆史紀念館最早收藏,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主動報送,後捐贈給國家博物館。
小小控告箱,映襯出年輕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嚴(yan) 酷的革命鬥爭(zheng) 中,就以鐵的紀律從(cong) 嚴(yan) 管黨(dang) 治黨(dang) ,守護初心使命。
在控告箱被掛出來不久,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發布通令,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zheng) 拉開帷幕。1933年12月,中央執行委員會(hui) 頒布《關(guan) 於(yu) 懲治貪汙浪費行為(wei) 》的訓令,這被認為(wei) 是黨(dang) 成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反腐敗法令。中央蘇區的反腐敗鬥爭(zheng) 實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積累了寶貴的反腐敗鬥爭(zheng) 經驗。
“當時蘇維埃政府開展的反腐倡廉運動卓有成效,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走群眾(zhong) 路線,賦予群眾(zhong) 充分的監督、檢舉(ju) 權利。廣大幹部群眾(zhong) 一起參與(yu) ,構建起密切的黨(dang) 群關(guan) 係。” 江西省興(xing) 國縣革命曆史紀念館副館長劉宗華表示,艱苦奮鬥、敢於(yu) 鬥爭(zheng) 、清正廉潔的蘇區好作風是我們(men) 黨(dang) 寶貴的精神財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