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丨抓緊搶收晚播小麥 確保顆粒歸倉

發布時間:2022-05-31 10:5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5月30日發布的小麥機收進度顯示,全國已收獲小麥麵積4466萬(wan) 畝(mu) ,其中機收麵積4318萬(wan) 畝(mu) ,日機收麵積664萬(wan) 畝(mu) 。其中,四川麥收已進入尾聲,湖北進度近八成半,安徽超兩(liang) 成,河南近一成半,江蘇、陝西、山西零星收獲。

  抓緊搶收晚播小麥

  確保顆粒歸倉(cang)

  在山西運城,當地抓緊時間搶收晚播小麥,確保顆粒歸倉(cang) 。

  在山西運城鹽湖區蠶坊村,聯合收割機正在麥田中穿梭作業(ye) ,搶收小麥。受去年秋天持續強降雨影響,運城市小麥出現晚播。針對晚播小麥苗情較弱的情況,當地通過實施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等措施,促進苗情轉化。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丨抓緊搶收晚播小麥 確保顆粒歸倉(cang)

  山西運城鹽湖區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中心技術站站長呂芬:主要選用耐晚播的品種,同時我們(men) 適當增加了種子的播量。每晚播一天,畝(mu) 播量增加一斤左右,增加無人機飛防噴藥的次數。

  今年運城市小麥種植麵積約400多萬(wan) 畝(mu) ,從(cong) 5月27日起,當地啟動大規模麥收工作,預計6月下旬完成全部收割。

  小麥開鐮收割

  預計6月底完成

  在山東(dong) 曹縣,伴隨著機械轟鳴聲,小麥迎來開鐮收割。今年當地小麥種植麵積為(wei) 154.43萬(wan) 畝(mu) ,預計整個(ge) 收割工作將在6月底完成。

  訂單種植讓優(you) 質小麥

  直通麵粉加工企業(ye)

  近年來,山東(dong) 省德州市大力發展優(you) 質小麥訂單種植,實現從(cong) 田間直通麵粉加工企業(ye) 。

  在德州市夏津縣渡口驛鄉(xiang) 渡東(dong) 村,種糧戶李春後訂單種植的強筋小麥長勢喜人,再有十多天就將迎來收獲。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丨抓緊搶收晚播小麥 確保顆粒歸倉(cang)

  德州市夏津縣渡口驛鎮渡東(dong) 村種糧戶李春後:今年天氣也挺好,能達到(畝(mu) 產(chan) )1300(斤)左右,一畝(mu) 地多賣100多塊錢。

  從(cong) 2016年開始,德州構建起從(cong) 選種、管理、收購、加工全產(chan) 業(ye) 鏈的優(you) 質小麥“訂單種植”模式。今年,包括李春後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種糧戶與(yu) 當地麵粉加工企業(ye) 提早簽訂了收購合同。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丨抓緊搶收晚播小麥 確保顆粒歸倉(cang)

  德州某麵粉加工企業(ye) 負責人徐振華:通過發展優(you) 質小麥訂單種植,與(yu) 農(nong) 戶建立起利益聯結機製,既提高了種糧農(nong) 戶的積極性,也保障了我們(men) 對優(you) 質小麥的需求,實現雙贏。

  因地製宜

  推廣稻蝦綜合種養(yang) 模式

  日前,江西九江永修縣的小龍蝦迎來捕撈季。近年來,當地堅持穩糧增效,因地製宜,推廣稻蝦綜合種養(yang) 模式,讓小龍蝦變成“大產(chan) 業(ye) ”,帶動農(nong) 民增收。

  在永修縣塗埠鎮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稻蝦產(chan) 業(ye) 基地裏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men) 正忙著捕撈小龍蝦,為(wei) 夏季水稻播種騰出田地。“稻蝦連作”種養(yang) 模式即養(yang) 一季蝦,種一季稻。通過水稻和小龍蝦的種養(yang) 互補,既增加了稻田肥力,又實現了一地兩(liang) 用,一畝(mu) 雙收。如今,永修縣小龍蝦產(chan) 業(ye) 形成了“稻蝦種養(yang) —龍蝦交易—精深加工”的產(chan) 業(ye) 鏈,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時節丨抓緊搶收晚播小麥 確保顆粒歸倉(cang)

  江西省永修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杜庭柱:通過“稻蝦輪作”,增加了產(chan) 值,提高了種糧農(nong) 民種糧的積極性。

  皋蘭(lan) 縣1.3萬(wan) 畝(mu) 白蘭(lan) 瓜迎來采摘季

  近日,甘肅蘭(lan) 州市皋蘭(lan) 縣1.3萬(wan) 畝(mu) 的白蘭(lan) 瓜也迎來采摘季。瓜農(nong) 們(men) 采摘、打包、搬運、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皋蘭(lan) 縣積極引進推廣白蘭(lan) 瓜優(you) 良品種,改進栽培技術,推進標準化種植,並圍繞“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引導合作社采取兜底收購、訂單式發展,助力農(nong) 民增收。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