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把手談科技文化】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為安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增動能

發布時間:2022-05-31 11: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把手談科技文化】

  作者:鄭柵潔(中共安徽省委書(shu) 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工作高度重視,兩(liang) 次考察安徽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安徽要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關(guan) 鍵靠創新。安徽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切囑托,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堅持把創新作為(wei) 栽樹工程,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為(wei) 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為(wei) 安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增動能。

  堅持把原始創新作為(wei) 重要策源,以全省之力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安徽擁有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台216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0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承擔著提升國家科技基礎能力、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的重大責任。我們(men) 要從(cong) 講政治的高度全力服務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搶抓全球科技發展先機,開展大體(ti) 量、多學科交叉、優(you) 勢互補的協同攻關(guan) ,努力形成更多原創性成果,推動科技創新實現從(cong) 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要推進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縮短原始創新到產(chan) 業(ye) 化的路徑和周期,形成“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chan) 業(ye) 發展”一體(ti) 化、全鏈條模式。

  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wei) 主攻方向,以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助力國家甩掉“卡脖子”的手。隻有以市場導向、企業(ye) 需求牽引科技創新,讓科學家研判技術前景、讓企業(ye) 發現市場需求、讓市場驗證技術價(jia) 值,才能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效能。去年,安徽在關(guan) 鍵零部件、關(guan) 鍵基礎材料等領域8項製造業(ye) 揭榜攻關(guan) 項目上成功打破國外壟斷。我們(men) 要緊盯“卡脖子”難題開展科技攻關(guan) ,梳理編製影響行業(ye) 領域創新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清單、配套缺項清單和重大問題清單,不斷擴容升級科技創新攻堅計劃。要實行“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製度,瞄準基礎材料、集成電路、生物育種、人工智能、高端儀(yi) 器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不拘一格用人才,有組織、高效率破解科技難題。

  堅持把產(chan) 業(ye) 創新作為(wei) 戰略重點,以貫通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引領三次產(chan) 業(ye) 高質量協同發展。科技成果隻有產(chan) 業(ye) 化,才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用。安徽獲批建設2個(ge) 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和4個(ge) 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去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27.4%。我們(men) 要著眼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突出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構建企業(ye) 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ti) 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ti) ,建立健全“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新機製。要在戰略必爭(zheng) 領域、產(chan) 業(ye) 前沿領域布局與(yu) 國際接軌的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chan) 線。

  堅持把製度創新作為(wei) 重要保障,以科技體(ti) 製改革營造科產(chan) 城融合的創新生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一場深刻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變革,必須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兩(liang) 個(ge) 輪子”一起轉,破除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障礙。我們(men) 要積極推動有利於(yu) 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yu) 激發創新主體(ti) 活力的科技體(ti) 製改革,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構建績效導向的科技資源配置機製,建立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要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ti) 係,打造工程化中試平台和多樣化場景應用,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化技術經理人,發展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構建“創新資源最密、創新活力最強、體(ti) 製機製最活、雙創環境最優(you) ”科產(chan) 城融合的創新生態,切實以一流科研環境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活力。

  堅持把科技領域防風險作為(wei) 底線要求,以緊抓科技安全支撐和保障國家安全。風險防範萬(wan) 無一失、一失萬(wan) 無。我們(men) 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麵領導,樹牢國家安全和科技安全意識,加強科技安全預警監測體(ti) 係建設,強化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提高科技安全應急反應能力,掌握競爭(zheng) 和發展的主動權,不斷開創安徽創新發展新局麵,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hui) 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