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東盟攜手推動文物“活化” 數字科技讓古老文明煥發新生

發布時間:2022-06-06 10: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海6月2日電(楊陳 翟李強)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豐(feng) 厚的文化遺產(chan) 。東(dong) 盟各國也有著各具特色的曆史文化和豐(feng) 富的文物館藏。如何實現文物“活化”?2日在廣西北海舉(ju) 辦的第17屆中國—東(dong) 盟文化論壇上,來自中國—東(dong) 盟的文化官員寄望加強合作,通過數字科技讓古老文明煥發新生。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在論壇視頻致辭時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以及文化遺產(chan) 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近年來,中國在博物館場館建設、文物保護、藏品研究、陳列展覽、開放服務、教育傳(chuan) 播、國際交流等方麵不斷取得新進展。

  當前,中國和東(dong) 盟各國都麵臨(lin) 著實現文物“活化”,推動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共同任務。張旭強調,中方願與(yu) 東(dong) 盟國家攜起手來,在博物館運營管理、博物館文物展覽、文物數字化、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文明交流與(yu) 對話,為(wei) 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li) 、友好“五大家園”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中國已與(yu) 東(dong) 盟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文物“活化”實踐探索。柬埔寨文化藝術部部長彭薩格娜當天介紹,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協助柬埔寨推動吳哥曆史遺跡的恢複,並通過電影、展覽、巡回展演等方式促進雙方文化交流,為(wei) 推動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探尋更多可能性。

  彭薩格娜稱,數字科技不僅(jin) 可以提高民眾(zhong) 對文化遺產(chan) 的了解,還有助於(yu) 促進疫後區域經濟恢複,帶動數字經濟及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中國在文化遺產(chan) 的可持續發展方麵具有大量的經驗,且正在通過數字渠道展示自身燦爛的文化,這些都將成為(wei) 東(dong) 盟和柬埔寨學習(xi) 的寶貴經驗。”

  泰國副總理威薩努對此表示認同。他說,文物是祖先為(wei) 後人留下的與(yu) 之對話的“橋梁”,讓文物“活化”不僅(jin) 有助於(yu) 世人更好地理解古文物的新活力,也有利於(yu) 挖掘文創產(chan) 業(ye) 背後的無限潛力。

  “要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就必須善用數字技術。”威薩努認為(wei) ,中國開發的“數字敦煌”“數字故宮”“數字博物館”等項目,通過數字技術讓文物“活化”,其衍生出的相關(guan) 數字藏品進一步激發文創產(chan) 業(ye) 的發展活力。“我們(men) 希望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遙感技術等,在博物館文物‘活化’與(yu) 文創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方麵開展泰中兩(liang) 國的全方位合作。”

  如何讓原本靜靜地陳列在博物館的文物進入普通人的生活,是當前中國和東(dong) 盟各國共同麵臨(lin) 的課題。近年來,馬來西亞(ya) 國家博物館啟動增強現實(AR)項目,即允許公眾(zhong) 通過2D和3D的AR技術看到該館28件精選藏品的信息。馬來西亞(ya) 還成功完成了霹靂博物館藏書(shu) 24本珍本的數字化。

  “虛擬展覽將公眾(zhong) 與(yu) 博物館連接在一個(ge) 如臨(lin) 其境、互動和虛擬的空間當中。不僅(jin) 有助於(yu) 讓公眾(zhong) 了解藏品的重要性,還可以讓他們(men) 學習(xi) 和欣賞馬來西亞(ya) 的曆史、遺產(chan) 和文化。”馬來西亞(ya) 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部長拿督斯裏南茜·蘇克裏說,馬方期待與(yu) 中國開展展覽合作、專(zhuan) 家培訓,以及相關(guan) 交流項目,共同促進馬中文化繁榮及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印度尼西亞(ya) 人類發展與(yu) 文化統籌部部長穆哈吉爾·艾芬迪、中國—東(dong) 盟中心秘書(shu) 長陳德海亦在視頻致辭中寄望,東(dong) 盟和中國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趨勢,加強政策交流和經驗共享,深入研究人與(yu) 文物、保護與(yu) 利用、傳(chuan) 統與(yu) 創新之間的關(guan) 係,使雙方民眾(zhong) 更加相知、相親(qin) 、相融,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文明。(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