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閩江河口濕地生態“蝶變” 福州推進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發布時間:2022-06-06 10: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6月5日電 題:閩江河口濕地生態“蝶變” 福州推進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an)

  中新社記者 龍敏

  蘆葦搖曳,白鷺翩飛,水波蕩漾。6月5日,端午節假期“巧遇”世界環境日,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遊人絡繹不絕。

  位於(yu) 福州市長樂(le) 區閩江入海口南側(ce) 的閩江河口濕地,地處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徙通道中間地帶,跨3個(ge) 鄉(xiang) 鎮13個(ge) 行政村,總麵積約2100公頃,以河口淺灘為(wei) 主,由鱔魚灘、周邊潮間帶和河口水域組成,被譽為(wei) “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之一。

  今年62歲的濕地管護員林發金見證了閩江河口濕地的生態“蝶變”。他回憶道,20年前,閩江河口濕地填海造地頻發、魚塘開挖星羅棋布、汙水肆意排放、垃圾遍布灘塗、灘塗養(yang) 殖比比皆是、外來植物互花米草肆意瘋長,造成生態係統日漸退化。

  當年,林發金在濕地內(nei) 擁有400多畝(mu) 養(yang) 殖基地,主產(chan) 對蝦、海蟶、紅蟳等海產(chan) 品。在當地,像他這樣的養(yang) 殖戶有數十戶。但濕地內(nei) 開展坑塘和水麵浮動設施養(yang) 殖,易造成水質汙染,影響魚類、鳥類棲息和繁殖,不利於(yu) 保護生物多樣性。

  2003年,閩江河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設立,十年內(nei) 實現了從(cong) 縣級到省級再到國家級“三級跳”;通過對養(yang) 殖塘全麵“退養(yang) 還濕”、吸收轉化養(yang) 殖戶為(wei) 濕地管護員、種植紅樹林等植物恢複植被、清理海漂垃圾改善濕地生態環境等多種舉(ju) 措,係統推進濕地生態恢複。

  林發金成為(wei) 村裏第一個(ge) 簽署退養(yang) 協議的養(yang) 殖戶,搖身一變成了濕地守護者。每天5時多,林發金帶領10多名管護員,趁著退潮撿拾2個(ge) 多小時海漂垃圾;隨後分成3組,騎著摩托車,沿著梅花濕地鱔魚灘到阜山濕地巡邏,盯防討小海、張網捕鳥、破壞紅樹林等行為(wei) 。

  去年8月,林發金在清理海漂垃圾時發現了8隻東(dong) 方白鸛。這是閩江河口濕地開展候鳥監測以來,發現東(dong) 方白鸛數量最多的一次。他說,收複了“失地”,喚回了兒(er) 時常見的飛鳥。

  20年接力,閩江河口濕地從(cong) 昔日“垂危”走向了“新生”。目前,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共發現鳥類266種,其中水鳥152種,有大量雁鴨類、鴴鷸類、鷺類和鷗類,占福建省水鳥總種數的80.4%。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在此遷徙停歇的水鳥總數超過5萬(wan) 隻。

  閩江河口濕地的生態故事也從(cong) 福州走向世界。在去年7月的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閩江河口濕地可持續發展模式作為(wei) 國家自然保護區最佳實踐案例,通過世遺青年論壇向全世界推廣。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shu) 記林寶金今年5月初在閩江河口濕地調研時強調,堅持國際視野、發揮特色優(you) 勢,全力推進閩江河口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an) ,打造中國濕地保護樣板。

  今年5月,長樂(le) 區麵向全球公開征集《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和生態景觀提升方案》,以期科學實施濕地生態修複工程,加快國際重要濕地、世界自然遺產(chan) 申報。

  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谘詢專(zhuan) 家、福建農(nong) 林大學校長蘭(lan) 思仁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的推進,閩江河口濕地未來很可能成為(wei) 東(dong) 南沿海串珠狀生態濕地的重要一環,具備成為(wei) 世界級生態濕地的巨大潛力。

  中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濕地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6月1日正式施行。蘭(lan) 思仁認為(wei) ,用法治方式為(wei) 濕地保護修複保駕護航,將助推閩江河口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an) 。(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