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批國家工業遺產揭示保護利用趨勢
我國“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的認定工作始於(yu) 2017年,旨在搶救瀕危工業(ye) 文化資源,傳(chuan) 承中國特色工業(ye) 精神,促進工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2021年12月13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名單,列入了北京電子管廠等31個(ge) 項目。目前,我國共有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194項。
工業(ye) 遺產(chan) 認定方法日趨成熟
工業(ye) 遺產(chan) 是工業(ye) 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記錄了中國工業(ye) 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見證了工業(ye) 發展的曆史進程,具有重要的曆史、科技、社會(hui) 和藝術價(jia) 值。
隨著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項目逐年增加,遺產(chan) 申報與(yu) 認定方法日趨成熟,更加凸顯價(jia) 值內(nei) 涵。
與(yu) 前4批相比,新公布的第五批遺產(chan) 項目數量減少,但對每個(ge) 項目的遺產(chan) 價(jia) 值把握卻更加嚴(yan) 格。在產(chan) 生第一批項目階段,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認定工作先在少數省份進行了試點。從(cong) 第二批開始,每年公布的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都達到40至60項的規模,這迅速擴大了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名錄的體(ti) 量及覆蓋範圍。第五批新增的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縮減至31項,在認定過程中更著重判斷其在行業(ye) 發展進程的影響和地位,重視項目的創新性和獨特性,力爭(zheng) 做到優(you) 中選優(you) ——這傳(chuan) 遞出一個(ge) 新的信號:能真正代表國家工業(ye) 發展裏程碑的項目,數量是有限的。那些價(jia) 值和地位突出的項目,大都已被含括在名單中了。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的數量增幅會(hui) 趨於(yu) 平緩。今後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於(yu) 工業(ye) 遺產(chan) 的關(guan) 注點,應從(cong) 數字和總量轉向關(guan) 注發掘其價(jia) 值內(nei) 涵;工業(ye) 遺產(chan) 所有權人和研究、傳(chuan) 播團隊,也應重視整理、挖掘,進一步彰顯遺產(chan) 核心價(jia) 值。
遺產(chan) 地域分布更加均衡
第一批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僅(jin) 涉及了7個(ge) 省份。3年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陸續擁有了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2021年,內(nei) 蒙古、廣西和寧夏等地的項目出現在第五批名單中,進一步豐(feng) 富了地域覆蓋範圍。
從(cong) 第五批認定名單中還可以看出一個(ge) 特點:裝備製造、原材料和能源等“大國重器”工業(ye) 項目受到高度重視。在前4批中,裝備製造類、原材料和能源類遺產(chan) 各有48項;消費品生產(chan) 類遺產(chan) 則有55項,數量超過1/3。這一狀況在第五批名單中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酒、絲(si) 綢和化妝品等消費品生產(chan) 類遺產(chan) 有5項;裝備製造類、原材料和能源類遺產(chan) 的比重大幅提升,達到了21項。
這一變化表明,“記錄工業(ye) 發展的重大成就”已成為(wei) 認定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的重要考量。
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彰顯出工業(ye) 文化的多樣性特征。進入前四批名單的項目大多是我國工業(ye) 發展的典型代表或者能夠突出體(ti) 現中國工業(ye) 化布局的曆史特征。第五批項目則開始彰顯地方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特色,例如進入名單的揚州謝馥春香粉廠舊址、江門甘蔗化工廠、位於(yu) 四川省大英縣的卓筒井和蓬基井,分別是江浙地區的化妝品製造、東(dong) 南沿海的蔗糖化工領域和四川井鹽工業(ye) 發展過程中的典型。這些地域性傳(chuan) 統工業(ye) 代表,在一定時期內(nei) 還是享譽全國的產(chan) 業(ye) 名片。
闡釋、傳(chuan) 播是下一步拓展重點
2020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推進工業(ye) 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2021-2025年)》,提出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的具體(ti) 措施包括:“弘揚工業(ye) 文化價(jia) 值內(nei) 涵”“推動工業(ye) 旅遊創新發展”“開展工業(ye) 文化教育實踐”“完善工業(ye) 博物館體(ti) 係”以及“加大傳(chuan) 播與(yu) 交流”。與(yu) 曆史文化遺產(chan) 有所區別的是,工業(ye) 遺產(chan) 不僅(jin) 具有曆史、科學和藝術內(nei) 涵,其還蘊含著科技水平、產(chan) 業(ye) 發展、設計理念等獨特信息。所以,在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總量達到一定規模後,闡釋解讀遺產(chan) 價(jia) 值的傳(chuan) 播工作就被置於(yu) 突出的位置。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推動下,工業(ye) 遺產(chan) 作為(wei) 存量的社會(hui) 空間資源,其保護利用過程既要體(ti) 現文化、教育等社會(hui) 功能,也同時承擔著城市發展的使命。隨著價(jia) 值傳(chuan) 播的深入,全社會(hui) 尤其是遺產(chan) 涉及的企業(ye) 和周邊社區,將會(hui) 分享到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帶來的成果紅利。提升工業(ye) 遺產(chan) 的利用水平,能盤活資產(chan) 、解決(jue) 就業(ye) ,往往也給周邊居民帶來良好的人文風貌。
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中的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青島啤酒廠,都將城市發展、產(chan) 業(ye) 調整和旅遊文創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wei) 當地社區受益的工業(ye) 遺產(chan) 動態傳(chuan) 承典型案例。但目前這樣的成功項目還是太少!有的工業(ye) 遺產(chan) 地處偏僻,難以抵達;有的工業(ye) 遺產(chan) 在被改造為(wei) 藝術、創意街區時,常常既脫離了產(chan) 業(ye) 需求,又割裂了園區與(yu) 遺產(chan) 內(nei) 涵的聯係,從(cong) 而失去了作為(wei) 工業(ye) 遺產(chan) 的生命力……如何將工業(ye) 遺產(chan) 與(yu) 當地社區發展緊密聯係,正成為(wei) 工業(ye) 遺產(chan) 領域著手思考解決(jue) 的課題。
今年將修訂工業(ye) 遺產(chan) 管理辦法
“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已曆經5年發展曆程,初步形成了體(ti) 係,展現了令人振奮的發展前景,獲得了積極、良好的社會(hui) 反響和支持。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專(zhuan) 門對我國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前景提出了建議。侯華梅代表提出:應該製定《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和利用法》,將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並設立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基金。劉征等代表提出:應加強船舶類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與(yu) 開發利用,建設相關(guan) 的工業(ye) 博物館等。這對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提出了更高、更細的要求。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於(yu) 2018年印發了《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管理暫行辦法》,提出“設置專(zhuan) 門部門或由專(zhuan) 人監測遺產(chan) 的保存狀況,劃定保護範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保持遺產(chan) 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確保核心物項不被破壞”。人們(men) 在具體(ti) 實踐中逐漸認識到,這些要求需要更詳盡、可操作的細則進行配合,以此才能體(ti) 現工業(ye) 遺產(chan) “動態傳(chuan) 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2022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已將《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列為(wei) 年度工作任務之一,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規範將進一步完善、具體(ti) 。這清晰地體(ti) 現出我國工業(ye) 遺產(chan) 發展的未來。
(作者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工業(ye) 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專(zhuan) 員,研究方向為(wei) 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
工業(ye) 遺產(chan) 探索價(jia) 值傳(chuan) 播的實踐(延伸閱讀)
在工業(ye) 遺產(chan) 項目利用的初始階段,停產(chan) 的工業(ye) 區多被改造為(wei) 旅遊目的地、博物館、文創園區或商業(ye) 空間。比如,位於(yu) 黑龍江佳木斯的樺南森工鐵路,在森林、村莊、森林工業(ye) 鐵路和蒸汽火車頭等舊有相關(guan) 工業(ye) 遺產(chan) 元素的基礎上,改造成樺南蒸汽小火車景區;上海船廠利用造機車間,保留部分工業(ye) 風貌顯著的混凝土梁以及屋頂桁架和管線等構件,改造成船廠1862商業(ye) 中心。
隨後人們(men) 發現,正在生產(chan) 運行的工礦區,對公眾(zhong) 開放與(yu) 工業(ye) 遺產(chan) 企業(ye) 主營業(ye) 務存在較大差異,遊人與(yu) 安全生產(chan) 也構成了衝(chong) 突。隨著社會(hui) 對工業(ye) 文化產(chan) 品的需求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工業(ye) 遺產(chan) 項目也開始作出了積極嚐試。例如,東(dong) 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chan) 線上用玻璃幕牆建立“透明工廠”,保證正常生產(chan) 同時,向遊人開放。
許多工業(ye) 企業(ye) 規模巨大,公眾(zhong) 遊覽範圍較廣。擁有工業(ye) 遺產(chan) 項目的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恒順醋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都成立了專(zhuan) 業(ye) 旅遊公司。生產(chan) 部門提出安全有序生產(chan) 需要控製的人流量、活動範圍和注意事項,旅遊公司運營相關(guan) 工業(ye) 遺產(chan) 旅遊資源提高遺產(chan) 的文化魅力。這樣可以做到“生產(chan) 觀光兩(liang) 不誤”。(馬雨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