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三年內將實現“鄉村書場”全覆蓋
光明日報宿遷6月6日電(記者蘇雁 通訊員馬煥展)“下麵為(wei) 大家帶來蘇北琴書(shu) 《打蠻船》《萬(wan) 曆劍俠(xia) 》……”6月3日端午節,江蘇宿遷市宿城區黃河公園入口處的“端午書(shu) 場”坐滿了市民群眾(zhong) 。舞台上,蘇北琴書(shu) 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唐玉俠(xia) 一手打木板、一手敲揚琴,坐在一旁的湯慶和拉起墜胡,伴隨著悠揚婉轉的曲調,二人一展歌喉,贏得現場觀眾(zhong) 一片叫好。
“周末書(shu) 場”“運河書(shu) 場”“春節書(shu) 場”等各類“書(shu) 場”是宿遷市知名文化惠民活動品牌,目前已連續開展10餘(yu) 年,這些文化惠民“書(shu) 場”主要由省、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免費為(wei) 群眾(zhong) 露天說唱,宣傳(chuan) 移風易俗等內(nei) 容,年平均演出上千場,惠及群眾(zhong) 近百萬(wan) ,先後獲評江蘇省群眾(zhong) 文化“百千萬(wan) ”工程、優(you) 秀誌願者品牌活動等。
為(wei) 弘揚地方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一步加強蘇北琴書(shu) 、蘇北大鼓、工鼓鑼等地方曲藝保護和傳(chuan) 承,近日,宿遷市委宣傳(chuan) 部、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製定印發了《宿遷市“鄉(xiang) 村書(shu) 場”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在全市推進“鄉(xiang) 村書(shu) 場”建設。
“鄉(xiang) 村書(shu) 場”建設的主題為(wei) “琴鼓鄉(xiang) 村行·非遺惠百姓”。根據計劃安排,自2022年起至2024年底,堅持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依托現在的場所,加強曲藝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書(shu) 場表演活動,力爭(zheng) 到2024年實現鄉(xiang) 鎮(街道)“鄉(xiang) 村書(shu) 場”活動全覆蓋。
“鄉(xiang) 村書(shu) 場”建設采取“三固定”的原則推進,即場地相對固定、人員相對固定、演出時間相對固定。2022年為(wei) 試點階段,選取9個(ge) 新型小城市、鄉(xiang) 村旅遊特色鎮、文化特色鄉(xiang) 鎮、已建成的農(nong) 房改善新型社區、鄉(xiang) 村旅遊點、紅色教育基地等進行“鄉(xiang) 村書(shu) 場”試點,首批計劃建設50個(ge) ;2023年,總結試點經驗,完善規劃布點,全麵推進建設,全市60%以上鄉(xiang) 鎮(含涉農(nong) 街道)、村居(社區)建有鄉(xiang) 村書(shu) 場,並開展琴鼓惠民演出活動;2024年,深入推進建設,對規劃布點的“鄉(xiang) 村書(shu) 場”做到應建盡建,確保所有鄉(xiang) 鎮(街道)、農(nong) 民集中居住區、重點村居、鄉(xiang) 村旅遊點、紅色教育基地以及景區景點實現“鄉(xiang) 村書(shu) 場”全覆蓋、曲藝表演常態化。
宿遷市委宣傳(chuan) 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全市高度重視培育和引進表演型、創作型人才,全市擁有演創人才190人、引進急需型人才29人。目前,宿遷各級文化部門正在結合2022年建設任務開展“鄉(xiang) 村書(shu) 場”選址工作,組織建設人員和演出團隊參加業(ye) 務培訓,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書(shu) 場”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夯實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