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你可知古代廣東人在哪參加“高考”?

發布時間:2022-06-08 11:02:00來源: 羊城晚報

  伴隨著龍舟水,2022年高考如期而至,廣東(dong) 高考首日實考67.2萬(wan) 人。自隋朝開科舉(ju) 以來,曆代學子從(cong) 科舉(ju) 考場出發,希望實現自己的抱負。今天大家都對高考相當熟悉,可是否知道古人的考試又喺點樣咧?今期的《粵講粵有古》,就帶大家來看看古時廣東(dong) 的科舉(ju) 考場。

  伴著龍舟水,2022年高考如期而至,廣東(dong) 67.2萬(wan) 學子奔赴考場,書(shu) 寫(xie) 青春的答卷。自隋朝開科舉(ju) 以來,曆代士子從(cong) 科舉(ju) 考場出發,希望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你可想過古人的科舉(ju) 考場長什麽(me) 樣?今天的粵講粵有古,我們(men) 就聊聊廣東(dong) 的科舉(ju) 考場。

  宋代以前,廣東(dong) 科舉(ju) 考試沒有固定場所,大多在佛寺中舉(ju) 行。到了宋代,廣東(dong) 興(xing) 建貢院,科舉(ju) 中的省級考試——鄉(xiang) 試逐漸有了固定場地。明代,廣東(dong) 貢院設在越秀山西竺寺故址,後在戰火中毀壞。清順治年間,廣東(dong) 鄉(xiang) 試曾一度在光孝寺等地舉(ju) 辦,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廣東(dong) 巡撫李士楨在城南東(dong) 南隅承恩裏(今文明路)重建廣東(dong) 貢院,廣東(dong) 鄉(xiang) 試終於(yu) 再度有了固定的考場。

  當時的廣東(dong) 貢院寬50丈、長73丈,大約相當於(yu) 90個(ge) 標準籃球場。雖然貢院規模不小,但這並不代表考生答卷的場地寬敞、舒適。每個(ge) 考生都有單間,即號舍,考試、吃飯和睡覺都在這裏。不同地區的號舍形製稍有區別,大體(ti) 上深四尺、寬三尺,麵積約1.3平方米,高約六尺,“末代探花”商衍鎏回憶稱“舉(ju) 手可以及簷”。號舍內(nei) 提供兩(liang) 塊木板,答卷時,一塊鋪在下層做凳子,一塊鋪在上層做書(shu) 桌;睡覺時,兩(liang) 塊木板拚起來就是一張簡易的床。

  清康熙朝以來,廣東(dong) 貢院共有5000餘(yu) 間這樣的號舍。每個(ge) 號舍的屋頂蓋著瓦,但沒有門,不少考生會(hui) 帶上油布防止風雨侵襲。號舍之間用磚牆相隔,一條巷中有號舍數十間,廁所在巷子尾部,考生若是不幸分到巷尾的號舍,隻能忍著臭氣作答了。

  清道光元年(1821年),兩(liang) 廣總督兼廣東(dong) 巡撫阮元出任鄉(xiang) 試監考官,看到廣東(dong) 貢院號舍狹窄,便拆舊建新,號舍的長、寬、高均得以延展。過去號舍內(nei) 桌、凳兩(liang) 層木板長短不一,不便於(yu) 睡覺,阮元也將兩(liang) 塊木板改為(wei) 相同長度。此外,他還整修了廁所,將貢院的水井拓至24口。在這次整修後,廣東(dong) 貢院共建成號舍7600餘(yu) 間,和清初相比增加了2600多間。

  此後,廣東(dong) 貢院多次擴建,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共有號舍11700餘(yu) 間,規模宏大,和順天貢院、江南貢院、河南貢院並稱為(wei) “清末四大貢院”。興(xing) 盛時期的清代廣東(dong) 貢院北起中山路,南至文明路,東(dong) 到越秀中路,西及龍虎牆(今德政中路廣東(dong) 省立中山圖書(shu) 館西門邊上)。

  為(wei) 防範作弊,貢院在設計上也煞費苦心。在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號舍的中間有一座兩(liang) 層高的明遠樓,是當時巡查主考官的駐地,兩(liang) 側(ce) 號舍的四角還設有鼓樓和望樓,居高臨(lin) 下,考場內(nei) 外的動靜一覽無餘(yu) 。為(wei) 防止傳(chuan) 遞作弊,貢院外的圍牆鋪滿了荊棘,外棘牆高一丈五尺(約4.8米),內(nei) 棘牆高一丈(約3.2米),想攀牆都無處下手。

  和今天的高考一樣,古代科舉(ju) 同樣有數場考試,持續數天。清代鄉(xiang) 試在八月舉(ju) 行,分為(wei) 三場,正式開考的日期分別為(wei) 初九、十二、十五。考生在考試前一日來到貢院,由於(yu) 參與(yu) 考試的士子眾(zhong) 多,有些省份淩晨4時(寅正)就開始點名。考生攜帶的考試用品、衣物等都有規定,比如硯台不能過厚,帶入考場的食物也要切開供檢查,防止夾帶。

  經過搜檢的考生領取試卷入場,次日子時發放答題紙,第三天戌時(19時至21時)清場、打掃號舍。每場考試結束的夜晚,考生可以回到住地休息一宿,備好迎戰下一場考試的換洗衣物、筆墨紙硯和食物。第三場考試於(yu) 八月十六日結束,但這場考試考生可以提前一天交卷。

  值得一提的是,據記載,有些外國人(當時俗稱蕃客)在中國生活日久,也來參加科考。來自大食的蕃客李彥升,被時任嶺南節度使、廣州刺史盧鈞視為(wei) 一品布衣,唐大中元年(847年),盧鈞向剛剛登基的唐宣宗李忱推薦李彥升,朝廷派人考察後,準其參加科舉(ju) ,他竟一舉(ju) 蟾宮折桂,並由皇帝欽點為(wei) 翰林學士。

  記者 高焓 譚錚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