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藍天野逝世,一生為舞台的他在北京人藝從25歲演到93歲
藝術家藍天野逝世,回顧戲劇經典形象 一生為(wei) 舞台藍天野在北京人藝從(cong) 25歲演到93歲
6月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發布公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優(you) 秀黨(dang) 員,“七一勳章”獲得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同誌,因病於(yu) 2022年6月8日13時43分於(yu) 家中逝世,享年95歲。
藍天野,原名王潤森,1927年5月4日出生於(yu) 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自1944年底,在國立北平藝專(zhuan) 以沙龍劇團演員的身份第一次登台初演《日出》以來,回顧藍天野七十餘(yu) 年的藝術生涯,他在戲劇、影視與(yu) 書(shu) 畫等領域均有建樹。曾在經典話劇《北京人》《蔡文姬》中飾演重要角色,尤其在《茶館》中,他所飾演的“秦二爺”,至今仍被觀眾(zhong) 視為(wei) 中國話劇舞台上的經典形象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他參與(yu) 拍攝了古裝神話曆史劇《封神榜》,成功塑造“薑子牙”;在我國第一部室內(nei) 電視連續劇《渴望》中,出演的“王滬生”的父親(qin) “王子濤”等角色,早已成為(wei) 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自幼學習(xi) 書(shu) 畫的藍天野,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向李苦禪和許麟廬兩(liang) 位大師潛心學畫,堅持“勤於(yu) 筆墨、獨辟蹊徑”的創作思路,作品飽含鮮明的藝術個(ge) 性和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
作為(wei) 一名18歲便投身革命的老共產(chan) 黨(dang) 員,2016年,中央組織部研究決(jue) 定授予時年89歲的藍天野“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以中共中央名義(yi) 授予藍天野“七一勳章”。
早期生涯
進步青年積極投身革命工作
1927年,藍天野出生在河北省饒陽縣,原名王潤森,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尚在繈褓之中,曾祖父便帶著全家四代從(cong) 冀中遷居北平。藍天野曾形容自己的家族有點像巴金筆下的《家》,也有點像曹禺的《北京人》的家,但既非名門望族,也沒有那麽(me) 多的書(shu) 香氣,隻是一個(ge) 典型的封建大家族。1948年,因革命工作的需要,王潤森正式改名藍天野,而這一被他稱為(wei) 沒有任何寓意脫口而出的名字,伴隨他走過了一生。
藍天野曾表示,年少時,怎麽(me) 也沒想到自己能成為(wei) 演員,那時候滿心興(xing) 致都在畫畫上。1942年,還在北平三中讀高一時,第一次看話劇,便是曹禺的《北京人》,其中自己的老同學蘇民在戲裏飾演“曾霆”。因酷愛書(shu) 畫,1944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zhuan) ,也是在蘇民的引領下,在《日出》中出演了一個(ge) 並不重要的小人物“黃省三”。
1945年初,在姐姐石梅的影響下,藍天野以“地下交通員”的身份開始參加革命工作,並於(yu)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北平解放前,在“北平劇壇運動”中,以“祖國劇團”的名義(yi) 展開活動,廣泛團結聯係多個(ge) 學校劇團,發揮了引領青年進步的核心作用,通過話劇的形式傳(chuan) 播革命思想,發展黨(dang) 員。1946年,在演出了李健吾編劇的《青春》之後,藍天野被派到演劇二隊工作,從(cong) 那時起,他便不再去北平藝專(zhuan) 上課,畢生工作在戲劇舞台上。
1948年底,為(wei) 了迎接北平解放,由演劇二隊、祖國劇團的骨幹以及華大工學團等人馬組成華大文工二團,藍天野自然也身在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大文工二團改組為(wei) 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那一時期,藍天野參演了解放初期影響較大的新創話劇《民主青年進行曲》,宣傳(chuan) “反饑餓反內(nei) 戰,學生民主運動”的話劇作品。
1952年,根據上級指示文藝工作要求專(zhuan) 業(ye) 化的要求,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團、話劇團、舞蹈團與(yu) 原北京人藝(後習(xi) 稱“老人藝”)同專(zhuan) 業(ye) 的三個(ge) 團,按專(zhuan) 業(ye) 歸口合並,在時任北京市委書(shu) 記兼市長彭真“北京隻要一個(ge) 話劇院”的指示下,兩(liang) 個(ge) 話劇團合並,於(yu) 1952年6月12日建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話劇人生
數次告別又數次回歸
回憶起北京人藝創立之初,藍天野曾這樣形容過自己,“那一年我25歲,標準的青年演員,對未來滿懷憧憬。”那一時期,他先後參演了獨幕劇《長海來了》,改編自蘇聯作家的《非這樣生活不可》,以及曹禺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新作《明朗的天》等作品。
相比起上述作品,《北京人》裏的“曾文清”,則是藍天野一直以來最想演的角色之一,從(cong) 他第一次看話劇開始,便對這一人物形象印象深刻。1957年,正在主持劇院在職演員學習(xi) 班表演教學的藍天野接到調令,北京人藝決(jue) 定建院後第一版《北京人》裏的“曾文清”由藍天野來飾演。經過長時間對於(yu) 角色的揣摩,以及對於(yu) 詩詞、繪畫、養(yang) 鴿等方麵的專(zhuan) 心研究與(yu) 專(zhuan) 門請教,從(cong) 演出結果看,藍天野認為(wei) ,自己所演的曾文清還算是成功的。尤其當年周恩來在看過《北京人》演出之後,專(zhuan) 程到後台與(yu) 演員談話,還將藍天野叫到前麵,表示“你這個(ge) 文清演得很好”。令當時還是年輕演員的藍天野很受鼓舞。
也是在這一年,藍天野在話劇舞台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茶館》也開始了首次排練。多年後,藍天野回憶,這部作品花在體(ti) 驗生活上的時間和精力,遠比用在排練過程中的多,也是他個(ge) 人演劇生涯中,對一個(ge) 不熟悉的角色達到熟悉並鮮明體(ti) 現出人物形象的有益例證。藍天野回憶起這段時曾表示,“1957年排《茶館》的時候,我30歲,正是角色第一幕年輕時期的年齡,但體(ti) 現人物意氣風發並帶有些許傲然自得的性格狀態,還是要花工夫創作的,尤其演第三幕秦仲義(yi) 晚年時期,就更需要用心從(cong) 生活體(ti) 驗中去探索創造了。”
1963年演出時,藍天野又逐漸找到了人物頭部不斷痙攣顫動的病態特征。全劇最難演的部分則是,最後一幕“王利發,秦二爺,常四爺”仨老頭,在茶館裏互道衷腸,彼此告別的那場戲。據藍天野回憶,當年導演焦菊隱先生專(zhuan) 門用了一個(ge) 晚上排這場戲,誘導演員找到那種曆盡滄桑,從(cong) 心底發出傾(qing) 訴的感覺,從(cong) 而使這一部作品成為(wei) 在老舍先生和焦菊隱先生兩(liang) 位大家的引領下,打造出的經典篇章。
1992年《茶館》告別演出,那是藍天野最後一次出演“秦二爺”。那時的他已年過花甲,接近秦仲義(yi) 最後一幕的年齡。為(wei) 了體(ti) 現出第一幕他的年輕氣盛、風華正茂的人物感覺,在“秦二爺”亮相茶館時,用心設計,並即興(xing) 結合了很多外部動作,藍天野希望一出場就有與(yu) 眾(zhong) 不同的人物身份感覺,體(ti) 現步履輕盈,瀟灑不羈的神態。
作為(wei) 演員,藍天野除了成功塑造了《茶館》裏“秦二爺”的經典形象,他在北京人藝近70年的藝術生涯裏,還有很多舞台形象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在其另一部代表作話劇《蔡文姬》中,他出演“董祀”這一角色。作為(wei) 焦菊隱先生繼《虎符》之後“向民族戲曲學習(xi) ”的延續,藍天野在“董祀”這一角色上,從(cong) 語言到形體(ti) ,借鑒了京劇小生名家葉盛蘭(lan) 身上的氣韻,甚至借鑒了裘盛戎與(yu) 周信芳表演的精華。由於(yu) 自幼對京劇癡迷,也有些許武術的幼功,藍天野認為(wei) ,自己在這些方麵略具優(you) 勢。
1963年,在相繼演出了《茶館》《蔡文姬》等作品之後,藍天野從(cong) 演員轉行做了導演。上世紀70年代末,曹禺完成了他在1963年被迫擱筆的《王昭君》,當年作為(wei) 北京人藝的重點劇目,已經轉崗導演多年的藍天野,被選作該劇的男主角出演“匈奴呼韓邪大單於(yu) ”,而劇中“王昭君”一角,則由他的夫人狄辛飾演。多年後,當藍天野回憶起當年對於(yu) 呼韓邪這一角色的創作,他認為(wei) 從(cong) 一開始就比較自如地獲得人物自我感覺,創作欲望也很濃,算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之一。
自1992年《茶館》告別演出之後,藍天野便再也沒有登上首都劇場的舞台,直到2011年,84歲的藍天野,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第七個(ge) 本命年。那年春天,時任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在劇院食堂設宴,邀請了藍天野與(yu) 朱旭兩(liang) 家人。這一次,日後也被藍天野戲稱為(wei) “鴻門宴”。那一年,劇院決(jue) 定由導演李六乙排演,巴金原著、曹禺改編的話劇《家》。由於(yu) 1984年曾導演過該劇,本以為(wei) 頂多擔任個(ge) “藝術顧問”的藍天野,最終時隔19年後重登首都劇場的舞台,出演了《家》中“馮(feng) 樂(le) 山”一角,朱旭則出演“高老太爺”。2020年,在北京人藝舉(ju) 行“曹禺誕辰110周年紀念演出”時,藍天野以93歲的高齡,時隔數年再度出演“馮(feng) 樂(le) 山”,這也是他最後一次以演員的身份站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之上,而此時,老友朱旭已去世兩(liang) 年。
複出舞台一年之後,201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迎來建院60周年,劇院則以“盛典計劃”為(wei) 名,舉(ju) 辦十項活動,而其中最難的一件事,便是要創作一部“原創·當代·北京”的新劇目演出。編劇何冀平受時任院長張和平之邀創作了話劇《甲子園》,藍天野以“藝術總監”的身份參與(yu) 了此次創作。劇中的男主角“黃仿吾”,藍天野曾提出由濮存昕飾演,但由於(yu) 《甲子園》是一部寫(xie) 老人的戲,最終85歲的藍天野與(yu) 幾乎同齡人的鄭榕、朱旭,時年90歲的朱琳,70多歲的呂中、徐秀林出現在同一舞台上,締造了繼《茶館》告別演出之後,北京人藝舞台上的又一段佳話。在這一次的演出結束之後,藍天野還曾自備了一件寫(xie) 有“《甲子園》——藍天野告別舞台”的圓領衫,上麵簽滿了所有主創及演職人員的名字。藍天野曾在自傳(chuan) 中提及此事,當時朱旭曾對他說:“天野,這不對啊,你怎麽(me) 又寫(xie) ‘告別舞台’?”藍天野則答道:“告別是為(wei) 了回歸。”
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劉臻
文中部分內(nei) 容參考藍天野自傳(chuan) 《煙雨平生藍天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