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藝術家永遠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發布時間:2022-06-09 15:35:00來源: 光明網

  “七一勳章”獲得者,北京人藝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藝術家永遠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作者:本報記者 柴雅欣 李雲(yun) 舒

  6月8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優(you) 秀黨(dang) 員,“七一勳章”獲得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歲。

  話劇舞台上,他是《茶館》中的秦仲義(yi) 、《北京人》中的曾文清;電視熒屏上,他是《封神榜》中的薑子牙;舞台之下,他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導演,也是初心不改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他將自己奉獻給了人民藝術事業(ye) ,也見證了中國話劇事業(ye) 的壯大與(yu) 騰飛。我們(men) 從(cong) 他的足跡當中,讀懂了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熱愛與(yu) 擔當。

  “組織上讓幹什麽(me) 就幹什麽(me) ,黨(dang) 怎麽(me) 決(jue) 定我就怎麽(me) 做”

  許多人不知道,藍天野的原名叫王潤森;之所以成為(wei) “藍天野”,與(yu) 他曾是一名中共地下黨(dang) 員的過往密切相關(guan) 。

  1927年5月,藍天野出生在河北省饒陽縣,之後隨家人遷居到了北平。在自傳(chuan) 《煙雨平生藍天野》中,他寫(xie) 道,三姐石梅從(cong) 解放區文工團晉察冀挺進劇社歸來後,家裏便成為(wei) 地下黨(dang) 的聯絡點,“幾位交通(員)到這兒(er) 來聯係,在解放區和北平敵占區之間往來,專(zhuan) 門傳(chuan) 送情報,辦各種事……”

  在三姐的耳濡目染下,藍天野投身革命工作。“我最早做的是幫助石梅搞宣傳(chuan) 工作。”據回憶,他負責收聽解放區的電台播音,將內(nei) 容記錄下來刻蠟版進行油印。他還成為(wei) 北平地下黨(dang) 的交通員,在淪陷區與(yu) 解放區之間傳(chuan) 遞文件和物資。

  1945年9月23日,18歲的藍天野正式入黨(dang) 。由於(yu) 身處敵占區,他的入黨(dang) 沒有儀(yi) 式和宣誓,但他清楚記得這個(ge) 日子,“就像人會(hui) 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這個(ge) 日子。”

  抗戰勝利後,為(wei) 了進一步加強黨(dang) 在戲劇戰線的工作,藍天野按照黨(dang) 的工作安排,走上了職業(ye) 演員的道路,開始了自己的戲劇人生:“組織上讓幹什麽(me) 就幹什麽(me) ,黨(dang) 怎麽(me) 決(jue) 定我就怎麽(me) 做。”

  連藍天野這個(ge) 名字也是聽黨(dang) 話改的。1948年秋天,從(cong) 北平轉移到解放區的路上,為(wei) 了安全,組織上臨(lin) 時要求改名字,“沒時間想,我隨口說出了‘藍天野’三個(ge) 字。”這個(ge) 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952年,人藝正式成立,25歲的藍天野成為(wei) 人藝建院後的第一批主要演員。時任秘書(shu) 長趙起揚提出,“要把人藝辦成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風格的話劇院。”

  為(wei) 了創作出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作品,藍天野堅持紮根群眾(zhong) 、深入生活,虛心向人民學習(xi) ,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

  建院後,藍天野曾到北京琉璃河水泥廠體(ti) 驗生活。當燒製水泥的轉爐出現故障時,他與(yu) 工人師傅一起身穿石棉服,裹著濕透的棉被,冒著極高的溫度進入爐內(nei) ,用鋼釺擊打水泥“結圈”。劇院演出不忙時,他主動申請到房山區崗上大隊,幹農(nong) 活、喂牲口、給桃樹剪枝,與(yu) 村民們(men) 相處半年多。

  在《茶館》這部現實主義(yi) 話劇中,藍天野飾演秦仲義(yi) 。為(wei) 了這一角色,藍天野走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茶館,深入觀察茶館裏的“老北京”、說書(shu) 人、店夥(huo) 計的一舉(ju) 一動。他在報紙、雜誌、書(shu) 籍上搜集了一千多張有借鑒意義(yi) 的人物形象,還自己設計了化妝和造型。在他的詮釋下,“秦二爺”這一角色成了人們(men) 心中永恒的經典。

  曾有一位觀眾(zhong) 的評價(jia) 讓藍天野印象深刻,他說:“看了你們(men) 的戲,我才知道革命為(wei) 什麽(me) 發生。”藍天野說,這比誇他們(men) 演得好更高興(xing) 。觀眾(zhong) 看了戲能有所思考,這讓他感覺到,演員這個(ge) 職業(ye) 是有意義(yi) 的。

  “隻要黨(dang) 需要我、觀眾(zhong) 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2011年,為(wei) 慶祝建黨(dang) 90周年,人藝決(jue) 定重排經典劇目《家》,84歲高齡的藍天野重返話劇舞台。

  “這麽(me) 多年沒登台了,記憶力也大不如前,當時心裏的確有些忐忑,但我是老黨(dang) 員,隻要組織需要,我就要發好光和熱。”為(wei) 此,藍天野不僅(jin) 加入了《家》劇組,還主動挑戰更有難度的角色,拋掉演了一輩子的正麵人物,飾演偽(wei) 善的馮(feng) 樂(le) 山。

  此後,藍天野便再也沒有離開過這方舞台:85歲,參演北京人藝原創劇目《甲子園》;90歲,執導北京人藝原創劇目《大訟師》;93歲,連續登台11場參演話劇《家》;94歲,再次擔任曆史大戲《吳王金戈越王劍》的導演……

  劇作家郭啟宏是《大訟師》的編劇。他告訴記者,演戲和導戲是藍天野一輩子的追求,對待這份事業(ye) ,他認真、執著。

  “老帶新”是人藝的傳(chuan) 統。“80後”導演韓清與(yu) 藍天野聯合導演《大訟師》,“其實我給天野老師當助手就可以了,他說不,一定要聯合導演。天野老師非常尊重我們(men) 的意見。”韓清說,藍天野90歲和91歲生日,都是在排練場度過的。

  “表演和導演工作很費體(ti) 力腦力,藍老師拍戲、排戲一定會(hui) 到現場,樂(le) 在其中。大多數時候,他精神頭十足;偶爾身體(ti) 不適,也會(hui) 和演員們(men) 再改時間排練。”郭啟宏說,這樣的耄耋老人活躍在舞台上,本身就是一個(ge) “奇跡”。

  作為(wei) 一位老黨(dang) 員,藍天野把對藝術事業(ye) 的熱愛融入戲裏戲外。藍天野曾回憶,自己的舞台演出習(xi) 慣數十年來如一日。隻要有演出,他一般下午四點多就到後台,基本是來得最早;演出結束後,慢慢卸妝,離開時基本也沒什麽(me) 人了。2012年出演原創話劇《甲子園》時,85歲的藍天野要挑戰大量台詞。在演出的每一場、在每段重點戲前,他都反複翻看劇本,不僅(jin) 啃下了台詞這個(ge) “硬骨頭”,還豐(feng) 富充實了人物的動作表演。

  “這是我的本分,有什麽(me) 豁不出去的呢?隻要黨(dang) 需要我、觀眾(zhong) 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藍天野說。

  “《家》裏的長輩走了”,家國情懷、戲德人格傳(chuan) 承不息

  “天野老師走了,《家》裏的長輩都走了。”李六乙是《家》的導演,因《家》與(yu) 藍天野相識相知。得知藍天野離世,他在社交平台寫(xie) 道:“您和朱旭老師帶著一幫後生完成了四世同堂,共述家國情懷。點點滴滴,細致入微,躬身謙遜,實踐了戲德人格。”

  藍天野始終心係表演藝術的傳(chuan) 承、青年演員的培養(yang) ,堅持為(wei) 青年演員講授戲劇表演理論和技巧,更用自己的言傳(chuan) 身教,告訴年輕人作為(wei) 黨(dang) 的文藝工作者應當具備的藝德和品性,把黨(dang) 的好傳(chuan) 統、好作風傳(chuan) 遞到後輩黨(dang) 員身上。

  在人藝青年演員周佳鈺的印象裏,每年春節之際,藍天野都會(hui) 為(wei) 人藝演員們(men) 送掛曆,掛曆頁上有他曾出演過的角色照片。

  “我一直將掛曆掛在家中一進門就能看到的地方,每每看到,都能感覺到藍老師認真奉獻的精神。他精湛的演技和眼神激勵著我,也讓我時常思考自己的不足。我發自內(nei) 心感激藍老師為(wei) 我們(men) 作出的奉獻。”周佳鈺告訴記者。

  “天野老師常常是我們(men) 工作到多晚他工作到多晚,每天的生活不是在看戲就是在排戲。看到他,我就覺得我們(men) 這些年輕人有什麽(me) 理由懈怠?你這麽(me) 喜歡,為(wei) 什麽(me) 不好好去幹?”韓清說。

  去年1月,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結業(ye) ,藍天野寄語青年演員:“作為(wei) 一個(ge) 藝術家要德藝雙馨,永遠是德在第一位。”在他看來,黨(dang) 的文藝工作者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家國情懷。他把愛國主義(yi) 作為(wei) 文藝創作的主旋律,通過《吳王金戈越王劍》《大訟師》等作品,引導觀眾(zhong) 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

  斯人已逝,光熱猶存。“在他的身上,我們(men) 能夠看到一個(ge) 藝術家的風骨和一個(ge) 革命者的胸懷。”北京人藝原院長張和平曾這樣評價(jia) 藍天野。“一輩子都聽黨(dang) 的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藍天野用一生踐行的承諾。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