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談文化遺產保護:要多考慮民眾感受和參與途徑
【解說】當我們(men) 提到“文化遺產(chan) 保護”,說的是要具體(ti) 保護哪些方麵?6月11日是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當天,在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高峰論壇上,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單霽翔介紹,如今,我們(men) 已經從(cong) 文物保護走向了文化遺產(chan) 保護,保護範圍有了很大拓展,這體(ti) 現在多個(ge) 方麵。
【現場音】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 單霽翔
我們(men) 不但要保護文化景觀,還要保護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景觀;我們(men) 不但要保護靜態的古遺址、古墓葬,還要保護動態的,活態的,人生活其中的一些街區;第三,不但要保護古代的,還要保護近代的,保護20世紀的,保護當代的遺產(chan) ;第四,不但要保護那些“點”、“麵”,而且要保護“線”,保護文化線路、文化廊道。
【解說】不僅(jin) 要保護宮殿建築,還要保護傳(chuan) 統民居、商業(ye) 建築、工業(ye) 遺產(chan) ;不僅(jin) 要保護物質要素,還要保護非物質遺產(chan) ,在單霽翔看來,保護文化遺產(chan) 不是政府和文物部門的專(zhuan) 利。
【同期】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 單霽翔
我們(men) 的城市中,人們(men) 無論是休閑還是平常去購物,都會(hui) 接觸到文化遺產(chan) ,所以今天文化遺產(chan) 已經進入人們(men) 現實生活了,這樣就不能把它視為(wei) 政府的專(zhuan) 利,特別不能視為(wei) 文物部門的專(zhuan) 利,就要在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更多考慮到老百姓普通民眾(zhong) 他們(men) 的感受和他們(men) 能夠參與(yu) 的這樣的一些途徑。
【解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很多時候都是民眾(zhong) 第一時間發現報告的,很多人都希望能參與(yu) 到文化遺產(chan) 保護行動之中。單霽翔回憶,這其中有很多感人故事,比如在1996年,他們(men) 曾發起過一個(ge) “愛北京城、捐城牆磚”的活動,受到人們(men) 積極支持。
【同期】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 單霽翔
很多人到處在北京城去尋找,在一些地方建設工地發現的城牆磚,有的人就回到家裏就把他當年用城牆磚砌的小廚房、小棚戶就拆掉了,家裏寧可少一間房子,那時候住房很緊張,要把城牆磚捐過來,很多單位也是,就捐了40萬(wan) 塊城牆磚。你把這些信息,把你要做的這個(ge) 事情的努力、今後的成果告訴社會(hui) 公眾(zhong) ,告訴老百姓,老百姓會(hui) 非常積極,所以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是有發生的。
【解說】在保護文化遺產(chan) 的行動中,如何能吸引到更多年輕人的關(guan) 注?在單霽翔看來,關(guan) 鍵在於(yu) 要熟悉年輕人接受信息的方式。比如,故宮博物院就通過開辦高質量展覽、舉(ju) 辦各種活動、數字博物館展示、文創產(chan) 品研發等多種方式增進和年輕人的交流,取得了好的成效。
【同期】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 單霽翔
這就啟發我們(men) 其實年輕人他是喜歡傳(chuan) 統文化,隻是他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關(guan) 鍵是我們(men) 的部門要熟悉年輕人他們(men) 今天的生存狀況和他們(men) 需要信息的途徑。你要不熟悉的話,不隨著時代的變化,你還是做常規性的這樣的,可能他們(men) 就會(hui) 遠離你;但你要親(qin) 近他們(men) ,擁抱他們(men) ,他們(men) 就會(hui) 走近你。
(記者 單璐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