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讓傳統文化跟群眾“交交心”
作為(wei) 推動全省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陣地,山東(dong) 省文化館立足自身職責,發揮平台和資源優(you) 勢,助推以非遺項目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活起來。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及各地相關(guan) 單位支持下,山東(dong) 省文化館用百姓“可親(qin) 近、可感知、可對話”的方式,讓係列非遺項目走到群眾(zhong) 身邊,和大家交交心。
6月10日,“琉光璃彩”山東(dong) (淄博)琉璃精品展在山東(dong) 省文化館開展。家住濟南市曆下區的退休教師王貴友是首批參展觀眾(zhong) 之一。
“展品很漂亮,展示了咱們(men) 的工匠精神。”王貴友說,自己和琉璃有特殊的感情。愛人就是淄博人,結婚時,娘家陪送了多件琉璃品擺在小兩(liang) 口的新房,感覺非常溫馨。“隨著時代發展,琉璃生產(chan) 的技藝也在改進,但一定要跟現代生活接軌。盼望琉璃技藝多展示,讓百姓知道,讓老技藝走進千家萬(wan) 戶。”王貴友說。
走入展館,濃厚的曆史文化氣息撲麵而來,通過聲光電高科技手段的運用和生動鮮活的精品展示,白套紅雕刻琉璃罐、雞肝石素瓶、琉璃燈工……一件件琉璃製品呈現在眼前,讓人驚歎於(yu) 琉璃燒製技藝的獨具匠心,深刻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和傳(chuan) 統工藝的藝術性。
淄博自古就是琉璃生產(chan) 、使用的重要地區,琉璃文化傳(chuan) 承千年而熠熠生輝。此次展覽主要以淄博琉璃精品為(wei) 基礎,從(cong) 琉璃的起源、琉璃現代工藝精品展示和琉璃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3個(ge) 部分來展示琉璃文化。時代範圍從(cong) 戰國延續至當代,用實物及現場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淄博琉璃特色及燒造技藝。
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張振香介紹,展覽共展出琉璃精品100餘(yu) 件,涵蓋多種製作工藝。每一件展品都充分展現了淄博琉璃設計創作的藝術魅力,以及淄博陶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最新成果。
6月10日,山東(dong) 省文化館舉(ju) 辦“邀文人雅集,品中華香道”主題活動。董輝是國網山東(dong) 電力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平日裏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濃厚的興(xing) 趣。活動舉(ju) 辦當天,他帶著10歲的兒(er) 子專(zhuan) 程去學習(xi) 了解。董輝說,活動為(wei) 自己提供了接觸非遺的機會(hui) 。特別是對於(yu) 孩子們(men) 有特殊的意義(yi) 。孩子們(men) 成長的過程中,應該多接觸非遺項目,了解家鄉(xiang) 的曆史,從(cong) 而產(chan) 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山東(dong) 省文化館副館長王芹說,該活動是山東(dong) 省文化館“禮樂(le) 課堂·悅享生活”係列活動的一部分。通過此次香道文化體(ti) 驗活動既宣傳(chuan) 了傳(chuan) 統香道文化,又豐(feng) 富了民眾(zhong) 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山東(dong) 省文化館注重發揮數字傳(chuan) 媒優(you) 勢,推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成果擴大社會(hui) 知曉度和參與(yu) 度。在線上演播部分,山東(dong) 省文化館推出“光影中的非遺”記錄成果影像展,將2015年以來開展的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影像,利用網絡平台進行展播。20部作品是齊魯大地非遺保護工作的珍貴資料,係首次集中對外公布。今年以來,山東(dong) 省文化館還錄製了山東(dong) 非遺保護工作訪談節目。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化館等單位的相關(guan) 負責人,以及非遺專(zhuan) 家、工作人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做客山東(dong) 省文化館演播廳,暢談參與(yu)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的體(ti) 會(hui) ,及對非遺事業(ye) 未來發展的認識。“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前後,訪談節目在山東(dong) 省文化館官方網站首播。
山東(dong) 省文化館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館長趙新天介紹,山東(dong) 省文化館還聯合濟南市文化館等單位,舉(ju) 辦“鏡頭下的非遺”山東(dong) 省非遺攝影藝術作品展。展覽圍繞新時代和黃河主題,從(cong) 全省遴選了一批地域特色鮮明、體(ti) 現專(zhuan) 業(ye) 水準的非遺主題圖片,全方位展示“好客山東(dong) ”“好品山東(dong) ”“禮樂(le) 山東(dong) ”的風采。參展作品除線下在濟南市文化館展出外,還在山東(dong) 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濟南市文化館數字平台長期展播。(蘇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