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沈陽故宮集中展出清宮動物造型文物

發布時間:2022-06-16 10: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沈陽6月15日電 (記者 韓宏)“國有祥瑞 生生不息——清宮動物造型文物展”15日在沈陽故宮博物院開展,集中展出沈陽故宮院藏清代宮廷動物造型文物和圖案。

  祥禽、瑞獸(shou) 造型和圖案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men) 源於(yu) 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對世界的敬畏,也蘊含著古代的思想文化與(yu) 生命哲理。經過一代又一代演變和發展,至明清時期,祥禽、瑞獸(shou) 的象征寓意已經愈加豐(feng) 富和統一,造型成為(wei) 精神的體(ti) 現,思想化身於(yu) 紋樣,最終成為(wei) 古代社會(hui) 一個(ge) 個(ge) 鮮明的標識。

  據沈陽故宮博物院藝術研究部主任付博介紹,本次展覽包括“護佑蒼生”“寓禮於(yu) 服”“鎮守殿宇”“祈福吉祥”四個(ge) 單元。其中,“護佑蒼生”單元以清釉裏紅雲(yun) 龍紋錐把瓶等文物,展現龍、夔、螭、四神、虎、獅、甪端等祥瑞之獸(shou) 造型,它們(men) 誕生之初便身兼使命,身披祥瑞,本領超凡,以祈福、護佑、護衛之姿,庇護芸芸眾(zhong) 生,流傳(chuan) 至今。

  “鎮守殿宇”單元對鎮守宮殿的脊獸(shou) 進行了詳細介紹。古人在修建宮殿時,將瑞獸(shou) 築於(yu) 其中,希望借助這些有象征意義(yi) 的辟邪之物,帶來吉祥,避火消災。策展人王亦楠說,清朝宮殿建築屋脊上的走獸(shou) 較為(wei) 固定,常見的脊獸(shou) 數量一般為(wei) 奇數,小獸(shou) 數量越多等級越高。等級最高的古建築,除最前麵的騎鳳仙人外,共有十個(ge) 立獸(shou) ,按順序分布為(wei) 龍、鳳、獅子、獬豸、天馬、海馬、狻猊、鬥牛、狎魚、行什,沈陽故宮現有的脊獸(shou) 類型為(wei) 騎鳳仙人、龍、鳳、獅子、狻猊、海馬、天馬、鬥牛、豬、羊等。

  此外,“寓禮於(yu) 服”單元展出了清光緒明黃綢彩繡夾龍袍、清藍寧綢織金蟒袍和各級官服補子。王亦楠說,皇帝所穿吉服為(wei) 龍袍,皇帝以下各級臣屬穿著的吉服稱為(wei) 蟒袍。蟒袍上所飾紋樣各有定製,皇子、親(qin) 王、郡王為(wei) 五爪蟒九條,貝勒、貝子,下至文武三品官等為(wei) 四爪蟒九條。在“祈福吉祥”單元,吉祥文化始終貫穿於(yu) 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古時寓意吉祥的載體(ti) 極為(wei) 豐(feng) 富,各類動物造型和紋飾就是其中一類,如羊、麒麟、鹿等每種動物都有相對的吉祥寓意,“三陽開泰”“鶴鹿同春”“太平有象”“鳳凰於(yu) 飛”“一甲傳(chuan) 臚”“金玉滿堂”“喜鵲登梅”,可以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借此表達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和現實世界的希望與(yu) 熱愛。

  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館長李理表示,本次展覽展出的文物藏品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展現它們(men) 所傳(chuan) 承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基因。通過對其解讀和展示,使公眾(zhong) 能更多認識傳(chuan) 統動物形象及其相關(guan) 的文化象征寓意。(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