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琴歌雅韻·秦緣音樂會:跨越千年的古詩詞“原貌”需唱出來

發布時間:2022-06-16 10: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近日,曆經兩(liang) 年籌劃編排,由蘭(lan) 州大學藝術學院、蘭(lan) 州大學中華詩樂(le) 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琴歌雅韻·秦緣古詩詞歌曲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在甘肅大劇院上演。音樂(le) 會(hui) 展示和演出了《詩經》、樂(le) 府、唐詩、宋詞、元曲的部分珍貴古譜。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當晚,蘭(lan) 州大學藝術學院音樂(le) 表演專(zhuan) 業(ye) 聲樂(le) 研究室主任秦緣,結合多年的學術研究與(yu) 教學積累,以琴歌《小雅·鹿鳴》彈唱作為(wei) 音樂(le) 會(hui) 開場,以此恭迎觀眾(zhong) 的到來。她向記者表示,由於(yu) 古樂(le) 譜的亡佚與(yu) 散失,詩歌的音樂(le) 屬性逐漸衰弱,今日已經成為(wei) 冷門絕學,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古代記譜法和古琴記譜法保留下了經典詩詞的詩譜、詞譜和曲譜的記載,這就為(wei) 無限接近和還原古典時代“詩樂(le) 一體(ti) ”的本真樣貌提供了可靠依據。

  【同期】蘭(lan) 州大學藝術學院音樂(le) 表演專(zhuan) 業(ye) 聲樂(le) 研究室主任 主創 秦緣

  因為(wei) 古譜遺失,我們(men) 現在的詩詞,它裏邊的這種音樂(le) 的特性,都慢慢的衰落了,所以我在聲樂(le) 教學過程中也在思考這個(ge) 問題,就是我們(men) 怎麽(me) 才能唱出符合我們(men) 中國審美的這種音色,符合詩詞意境的這種聲音。在編排的過程中,排演的過程中,我讓本科生、研究生近三十餘(yu) 人都加入進來,那麽(me) 我覺得一個(ge) 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它的一個(ge) 傳(chuan) 承,最重要的就是讓新一代的年輕學子,他們(men) 能加入進來,讓他們(men) 去近距離了解接觸,熟悉並且喜歡。

  【解說】本場音樂(le) 會(hui) 由琴歌、古譜詩詞、元曲等四個(ge) 部分組成,其中《莫高窟詠》由秦緣首唱,並在2018年參加由敦煌研究院、上海藝術學院、騰訊公司舉(ju) 辦的“覺計劃”(古曲新創)比賽,獲得歌曲金獎。

  該音樂(le) 會(hui) 由蘭(lan) 州大學中華詩樂(le) 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桂珍教授,擔任學術顧問和導賞主持,她坦言本場音樂(le) 會(hui) 帶給觀眾(zhong) 的不僅(jin) 有“詩樂(le) 和合”的視聽享受,更有對如何繼承與(yu) 發展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刻思考。

  【同期】蘭(lan) 州大學中華詩樂(le) 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音樂(le) 會(hui) 學術顧問 劉桂珍

  音樂(le) 會(hui) 是一個(ge) 整體(ti) 的,這條曆史的一個(ge) 濃縮的展示,就是從(cong) 《詩經》到《楚辭》,漢樂(le) 府到唐詩、宋詞、元曲,唱到元曲,這裏麵包括了《敦煌廿詠》,它屬於(yu) 唐詩。所以這次音樂(le) 性的時空跨度,時間跨度是兩(liang) 千多年,空間跨度就從(cong) 江南到長安,長安再到我們(men) 邊陲敦煌。

  【解說】繼承與(yu) 弘揚中國傳(chuan) 統詩詞文化是蘭(lan) 州大學中華詩樂(le) 文化研究中心所追求的,2020年10月該中心曆時三年創作的聲樂(le) 套曲《敦煌廿詠》舉(ju) 行作品音樂(le) 會(hui) ,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首次嚐試用聲樂(le) 演繹敦煌文獻。

  記者 李亞(ya) 龍 丁思 甘肅蘭(lan) 州報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