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中抓住曆史機遇
【讀經典 學理論】
作者:馬忠(西安交通大學自然與(yu) 社會(hui) 辯證法研究中心研究員)達雅楠(西安交通大學自然與(yu) 社會(hui) 辯證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隻要把握住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曆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wei) ,奮發有為(wei) ,我們(men) 就能夠更好前進。”抓住曆史機遇,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分析辯證法時說,“對立的兩(liang) 極都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這是指對立麵相互排斥或鬥爭(zheng) 的本質決(jue) 定了雙方沿著相反方向運動,兩(liang) 者相互滲透和依存的特質又為(wei) 轉化提供了可能。“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是辯證法的重要內(nei) 容,理解其深刻原理,能夠為(wei) 我們(men) 在“兩(liang) 個(ge) 大局”背景下抓住曆史機遇提供啟示。
“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是理解矛盾的一把鑰匙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兩(liang) 個(ge) 相互矛盾方麵的共存、鬥爭(zheng) 以及融合成一個(ge) 新的範疇,就是辯證運動的實質。”這裏的“共存”“融合”,揭示了“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的原理。
從(cong) 經典作家的論述中可以發現,轉化是與(yu) 鬥爭(zheng) 性和同一性同等重要的範疇。研究矛盾轉化的客觀性、多樣性和過程性,對於(yu) 弄懂辯證法能夠起到豁然開朗的作用。正如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指出的:“辯證法是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麵怎樣才能夠同一,是怎樣(怎樣成為(wei) )同一的——在什麽(me) 條件下它們(men) 是互相轉化而同一的——為(wei) 什麽(me) 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麵看做僵死的、凝固的東(dong) 西,而應該看做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dong) 西。”
如果說“辯證法是‘革命的代數學’”,“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則是理解這一代數學的鑰匙,它說明了對立是如何統一的,是矛盾雙方的鬥爭(zheng) 性和同一性共同促成轉化,矛盾不是絕對的鬥爭(zheng) 和“消滅”,而是不斷的“生成”和“超越”,是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鑒於(yu) 轉化的這一性質,列寧在很多場合把轉化和質變、飛躍等相提並論,認為(wei) 隻有理解了“發展是對立麵的統一”,“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麵的轉化’、‘舊東(dong) 西的消滅和新東(dong) 西的產(chan) 生的鑰匙’”。
透過“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我們(men) 可以整體(ti) 理解聯係、運動、發展、環節、飛躍、質變、條件等一係列範疇的有機聯係。因此,毛澤東(dong) 同誌在《矛盾論》中指出,“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麵貌”。總之,聯係辯證法的基本規律,我們(men) 可以看到轉化在辯證法中的重要位置。
“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的生動形式和重要條件
理解“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不僅(jin) 有助於(yu) 把握矛盾的屬性,更有助於(yu) 在自然界、人類社會(hui) 、人類思維等領域理解事物發展的生動形式。自然界是檢驗辯證法的試金石,正如恩格斯所講:“轉化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基本過程,對自然的全部認識都綜合於(yu) 對這個(ge) 過程的認識中。”無論星雲(yun) 演化、生物進化、地貌變化,或是電磁轉換、細菌與(yu) 抗菌素相互轉化等,都反映出轉化是不可抵抗的規律。
不僅(jin) “自然界中的一切運動都可以歸結為(wei) 一種形式向另一種形式不斷轉化的過程”,人類社會(hui) 也“以其不斷的鬥爭(zheng) 和最後的互相轉變或向更高形式的轉變”。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對立麵的統一和鬥爭(zheng) ,是社會(hui) 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鬥爭(zheng) 的結果,走向自己的反麵,建立新的統一,社會(hui) 生活就前進了一步。”壓迫與(yu) 被壓迫、主導與(yu) 從(cong) 屬、先進與(yu) 落後,乃至“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jue) 、內(nei) 線中的外線”都包含著矛盾主次地位的轉化。
思維作為(wei) 人類的高級認識活動,在探索事物內(nei) 部的本質聯係和規律中也呈現出豐(feng) 富的轉化形式。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以及各種思維形式之間,都存在聯結、轉化、推演的關(guan) 係。列寧曾將有限與(yu) 無限、真理與(yu) 謬誤、相對與(yu) 絕對等範疇視為(wei) 思維無限趨向客體(ti) 的辯證過程。在認識史上,任何學說總是不可避免地被一種新的、更加科學的思想體(ti) 係所取代。馬克思正是通過糾正黑格爾哲學的“頭腳倒置”,恢複了辯證法的合理形式,在唯物主義(yi) 的基礎上,實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從(cong) 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自然界、人類社會(hui) 、人類思維存在轉化的豐(feng) 富形式,但這並不意味著轉化是無條件的。條件是事物存在、發展的影響因素,既有內(nei) 因,也有外因;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具備正確條件,事物才能向前發展,否則就可能出現倒退。人們(men) 應當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為(wei) 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危與(yu) 機的轉化中抓住曆史機遇
“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是事物發展的根本環節。用對立麵轉化的原理思考曆史發展時,危與(yu) 機是最常見的一對範疇。“危”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在一定條件作用下可以轉為(wei) “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
把握危與(yu) 機的轉化,不但要以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明方向、觀大局,更要以精準思維、底線思維把關(guan) 鍵、抓具體(t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麵對波譎雲(yun) 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深刻思考國內(nei) 外各種矛盾疊加帶來的製約發展的問題,勇於(yu) 開頂風船、運籌帷幄,善於(yu) 在抗擊大風險中創造出大機遇,順勢而為(wei) 、奮發有為(wei) ,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既下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先手棋”,又打好化險為(wei) 夷、轉危為(wei) 機的“主動戰”,在疫情防控中促進經濟向好發展,以互惠共享化解逆全球化潮流,以科技創新突破技術封鎖,以開放包容化解外圍打壓,以交流互鑒應對文明衝(chong) 突,特別是全麵深化改革,參與(yu) 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變壓力為(wei) 加快推動發展的動力,為(wei) 我們(men) 掌握危與(yu) 機的辯證法創造了典範,需要我們(men) 深刻領會(hui) 和自覺運用。
曆史總是在不斷解決(jue) 問題中前進的,化危為(wei) 機和偉(wei) 大鬥爭(zheng) 也是內(nei) 在統一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我們(men) 仍然處在大有可為(wei) 的曆史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yan) 峻。”偉(wei) 大鬥爭(zheng) 不是消滅矛盾,而是居安思危、沉著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道路上存在的各種風險挑戰,提高曆史主動精神,牢記發展是解決(jue) 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在鬥爭(zheng) 中確保安全,在安全中推動鬥爭(zheng) ,在鬥爭(zheng) 中推動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們(men) 既要觀大局、思大勢,保持定力,又要不忘危、不忘難,趨利避害,推動轉化,抓住機遇,在應對危機中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