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以你為榮”!典籍裏的父子情太感動了
“史官要敬畏自己寫(xie) 下的每一個(ge) 字”
——司馬遷之父司馬談告誡司馬遷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
——李時珍之父李言聞叮囑李時珍
“可以不取功名,但不可不立誌”
——徐霞客父親(qin) 徐有勉鞭策徐霞客
一句句殷切的叮囑
飽含父親(qin) 對兒(er) 子最深沉的愛
一起重溫《典籍裏的中國》
那些醇厚綿長的父子情
李時珍父子並肩逆行
用一生詮釋什麽(me) 是大醫精誠
李時珍是明代中醫藥學家
所著《本草綱目》
集明朝以前本草學之大成
首次采用綱目體(ti) 係為(wei) 藥物分類
開創了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李時珍出身醫學世家
幼年時體(ti) 弱多病
立誌成為(wei) 一名醫者
然而父親(qin) 深知醫者艱難,不願他受苦
“做醫者,地位不高,
責任很重,事關(guan) 性命”
李時珍心意已決(jue)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
經過再三請求
終於(yu) 得到了父親(qin) 的理解
父親(qin) 叮囑他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
不得問其貴賤貧富,
長幼妍媸,怨親(qin) 善友,
華夷愚智,普通一等,
皆如至親(qin) 之想”
父親(qin) 臨(lin) 終托誌
司馬遷不辱使命修撰史書(shu)
《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chuan) 體(ti) 通史
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
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
約3000年的曆史
展現了無數精彩鮮活的中國故事
司馬遷的父親(qin) 心係修撰史書(shu)
草擬了《太史公書(shu) 》
卻未能完成“父子二人共著青史”的約定
司馬遷從(cong) 小立誌要當史官
其父贈予“史官之筆”並告誡他
“史官要敬畏自己寫(xie) 下的每一個(ge) 字”
他繼承父誌
不辱使命修撰史書(shu)
最終完成了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
史學巨著
事業(ye) 前仆後繼,精神一脈相承
史官終將離去,青史千年永存
父親(qin) 教育徐霞客少年立誌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從(cong) 22歲啟程,到54歲辭世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徐霞客人生絕大部分時間
都在旅行考察中度過
足跡遍及大半個(ge) 中國
無論條件多麽(me) 惡劣
他都堅持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著就了《徐霞客遊記》
使我國地理學進入到近代階段
父親(qin) 的教誨
支持徐霞客矢誌不渝地走向遠方
“我徐氏一族男兒(er) ,
可以不取功名,但不可不立誌”
在即將抵達理想的終點時
徐霞客因雙腿頑疾
無法繼續前行
悲痛中在夢裏與(yu) 父母相見
哭訴“走不到長江的盡頭了”
父親(qin) 一句“行萬(wan) 裏腳下有根,回家吧”
讓人瞬間淚目
屈原熱愛楚國,胸懷理想
離不開父親(qin) 的教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舉(ju) 世皆濁我獨清,眾(zhong) 人皆醉我獨醒”
“亦餘(yu)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屈原生於(yu) 楚地
家國情懷與(yu) 求索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
也體(ti) 現在他的每一篇作品裏
父親(qin) 為(wei) 屈原取名“正則”
“守正而重法度”
字“靈均”,“良善而公平”
父親(qin) 告訴屈原
高潔忠誠的人,要為(wei) 國家奉獻自己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要向古代的聖賢學習(xi)
受父親(qin) 勉勵王陽明
用生命踐行“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一生求索
從(cong) 小立誌“學為(wei) 聖賢”
他格竹七日,勞思致疾,仍甘之如飴
受廷杖之責,蒙牢獄之災
投荒萬(wan) 裏,九死一生,仍心向光明
藩王之亂(luan) 已平定
皇帝卻仍要禦駕親(qin) 征
王陽明上書(shu) 阻攔
卻被懷疑有謀反之心
麵對宦官張永的質問
回答稍有不慎便會(hui) 惹來滅族之禍
恍惚間
父親(qin) “現身”勉勵王陽明
“知行合一”“致良知”
“你心中自有良知,隻須知行合一,
無論結局如何,為(wei) 父都以你為(wei) 榮”
父愛如山
總能帶給我們(men) 無盡的回味
父親(qin) 的哪句叮囑讓你記憶猶新?
歡迎留言分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