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走出的傳媒人②】對話董山峰:堅持做“老嫗能解”的新聞
Q:河北青年報記者;
A:董山峰;
Q 從(cong) 1989年清華畢業(ye) 到《中國高等教育》雜誌,1994年調入光明日報到現在,您從(cong) 事新聞工作已有33載,您認為(wei) 新聞工作的價(jia) 值何在?新聞工作又給您帶來了哪些變化?
A 新聞工作能讓人把世界看清楚。這個(ge) 世界包括萬(wan) 物和你我。
我是1971年開始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現為(wei) 徐水區)南孤莊營村讀小學,後來到徐水一中讀中學,到清華大學讀大學,除去基本的吃飯穿衣等費用,我沒有花過什麽(me) 錢。不僅(jin) 如此,在清華讀書(shu) 期間,因為(wei) 我來自農(nong) 村,我的助學金是最高等級的每月20元錢,讀第二學士學位期間還享受國家對研究生班每月76元的補助。想到求學期間國家教育政策的關(guan) 懷與(yu) 支持,我總想為(wei) 國家,為(wei) 包括父母、老師在內(nei) 的社會(hui) 大眾(zhong) 做點事情。少年時,我看到母親(qin) 在生產(chan) 隊勞動時,蹲在地上很辛苦,就想辦法抱來一點秸稈,讓母親(qin) 坐著幹活。但如果想為(wei) 國家和更廣大的人民群眾(zhong) 做點事情,僅(jin) 憑熱情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國家,了解人心,了解世情,才能使自己的努力對國家和人民有用,才能推動更多人的努力對國家和人民有用。這就涉及到新聞工作特有的價(jia) 值。
在清華讀書(shu) ,我的第一學位是理工科,第二學位是人文學科。1989年大學畢業(ye) 到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雜誌,我就開始了新聞工作。後來調到光明日報,工作的新聞屬性更典型了。學習(xi) 並從(cong) 事新聞工作是我主動選擇的,至今從(cong) 來沒有後悔過,甚至常常感覺還有大量應該做的工作沒有做,每天總想多做點調查研究,多了解些情況,多寫(xie) 些報道或內(nei) 參,多策劃編輯一些高水平文章。這是為(wei) 什麽(me) ?我的體(ti) 會(hui) 是:新聞工作能使新聞從(cong) 業(ye) 者和全社會(hui) 了解國家、了解人心、了解世情。如果沒有了解,我們(men) 建設國家、服務人民、推動進步就難免紙上談兵、南轅北轍甚至犯形式主義(yi) ;因為(wei) 有了解,有了接近事物全貌和本質的了解,我們(men) 為(wei) 國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努力才能有用,有大用。
做新聞工作越久越使我變得謙卑。
大家留意央視著名主持人倪萍的變化了嗎。作為(wei) 媒體(ti) 工作者,倪萍過去在電視節目的各種場合可謂熠熠生輝,光彩照人。但是在近年一檔電視節目《等著我》的現場,麵對距離我們(men) 現代化城市並不遙遠的地方所發生的各種拐賣與(yu) 生離死別,倪萍的氣質中沒有了我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美目流盼和神采飛揚,常常是黯然神傷(shang) 和泣不成聲,還經常像一位街頭大媽一樣為(wei) 人擦拭眼淚,安撫那些受傷(shang) 的心靈。我本人也有類似感受,在新聞領域工作時間越長,越感覺我們(men) 當下的努力距離教科書(shu) 中對新聞事業(ye) 價(jia) 值與(yu) 作用的描述還差得很遠,感覺自己的工作對世界的改變很不夠,對國家的貢獻很不夠,對人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愛很不夠。在這方麵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的結果有兩(liang) 個(ge) 層麵:一是工作效果和思想認知有所提升;二是發現了自己更多的淺薄,越發感覺需要謙卑、虔誠、奮進和創新。
舉(ju) 例來說,2016年2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dang) 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ju) 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僅(jin) 就其中“高舉(ju) 旗幟”這四個(ge) 字來說,我們(men) 就應該思考:黨(dang) 和國家為(wei) 什麽(me) 需要新聞界來高舉(ju) 旗幟,新聞輿論工作者有怎樣的特性、素質和能力適合高舉(ju) 旗幟,我們(men) 如何選擇、培養(yang) 和鍛煉高舉(ju) 旗幟的人,新聞界怎樣做才說得上是高舉(ju) 旗幟。我們(men) 也應當更加具體(ti) 的思考:不精準理解和掌握黨(dang) 中央的精神能不能高舉(ju) 旗幟,簡單重複文件話語能不能高舉(ju) 旗幟,不講好中國故事能不能高舉(ju) 旗幟,盲目追求流量和經濟效益能不能高舉(ju) 旗幟。用這樣的思維來對待新聞工作,我們(men) 才能發揮出新聞的價(jia) 值,新聞工作者也才能因新聞而更有價(jia) 值。
Q 您從(cong) 事新聞傳(chuan) 播行業(ye) 的初心是什麽(me) ?作為(wei) 從(cong) 業(ye) 多年的新聞人,您對剛入行業(ye) 的新人有什麽(me) 建議?
A 我做新聞工作,初心就是和大家一起看清世界。
我是學理工起步,不少校友都是影響力很大的企業(ye) 家,工作中采訪過的企業(ye) 家也很多。在與(yu) 企業(ye) 界長期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財富所帶來的未必是幸福,高淨值人群的痛苦其實很多。這些痛苦的來源之一就是對世界和人心的不解和誤判。
在30多年的新聞出版職業(ye) 生涯中,我很注意通過新聞報道和文化產(chan) 品為(wei) 讀者提供他們(men) 所不了解的事實和視角。比如,上世紀90年代,當人們(men) 紛紛讚揚中國化學界在國際學刊發表論文數量節節上升時,我和許多有識之士交流後,寫(xie) 出了《中國化學切莫走偏》這篇文章,提示化學論文大國與(yu) 化學論文強國、化學科研強國、化學產(chan) 業(ye) 強國之間尚有很大差距,呼喚著眼長遠發展的科學視野和嚴(yan) 謹學風。現在,我主編光明日報旗下著名讀書(shu) 類期刊《博覽群書(shu) 》,也通過和國內(nei) 頂級學人和優(you) 秀文化人聯手,力求通過評介名著與(yu) 經典,展示大眾(zhong) 視野所不及的生活側(ce) 麵和認知維度,從(cong) 而用作品陪伴大眾(zhong) “砥礪思想、寧靜心靈”。我堅信,人在寧靜中,才有高水平的創造,才有高質量的幸福。
對於(yu) 新聞界新人而言,建議大家學習(xi) 白居易寫(xie) 詩“老嫗能解”的文風和學風(白樂(le) 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每當采訪和行文,不妨自我設問:白居易為(wei) 誰寫(xie) 詩,我為(wei) 誰采訪和行文?行文為(wei) 什麽(me) 需要人看懂?僅(jin) 僅(jin) 能看懂能不能引發讀者共鳴?怎樣創造雅俗共賞的優(you) 秀作品?怎樣通過雅俗共賞的作品推動大眾(zhong) 幸福和社會(hui) 進步?
如果一位新聞新人能這樣起步和堅持下去,我們(men) 還需要擔心他對社會(hui) 的貢獻和他自身的成就嗎?
Q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men) 已經習(xi) 慣通過移動設備如手機,接受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同時自媒體(ti) 等內(nei) 容生產(chan) 者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人認為(wei) 傳(chuan) 統媒體(ti) 已經失去其價(jia) 值,您認為(wei) 新聞媒體(ti) 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尋找自身定位?
A 無論媒體(ti) 介質如何改變,新聞和媒體(ti) 是人們(men) 永遠都需要的,因為(wei) 了解信息,是人天然的需要,是世界運轉天然的需要。
用好隨時出現的各種新媒體(ti) ,是新聞工作者的曆史使命。
我看當下,雖然各種媒體(ti) 和信息令人眼花繚亂(luan) ,能夠達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舉(ju) 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字要求的作品還很是不夠,因為(wei) 要達到48字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站位高遠、俯瞰全局、體(ti) 察人心,這不是一般境界和一日之功。隻要堅持讓這樣的作品充滿我們(men) 的媒體(ti) ,無論傳(chuan) 統媒體(ti) 還是新型媒體(ti) ,都必有其強大生命力。
拿《博覽群書(shu) 》雜誌來說,我們(men) 是邀請全國頂級大家和學術新秀來評論各種作品,包括經典、名著和各類新作品。讀者一時讀不到、讀不完、讀不懂的作品,有專(zhuan) 家解讀;讀者喜歡一部作品,同類型作品和相關(guan) 作品情況如何,有專(zhuan) 家解讀。學界大咖對作品的解讀,不僅(jin) 評價(jia) 作品,而且能傳(chuan) 遞不同的學術思維和學術方法,讓讀者在多個(ge) 維度受益。我們(men) 雖然也借助微信公眾(zhong) 號、客戶端、媒體(ti) 號等新傳(chuan) 播形式,但傳(chuan) 統的雜誌依然是一大批讀者的摯愛——在微風吹拂的涼台上,閱讀一本激蕩思想的雜誌,所帶來的心靈寧靜與(yu) 解放,會(hui) 激發怎樣的人生化變,誰能說這種化變不會(hui) 發生在自己身上呢。
Q 同樣在上述背景下,有些記者“迷失”了,缺乏職業(ye) 榮譽感,有的轉行,有的消極怠工,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A 我經曆過不同單位,也深度采訪過大量企事業(ye) 單位和各種機構,對員工在工作環境不夠積極的表現和在不同單位之間的流動,持理解態度;對於(yu) 調動員工積極性、創造力持樂(le) 觀態度。比如,一個(ge) 在工作環境狀態不佳的員工為(wei) 什麽(me) 在人際交往場合表現得積極友好而得體(ti) ,單位領導層如何借助機製建設喚醒員工最美好的狀態,每個(ge) 員工如何通過自己的創造性貢獻改變一個(ge) 單位的創新生態,解決(jue) 這些問題的過程,是可以激發智慧,打開境界的。
從(cong) 我本人的經曆來看,我的生活似乎長期受到1983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的影響。那道作文題是用三張圖講述一個(ge) 人挖井的故事:每張圖都是鐵鍬離水隻有一段並不長的距離時,挖井者認為(wei) 土質幹硬下麵沒水而轉身離去。當年高考,我的作文題目是選用了荀子《勸學篇》的一句話:“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參加新聞工作後,我始終在新聞崗位上不斷向深處挖掘,挖掘到不少新聞水源和文化礦藏,至今仍在像愚公一樣挖掘不止。我堅信,一個(ge) 人隻要堅定不移做一件善事,不僅(jin) 能夠感動人,而且能夠感動天。在《博覽群書(shu) 》雜誌,我編發過大量人物傳(chuan) 記的評論,世界上凡是能做成事的人,都是在自己的潛心堅持中,獲得了人和天的支持——一個(ge) 能不斷找到水源和寶藏的員工必然前途無量;一個(ge) 能不斷找到水源和寶藏的機構一定不缺少誌同道合的奮鬥者。
Q 您在講座中曾提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保定自“果樹9301班”“西部支教群體(ti) ”“保定油條哥”之後,很少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您認為(wei) 保定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如何挖掘“保定故事”,成為(wei) “中國故事”呢?
A 保定是一座擁有悠久曆史和光榮文化傳(chuan) 統的美麗(li) 城市,所轄各縣區的文化底蘊像星鬥一般照亮保定的人文蒼穹。僅(jin) 從(cong) 其“保定大都、安定天下”的地名和拱衛京師、京畿重鎮的特殊地位,從(cong) 其曾作為(wei) 直隸首府和長期位居河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等輝煌紀錄,從(cong) 其遍布城鄉(xiang) 的紅色曆史紀念地,我們(men) 就能挖掘出大量從(cong) 古至今的保定和保定人故事,它們(men) 自然都是光芒閃耀的中國故事。要講好保定的中國故事,讓保定故事為(wei) 偉(wei) 大中國增光添彩,我們(men) 一要有保定自信,二要大膽超越以往的故事視野和講述方法。在這方麵,有很多優(you) 秀的保定人為(wei) 我們(men) 做出過示範。比如保定老調劇團,曾高揚地方特色,發掘文化底蘊,培養(yang) 優(you) 秀演員,讓保定老調《潘楊訟》和《忠烈千秋》從(cong) 舞台走上銀幕,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在當時全國文化事業(ye) 大繁榮、名作名家輩出的時代,保定人能為(wei) 中國戲劇史獻上自己的藝術明珠,必能在方法論上對今天的保定故事講述者們(men) 以啟迪。同理,“果樹9301班”“西部支教群體(ti) ”“保定油條哥”等保定故事講述者的創新探索同樣可以為(wei) 我們(men) 超越以往的保定故事提供借鑒。
順便說一下,保定故事不是隻靠新聞宣傳(chuan) 工作者開發出來的,而首先是千千萬(wan) 萬(wan) 保定人曆盡艱辛、克服困難、銳意創新、矢誌奉獻做出來的。保定故事的講述者需要和各行各業(ye) 的保定人親(qin) 密互動,親(qin) 情互助,在做與(yu) 講的相輔相成中,推動保定的事情越做越好,推動保定的故事越講越好。
Q 早些時候,您曾寫(xie) 過一些關(guan) 於(yu) 保定的稿件,像2005年《“讓座”使保定12路車更漂亮》和2010年的《牛糞帶來的循環經濟——河北省徐水縣漕河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素描》,可見您十分關(guan) 心家鄉(xiang) 的發展。現在保定的發展日新月異,您有什麽(me) 想對家鄉(xiang) 說的話?
A 愛家鄉(xiang) 、寫(xie) 家鄉(xiang) ,是我多年的情結。目前是因為(wei) 忙於(yu) 單位業(ye) 務,對家鄉(xiang) 關(guan) 注得很不夠。將來退休後,我希望能有機會(hui) 回到家鄉(xiang) 來還願。那生我養(yang) 我教我的徐水、曾錄像記錄我中學生活的保定市教科所、照顧我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的保定行署第二招待所、接受我采訪的保定“紅二師”、接待照顧我采訪的保定市教委以及保定日報的同誌們(men) 、接納我掛職鍛煉一年的古樸厚重的順平縣、積極為(wei) 光明日報社和《博覽群書(shu) 》雜誌撰稿寫(xie) 作的保定文化人,還有我很多親(qin) 友所來自的保定市各縣區,都是我十分感恩和想念的。能為(wei) 家鄉(xiang) 和鄉(xiang) 親(qin) 做點事,就像遊子回報自己的母親(qin) ,是我的榮幸。
Q 請您為(wei) 保定的新聞工作者推薦幾本好書(shu) ,並介紹一下推薦理由。
A 我給各地熱愛閱讀的人們(men) 推薦的書(shu) 多為(wei) 文化經典,比如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這些在經典排行榜上都不難找到。為(wei) 什麽(me) 總是推薦經典?因為(wei) 經典任何人都無法指定,隻能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有識之士用眼睛和良知投票評選出來。而經典所具有的關(guan) 愛人、批判人、啟發人的特征,也使得經典對每個(ge) 閱讀者都有裨益。
對於(yu) 保定的新聞同行,我推薦大家閱讀有關(guan) 保定曆史,包括所轄各縣區曆史的著作。懂得自己腳下土地的曆史,是文化自信進而文化自覺、文化自強的最重要基礎。如果缺少這些著作,各位同行還可以動手開展研究和撰寫(xie) 。對這些著作,省市媒體(ti) 可以開專(zhuan) 欄,邀請文化名家發表這些作品的閱讀筆記或評論。其中的優(you) 秀作品歡迎向我和《博覽群書(shu) 》編輯部推薦,我們(men) 會(hui) 轉發並通過光明日報旗下相關(guan) 媒體(ti) ,向全國推介這些作品,因為(wei) 它們(men) 既是保定故事,也是中國故事;既能讓保定人愛家鄉(xiang) ,又能讓全國乃至國際人士從(cong) 愛保定到愛中國。(記者:劉浩 見習(xi) 記者:孔二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