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阮玲玉》再登北京人藝舞台

發布時間:2022-06-21 14: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高凱)伴隨著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活動的持續升溫,精彩不斷的紀念演出季也持續引發關(guan) 注,在《茶館》演出之後,又一部舞台經典《阮玲玉》20日晚與(yu) 觀眾(zhong) 如約見麵。

  這部由錦雲(yun) 編劇,林兆華、任鳴、韓清執導的作品,用詩化的語言,流動的舞台,徐帆、濮存昕、孫星、苗馳、李珍等實力派演員的演繹,為(wei) 觀眾(zhong) 上演一段傳(chuan) 奇演員的戲夢人生。

  《阮玲玉》首演於(yu) 1994年,作為(wei) 北京人藝舞台上又一部風格鮮明的保留劇目,它不止是在寫(xie) 一個(ge) 家喻戶曉的藝人,更是在寫(xie) 深刻的人性。“我認為(wei) 寫(xie) 人物應該是寫(xie) 人物的心態,就是撕開他的外殼,寫(xie) 他的靈魂。”編劇錦雲(yun) 曾這樣說。全劇行雲(yun) 流水般的講述和人物命運的衝(chong) 突,都在讓觀眾(zhong) 在點滴間感受到悲劇的力量和美的永存。尤其全劇最後一段阮玲玉的經典舞台獨白,瞬間的層次轉換,讓觀眾(zhong) 對舞台上阮玲玉發自內(nei) 心的呐喊有了更深刻的共鳴,也將美的毀滅升華為(wei) 對人性的永恒思考。

  時至今日,經典已曆經28年,徐帆、濮存昕兩(liang) 位主演也跨越兩(liang) 版演出至今。28年的舞台塑造,舞台上的是阮玲玉精彩而短暫的一生,舞台下的是演員對角色日複一日的打磨和理解。“青年演員能夠跟前輩們(men) 一起工作,是一個(ge) 學習(xi) 和成長的過程,以前我們(men) 知道要去學,到了這個(ge) 劇組,看到帆兒(er) 姐和濮老師就知道我們(men) 要學什麽(me) 。”該劇導演同時也是劇中小玉扮演者的韓清表示,建院70周年的紀念演出,是致敬也是傳(chuan) 承。

  “我們(men) 得有熱情。”從(cong) 第一版演出就伴隨阮玲玉一角至今的徐帆說道。這種熱情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劇中所塑造的角色是年輕人,更是一種演員本身的職業(ye) 素養(yang) 。“不管多麽(me) 熟練,我們(men) 都不能懈怠,也不管多麽(me) 熟悉,我們(men) 仍然要有一種新鮮感,要保有激情。”徐帆說。

  而從(cong) 第一版的穆天培到複排後的唐文山,濮存昕則先後飾演了兩(liang) 個(ge) 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他看來“演員要有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缺一不可。“比如,我這次跟老師排劇中的舞蹈時,會(hui) 去深入體(ti) 會(hui) 人物的心理和所處的環境。他是個(ge) 什麽(me) 樣的人,生發出人物的樣和相。”“他就像月球有明也有暗。”濮存昕說。

  除了演員教科書(shu) 級別的舞台表現,《阮玲玉》的劇本樣式和舞台呈現更是一大亮點。與(yu) 傳(chuan) 統的敘事模式不同,該劇在話劇舞台上運用“蒙太奇”的手法,進行隔空對話、時空交替,用“戲中戲”式的串聯,打破了真實與(yu) 想象的空間,重新建立起舞台敘事方式。“形式是虛的,但表演是實的,虛實結合中演員用具體(ti) 的表演,實現了幕與(yu) 幕之間的連接,整個(ge) 舞台就是流動起來的。”韓清介紹。

  據悉,《阮玲玉》此輪演出將持續至6月26日,接下來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季將繼續上演大小劇場、古今中外題材的一係列作品。(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