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建設統一大市場,市場監管如何更加有為

發布時間:2022-06-22 11:23: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樊繼達

  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基礎支撐和內(nei) 在要求。有為(wei) 的市場監管有助於(yu) 消除地方保護與(yu) 市場分割,規製不正當競爭(zheng) ,打通製約國民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堵點,是推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客觀需要與(yu) 重要保障。

  建設統一大市場呼喚市場監管更加有為(wei)

  強大的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需要推動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市場監管借助進入管製、日常監管、行政處罰等手段消除各種有形無形梗阻,將市場中的各種不當行為(wei) 降至最低,是維護統一大市場有序運行的“定海神針”。

  從(cong) 理論維度看,作為(wei) 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市場一邊連接供給,一邊連接需求,但由於(yu) 存在市場失靈,並不能自動實現社會(hui) 整體(ti) 福祉的最大化。公共經濟理論認為(wei) ,政府“有形之手”可以有效糾正市場中的失靈情況。比如,因為(wei) 分散決(jue) 策、個(ge) 人理性及外部性,市場通常無法有效提供外交、國防等公共產(chan) 品,政府可以進行“補位”,保障民眾(zhong) 享受基本可及的公共產(chan) 品服務。受信息不對稱或信息不完全影響,市場運行中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情形,這將阻礙市場交易,導致市場失靈。作為(wei) 政府重要職能之一的市場監管可通過規製管製等手段予以矯正,保障市場充分發揮其配置資源的功能。再者,在市場經濟中,每個(ge) 理性經濟人都有自利的一麵,都會(hui) 按對己利益最大化的規則行動。通過市場監管製度安排,將會(hui) 最大限度消除壟斷等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使追求個(ge) 人利益的行為(wei) 與(yu) 集體(ti) 價(jia) 值最大化的目標盡可能一致,從(cong) 而實現激勵相容與(yu) 社會(hui) 福利的最大化。

  從(cong) 現實發展看,市場監管是打破市場壁壘與(yu) 地方保護等頑疾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後,中央通過向地方分權,成功調動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相鄰地方政府之間的高強度競爭(zheng) 成為(wei) 中國創造經濟奇跡的驅動力量之一。但不可否認,在地方競爭(zheng) 的過程中,市場分割、地方保護、貿易壁壘始終如影隨形,選擇性支持政策、低水平重複建設、過度同質化競爭(zheng) 屢見不鮮。有的地方追求“自我小循環”,對假冒偽(wei) 劣、食品藥品安全等監管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現象時有發生,市場主體(ti) 難以形成穩定的預期,嚴(yan) 重影響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和超大規模人口優(you) 勢的發揮。近年來興(xing) 起的互聯網平台企業(ye) 之間互壘高牆,大數據殺熟、掐尖並購、贏者通吃、泄露個(ge) 人隱私等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損壞消費者權益,致使市場競爭(zheng) 失序,產(chan) 生嚴(yan) 重的外部不經濟。必須看到,建設統一大市場是與(yu) 經濟發展階段及水平相適應的長期過程,需要綜合施策,市場監管對消除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各種問題與(yu) 亂(luan) 象極為(wei) 重要,也將有助於(yu) 推動我國從(cong) “大市場”向“強市場”轉變升級。

  市場監管有為(wei) 必須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麵積極性

  作為(wei) 政府重要職能之一,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屬於(yu) 政府理應提供的公共產(chan) 品。進入新發展階段,市場監管必須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重,放應放足,管要到位,落實好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的監管職責,實現高質量的有為(wei) 監管。需要指出的是,市場監管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麵積極性。基於(yu) 信息對稱、激勵相容、兼顧政府職能和行政效率、權責利相統一等原則,合理劃分市場監管領域中央與(yu) 地方事權責任,既體(ti) 現市場監管“全國一盤棋”的統一性,又在中央統一指導下賦予地方必要的權力,調動其積極性。

  中央層麵主要負責立規建製,強化對各類市場主體(ti) 的無差別製度保障,增強市場監管製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維護監管法製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當前應加快推進市場監管行政立法,完善監管程序,加強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等工作,清理廢除各地區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為(wei) 激發市場活力和維護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提供法治保障,提振市場主體(ti) 應對需求不足、供給衝(chong) 擊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信心。

  地方各級政府承擔微觀事務層麵的具體(ti) 監管職能。全麵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合理劃分各層級政府監管權責,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基層下沉,維護好公平競爭(zheng) 秩序。確保基層監管部門對下放的權限接得住、接得好,杜絕“懶政惰政”,構建從(cong) 中央到地方政令統一、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監管工作體(ti) 係,確保監管執行不變通、不走樣,真正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當然,鑒於(yu) 治理超大規模國家的極端複雜性,可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探索跨行政區域監管新路徑,通過“跨省通辦”、聯合執法等措施,提升跨區域市場監管協同治理水平。

  充分發揮監管“相關(guan) 者”的積極性。各行業(ye) 主管部門嚴(yan) 格落實行業(ye) 監管職責,相關(guan) 監管部門切實履行各自職責範圍內(nei) 監管責任。未來一個(ge) 時期應統籌執法資源,建立綜合監管部門和行業(ye) 監管部門聯動的工作機製。必須看到,行業(ye) 協會(hui) 商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在監管中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通過構建有效的政企溝通機製,探索形成政府監管、平台自律、行業(ye) 自治、社會(hui) 監督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持續提升市場監管效能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正從(cong) 追求“有沒有”向“好不好”迭代升級,人民期盼有更高水平的衣食住行,更安全有效的醫療衛生等民生服務。應緊扣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痛點開展精準監管。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管好“食品藥品”。食品藥品安全直接關(guan) 係群眾(zhong) 生命健康與(yu) 安全,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感與(yu) 獲得感。應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在標準、處罰、問責等方麵實行“最嚴(yan) ”監管,推進食品安全標本兼治、提升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二是堅持質量優(you) 先管好“工程工業(ye) ”。加強對工程建設領域統一公正監管,強化重要工業(ye) 產(chan) 品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督促企業(ye) 落實質量安全主體(ti) 責任。依紀依法嚴(yan) 厲查處違紀違法行為(wei) 。三是堅持有序發展管好“新業(ye) 態新模式”。近年來,我國各類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線上市場與(yu) 線下市場交織融合,創新和保護等需求更趨多元,對政府監管提出更高要求。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並重,及時補齊法規和標準空缺,提升監管效能。對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培訓、在線娛樂(le) 等重在強化線上線下一體(ti) 化監管。強化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ye) 態領域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規製,對平台經濟從(cong) 專(zhuan) 項整改轉向常態化監管,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發揮平台經濟在消除市場分割、打破地方保護等方麵的積極作用。

  市場監管是一個(ge) 涉及麵廣、觸及利益深、配套性強的係統工程,與(yu) 市場經濟發育水平、社會(hui) 治理結構完善程度以及其他領域的改革密切相關(guan) 。瞄向建設統一大市場的有為(wei) 監管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久久為(wei) 功。一是堅持依法監管。抓緊製定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涉外領域監管急需的法律法規,建立任職限製、終身禁入和終身追責製度。二是不斷創新監管形式。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ti) 化監管體(ti) 係,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堵塞監管漏洞,提升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針對市場主體(ti) 類型多樣、量大麵廣的現狀,不斷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製,發揮信用監管功效,充分運用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監管,讓市場違規者無所遁形。三是加強對監管者監督。嚴(yan) 格規範政府監管行為(wei) ,防止監管者“被俘虜”和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提高監管規範性和透明度,建立貫穿監管工作全過程的監督機製,切實維護好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樊繼達)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