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詩人塔米姆·毛林評當代拉中文學交流:熱烈如火焰,廣闊似海洋
中新社昆明6月22日電 題:智利詩人塔米姆·毛林評當代拉中文學交流:熱烈如火焰,廣闊似海洋
作者 熊佳欣
“拉中交往正處於(yu) 曆史最好時期,這為(wei) 拉中文學交流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條件,拉中文學交流日益密切、前景廣闊。”近日,獲得首屆大益國際寫(xie) 作獎的智利青年詩人塔米姆·毛林(Tamym Maullén)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講述他見證並參與(yu) 的當代拉中文學交流。
2022年被認為(wei) 是拉美“文學爆炸”發生60周年,拉美“文學爆炸”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巨大。20世紀60至70年代,一大批卓越的拉美文學作家、作品相繼湧現,被稱為(wei) 席卷世界的拉美“文學爆炸”。20世紀80年代,這些拉美文學作品湧入中國,引發了思想與(yu) 文化的交流碰撞,有力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變革,“尋根文學”、“先鋒文學”等流派相繼誕生。
當中國文壇正在拉美文學的影響下發生巨變之時,1985年,塔米姆·毛林出生於(yu) 智利首都聖地亞(ya) 哥。從(cong) 小對文學充滿興(xing) 趣的他,浸潤在“整個(ge) 美洲偉(wei) 大的詩歌傳(chuan) 統”與(yu) “遙遠卻又親(qin) 切的中國文學”中成長。塔米姆·毛林回憶:“我帶著驚奇讀的第一本書(shu) ,並使我愛上文學的便是老子的《道德經》,上麵繪有中國繪畫和書(shu) 法,是我童年的珍藏。”
隨著閱讀不斷深入,塔米姆·毛林從(cong) 魯迅的《狂人日記》中走進新文化運動後的中國,從(cong) 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yi) 作品中窺見熟悉的“拉美場景”,明迪、劉暢、顏艾琳等當代中國女詩人的作品也令他印象深刻,他坦言:“當代中國文學作品層出不窮且富有深度,主題涵蓋奇幻與(yu) 現實,我將持續了解、欣賞不斷前進的中國文學。”
“談及拉美與(yu) 中國通過文學聯結的深厚友誼,就不得不提巴勃羅·聶魯達。”塔米姆·毛林說。聶魯達被周恩來總理稱為(wei) “中拉友好之春的第一燕”,他曾三次到訪中國,與(yu) 中國詩人艾青成為(wei) 深入交往的摯友,攜手開啟中拉文學交流時代。
為(wei) 了更好地繼承聶魯達的精神,保護並傳(chuan) 播其文學遺產(chan) ,鼓勵青年創作,聶魯達基金會(hui) 在智利成立。目前,塔米姆·毛林在該組織負責書(shu) 籍和期刊的出版,教授青年詩歌課程,開展文學交流活動等,“我們(men) 追隨著聶魯達的腳步,努力探索拉中文學交流的更多途徑。”
最近,塔米姆·毛林主編的《筆記本》詩歌雜誌發行了一期中國當代詩歌特刊,首次刊發了20位中國當代詩人的作品,“這些作品主題多樣而深刻,均以非常當代的方式闡述,在讀者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下一步,我們(men) 將推介更多中國詩人及作家的作品,將碩果累累的交流持續推進。”對於(yu) 拉中文學交流的未來,塔米姆·毛林充滿期待,他建議應當持續加大翻譯力度,保持中拉作家互訪,“希望我們(men) 更加讀懂對方,在互相欣賞中深結友誼,開創拉中文學交流新時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