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和家長,謹防“高價誌願填報指導”陷阱
近期,各地將陸續發布2022年高考成績,並啟動開展高考誌願填報工作。教育部6月23日發布預警,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謹防“高價(jia) 誌願填報指導”陷阱。
教育部提示,社會(hui) 上有機構或個(ge) 人向考生和家長開展高價(jia) 誌願填報谘詢指導活動,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取不規範甚至詐騙等問題。近年來一些虛假詐騙案例形式特點大致如下:
虛假宣傳(chuan) 擁有所謂“內(nei) 部信息”。某網站自稱掌握內(nei) 部大數據,能夠“精準定位院校”等等。事實上,每年高考填報誌願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hui) 發布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和近年來各高校錄取分數情況,並不存在市麵上的谘詢機構或個(ge) 人聲稱的“內(nei) 部信息”。
假冒所謂誌願填報專(zhuan) 家身份。某谘詢機構打出廣告,稱團隊的專(zhuan) 家“獲得高考誌願規劃師認證”“來自著名高校”等。事實上,有關(guan) 部門從(cong) 未發放過“高考誌願規劃師”這類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該機構一些所謂“誌願規劃師”都是臨(lin) 時招募的社會(hui) 人員,按照總部提供的“台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家長購買(mai) 這些機構的服務不僅(jin) 花了冤枉錢,而且可能報錯誌願。
谘詢服務質量難以保障。有的機構聲稱“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費”,但實際上為(wei) 提高所謂的誌願填報成功率,鼓動考生填報較低分數即可錄取的高校或專(zhuan) 業(ye) ,損害考生的正當權益。
假借谘詢服務名義(yi) 進行詐騙。有的“誌願填報輔導”APP和網站假借為(wei) 考生“一對一”服務的名義(yi) ,收取高額費用後,溜之大吉;有的偽(wei) 造錄取通知書(shu) ,要求考生提前交學費;還有的機構要求考生填寫(xie) 許多不必要的個(ge) 人信息,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的鏈接,造成個(ge) 人隱私信息外泄。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積極為(wei) 考生提供誌願填報谘詢等公共服務,深入實施“2022高考護航行動”。教育部已協調相關(guan) 互聯網平台對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和屬地高校注冊(ce) 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百家號等在互聯網上進行統一權威標識,以便於(yu) 廣大考生和家長識別,獲取正規的招生政策和服務信息。此外,6月22日至28日,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台舉(ju) 辦“2022年高考網上谘詢周”活動,各高校將通過文字問答、視頻直播兩(liang) 種方式為(wei) 廣大考生提供免費的誌願填報谘詢服務。(記者胡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