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業內縱論電視動畫片創作這十年: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作品類型多元發展
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高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hui) 日前在北京舉(ju) 辦“電視藝術這十年”——電視動畫片創作研討會(hui) ,到場專(zhuan) 家與(yu) 業(ye) 內(nei) 人士圍繞十年來我國電視動畫創作的發展特點展開討論發言,並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中國視協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秘書(shu) 長範宗釵當日主持會(hui) 議,他指出,近十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動漫產(chan) 業(ye) 發展,先後提出動漫企業(ye) 認定工作、產(chan) 業(ye) 規劃、稅收優(you) 惠政策等,在國家政策保駕護航下,我國動漫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迅猛。2020年我國動漫產(chan) 業(ye) 已經完成“十三五”規劃的2500億(yi)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規模目標,可以看到國產(chan) 動畫創作和生產(chan) 持續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在產(chan) 量和質量方麵都有明顯的提升,類型和題材也日趨多元化,關(guan) 注和消費群體(ti) 也日漸眾(zhong) 多,電視人才隊伍表現出可喜的創作水平。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字出版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編審王飆表示,十年來,中國電視動畫的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整體(ti) 來看,我國經濟和市場已經具備支持國內(nei) 動漫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的基礎,整個(ge) 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
他指出,中國電視動畫的受眾(zhong) 群體(ti) 已從(cong) 低幼拓展到全齡段。“發展初期,我國動漫市場的受眾(zhong) 群體(ti) 多以低幼化為(wei) 主。隨著新媒體(ti) 的快速發展,用戶需求日益移動化、個(ge) 性化、多元化。網絡動漫受眾(zhong) 需求也發生變化,要求網絡動漫作品的定位和分類更加清晰,促進動漫市場的進一步細分。”王飆說。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認為(wei) ,動畫作品內(nei) 容越發多元化之中,這十年特別明顯的是現實題材的增加,包括曆史和現實結合、紅色題材,與(yu) 此同時相關(guan) 題材作品的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陳學會(hui) 當日特別提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無疑正在成為(wei) 中國動漫創作的根與(yu) 魂,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正在成為(wei) 中國動漫作品的形與(yu) 神。十年間,一批以中華優(you) 秀文化體(ti) 係為(wei) 背景,以中式建築、服裝、道具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為(wei) 符號,以東(dong) 方人麵龐為(wei) 角色特征的國風動畫作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形成了區分於(yu) 日美風格以外的另一種中國觀眾(zhong) 普遍喜愛的審美取向,為(wei) 國產(chan) 動畫繼承和發展“中國學派”,拓展民族性表達方式,提供了時尚而國際化的創新方案。
他指出,近些年,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動漫作品逐漸向全媒體(ti) 、全年齡、全領域深入發展。動畫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取材,也從(cong) 以往單純的改編古典名著、神話故事,向更全麵、更廣泛地涉獵轉變。中國功夫、中國飲食、中國建築、古代名人、地名文化、文物非遺、詩詞歌賦、中醫藥等等文化元素與(yu) 動漫相結合,創作出很多好的作品,有效地弘揚和傳(chuan) 播了中華文化。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動畫與(yu) 數字藝術學院院長黃心淵表示,十年來無論學生作品還是市場上作品,整體(ti) 來講都有明顯提升,“我感覺最深刻的,咱們(men) 上市創作裏邊強調圍繞大型主題創作,學生創作這一塊做了很多比賽,很多學生開始關(guan) 注,並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創作。”
當日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也都關(guan) 注到國產(chan) 動畫的出海情況,陳學會(hui) 表示,將傳(chuan) 統文化巧妙融入其中的《羅小黑戰記》在日本票房超過5.6億(yi) 日元,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海外發行的票房紀錄,說明傳(chuan) 統文化題材的動畫在海外是有市場有影響力的。
CMG視聽新媒體(ti) 中心央視頻內(nei) 容運營二部副主任謝娟稱,從(cong) 2012年開始,中國動漫積極地“走出去”“引進來”,學習(xi) 他國先進的製作技巧和理念,開啟了中外合拍之路。
她認為(wei) ,國漫出海,加速了國漫進軍(jun) 全球市場的路徑。國內(nei) 許多動漫平台也通過合拍方式實現跨國聯合出品。比如現在B站已參與(yu) 42個(ge) 日本動畫製作委員會(hui) ,其實占日本動畫總出品量10%以上,這個(ge) 數據非常可觀,這些案例均顯示出國漫出海長效發展的動力和實力。
謝娟指出,近年來,在提升動畫製作效率、節約成本方麵,技術的力量開始展現。去年杭州動漫節上,“動畫自動上色AI”將為(wei) 動畫上色的時間縮短為(wei) 原來的十分之一;通過現實場景的照片自動生成背景的技術,支持用實景照片製作動畫背景,可以在10秒鍾時間內(nei) 生成;或者通過二維手繪就能完成人物建模;高清修複技術、靜態漫畫轉視頻技術和動作捕捉技術廣泛應用等等。各種虛擬偶像的推出,更是延展著“動畫”在元宇宙時代的概念邊界的探索。她表示,可以預見,技術的發展,已經在未來較長周期內(nei) ,將成為(wei) 動漫生產(chan) 實現工業(ye) 化跨越發展的主導力量。
謝娟認為(wei) ,原創IP使得動畫具有全產(chan) 業(ye) 鏈運營、輪次運營的價(jia) 值,是動漫產(chan) 值特別是下遊產(chan) 業(ye) 鏈持續壯大的根本原因。和以往中國的動漫企業(ye) 熱衷於(yu) “代工”不同,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的動漫企業(ye) 開始積極主動地走上了原創動漫之路,希望打造出自己的原生IP。過去十年中國動畫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從(cong) 融合傳(chuan) 播、國漫出海、技術迭代、精品原創都是這十年發展的關(guan) 鍵詞。
“這些趨勢的出現,離不開媒體(ti) 深度融合和互聯網技術推動的影響。動畫是技術與(yu) 藝術緊密結合的一種媒介形態,展望未來十年,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中國動畫將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謝娟說。
據悉,此次會(hui) 議是中國視協“電視藝術這十年”係列研討會(hui) 的第三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