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190餘件文物講述“絲路文明”

發布時間:2022-06-28 10: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

  距今幾十萬(wan) 年的舊石器時代手斧、古老的楔形文字泥版、兩(liang) 河流域獨特的青金石飾物……近期,190餘(yu) 件敘利亞(ya) 文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講述著古老的“絲(si) 路文明”。

  6月25日,“邂逅·美索不達米亞(ya) ——敘利亞(ya) 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向公眾(zhong) 開放,本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並得到了敘利亞(ya) 駐華使館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覽共展出196件/組精美文物,記者在展廳看到,展覽分為(wei) “曙光”“變革”“爭(zheng) 霸”“融合”“對話”五個(ge) 單元,橫跨敘利亞(ya) 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以及希臘、羅馬和伊斯蘭(lan) 時代,描繪了長達50萬(wan) 年的文化圖景和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展覽介紹,敘利亞(ya) 地處亞(ya) 非歐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各種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從(cong) 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敘利亞(ya) 文化。敘利亞(ya) 擁有3500多處古跡,猶如一座裸露在藍天下的博物館,其文化多樣性譜寫(xie) 了一部壯麗(li) 的史詩。

  據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策展人祁鈺介紹,本次展覽的一大特點就是展出的敘利亞(ya) 文物均來自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等9家敘利亞(ya) 博物館,重點展品包括祭拜者雕像、亞(ya) 述壁畫、青金石項鏈等,策展環節側(ce) 重對該地區不同時期文明特點的梳理介紹,“在展覽中,觀眾(zhong) 可以發現,這麽(me) 多文物陳列在那裏就能了解該地區文明的多樣性”。

  此外,本次展覽還展示了來自西安碑林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3家國內(nei) 博物館的藏品。我國和敘利亞(ya) 交往曆史悠久,中國史書(shu) 先後將在古代敘利亞(ya) 地區建立的國家稱為(wei) “條支”“大秦”“大食”等,本次來自國內(nei) 的幾件文物,包括《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片、刻花紋石碑等,展示了中敘兩(liang) 國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展現了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傳(chuan) 統友誼。

  為(wei) 促進中敘人文交流,助力兩(liang) 國友好發展,滿足中國觀眾(zhong) 多元的觀展需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組織策劃了敘利亞(ya) 古代文物主題展覽來華巡展,“邂逅·美索不達米亞(ya) ——敘利亞(ya) 古代文物精品展”是該展來華巡展的第三站。此前,“‘敘’寫(xie) 傳(chuan) 奇——敘利亞(ya) 古代文物精品展”於(yu) 2021年8月4日至11月7日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展出,“文明的萬(wan) 花筒——敘利亞(ya) 古代文物精品展”於(yu) 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5月8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係列巡展為(wei) 中敘兩(liang) 個(ge) 古老文明之間的文化交往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內(nei) 容,為(wei) 促進中敘兩(liang) 國文明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ge) 新的人文交流平台,也讓中國觀眾(zhong) 可以從(cong) 不同角度感受亞(ya) 洲文化地緣相近、文化相親(qin) ,和而不同、和諧共存的特質,為(wei) 助力共建亞(ya) 洲命運共同體(t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了重要的人文基礎。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覽部主任顧恒說,本次展覽展期較長,主要是為(wei) 方便疫情期間觀眾(zhong) 可以更好地參觀這批珍貴文物。國家圖書(shu) 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後續還將舉(ju) 辦相關(guan) 主題講座,讓觀眾(zhong) 更好地了解璀璨的絲(si) 路文明。

    (光明日報北京6月27日電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