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溫故】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董冰(山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山東(dong) 行政學院〕副教授,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山東(dong) 省政德與(yu) 廉潔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6月2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把握時代潮流 締造光明未來》。文中指出:“‘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人間正道。我們(men) 要堅持開放包容,拆除一切阻礙生產(chan) 力發展的藩籬,引導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讓資金和技術自由流動,讓創新和智慧充分湧現,匯聚世界經濟增長合力。”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出自秦朝李斯的《諫逐客書(shu) 》。其大意為(wei) :正因為(wei) 泰山不拒絕微小的山石顆粒,才能變得如此高聳;河海不挑揀一條條細流,才能變得如此深廣。其深層的文化意蘊是,中華文化及其思想的發展從(cong) 未走向文化獨斷和排他,反之,在多種文化的交流、碰撞、 借鑒、吸納和融通中,以開放包容見長的中華文化得以不斷豐(feng) 富,更加博大深邃、生生不息。中華文化開放包容的精神品格並不獨見於(yu) 思想學術領域,而是展現在中華民族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內(nei) 政外交國防、政治經濟社會(hui) 生態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明原生的文化品質。其內(nei) 涵主要包括:
“天下一家”的整體(ti) 觀。我國自古就孕育了“多元一體(ti) ”的政治文化格局,追求一體(ti) 與(yu) 包容多元形成完美張力。古人對天下的理解極為(wei) 宏闊,“普天之下”包括一切可及和不可及之處,且天下無外,是一統寰宇的超越性概念。《禮記·禮運》集中論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的社會(hui) 理想,提出“以天下為(wei) 一家,以中國為(wei) 一人”的思想,認為(wei) 聖明的人視天下人為(wei) 一家,並能消除隔閡使天下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中華文化“天下一家”的整體(ti) 觀不是尋求地理空間上的開疆拓土,而是通過宣德懷柔、“修文德以來之”、以文“化成天下”,形成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道德和價(jia) 值認知,消解對“他者”的仇視和敵對,構築“天下為(wei) 公”“協和萬(wan) 邦”的文明型倫(lun) 理秩序結構。
“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以天地為(wei) 最大,天地相合則生育並包容萬(wan) 物。天道剛健有為(wei) 、自強不息,地道坤厚,胸懷寬廣、厚德載物。《尚書(shu) ·君陳》曰:“有容,德乃大。”厚德為(wei) 大德,有大德就有對天下萬(wan) 物的包容,德之厚重指向對人與(yu) 事多樣性、差異性的認可和尊重。《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wan) 物而不爭(zheng) 。”老子認為(wei) ,幫助他人而不與(yu) 其相爭(zheng) 是最高的德性。孔子主張“仁者愛人”“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愛人就是寬恕、包容他人。《論語·裏仁》記載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儒家忠恕之道以忠誠、寬容為(wei) 底色,不把個(ge) 人的意誌強加於(yu) 他人、他物,而是順應他人、他物的本性“立人”“達人”。以厚德為(wei) 價(jia) 值內(nei) 核和道德支撐,賦予了開放包容精神最大的善意和誠意。
“和而不同”的辯證智慧。孔子在《論語·子路》中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尚“和合”,反對同流合汙、無差別的苟同。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和”的概念,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可見,“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調適達致平衡、均衡之態,不同事物相輔相成才能相生相長。那麽(me) ,不同的事物如何相互對待呢?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辯證智慧無疑是精妙的。《中庸》雲(yun) :“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周易·係辭下》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禮記·樂(le) 記》更是主張:“同則相親(qin) ,異則相敬。”天下萬(wan) 物各有其本性及生存的權利,理應和平相處,如果存在共性,就增加相互之間的親(qin) 切感;如果不同就接受差異、相互尊重,最終實現兼容並蓄的和諧狀態。
古老的開放包容精神使中華民族在數次民族大融合中不斷壯大,使中華文化在曆次與(yu) 外來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斷繁盛,並形成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全球性挑戰持續增多,單邊主義(yi) 、霸權主義(yi) 等甚囂塵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將開放包容的文化理念用以指導處理國與(yu) 國的關(guan) 係。他多次向世界傳(chuan) 遞中華文化“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倡導不同國家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yu) 其他文明的差異,強調“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堅持攜手共進、互利共贏,在新形勢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竭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向全球提供公共產(chan) 品等,使中國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和讚同,在推動人類和平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展現出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為(wei) 和擔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