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古城新韻——麗江古城的文化新表達

發布時間:2022-07-04 14:59:00來源: 新華網

  時光不老,歲月如歌。始建於(yu) 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曆史的麗(li) 江古城,猶如一顆絢麗(li) 的寶石,鑲嵌在滇西北大地上。

  曆史的煙雲(yun) 拂過古城,積累起厚重的文化底蘊。如今,麗(li) 江古城集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5A級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四張“金名片”於(yu) 一身,享譽中外。

  以文潤城 古老之城韻悠長

  曆象眠山之西南陲,居廬駢集,縈坡帶穀……數百年前,徐霞客抵達麗(li) 江古城,用詩意的筆觸描繪了古城的風貌景象。在他眼中,這是個(ge) 民族和睦相處、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人文薈萃之都。

  以玉龍雪山為(wei) 屏,伴龍潭清泉而居,因馬幫文化而名,借發展旅遊而興(xing) 。麗(li) 江古城地處滇川藏交匯的核心地區,曆史上是滇西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漢唐時代通往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南方絲(si) 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走在這座沒有城牆的古城裏,幽深的院落、潺潺的溪流、光滑的石板路、古老的石橋……這裏的草木、磚瓦、屋巷都散發著濃厚的文化韻味。

  “你把手放在這些雕花上,就能觸摸到1875年的時光。”麵帶笑容的阿六叔如數家珍,話語聲回蕩在這個(ge) “四合五天井”格局的納西民居院落裏。

  飛簷翹角、黛瓦白牆。“恒裕公”院落是阿六叔的家,始建於(yu) 1875年,為(wei) 其家世代居住和經商所用。四方形院子,中間是大天井,周圍四個(ge) 小天井。“宅院保持80%以上的原貌,木雕堪稱一絕。”阿六叔說。

  2010年,阿六叔家老宅被打造成恒裕公民居博物館免費向社會(hui) 開放,2016年納入古城文化院落項目扶持。“我們(men) 生活在這裏,院落就是活的,曆史就可觸摸。”讓擔任館長和講解人的阿六叔自豪的是,宅院已成為(wei) 各地遊客體(ti) 驗古城活態民居文化的打卡地。

  像“恒裕公”一樣,古城裏一個(ge) 個(ge) 飽含曆史文化元素的老院落“活”了起來。麗(li) 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加強對古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揚,實施好名人故居遺跡修複、人文景觀建設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打造方國瑜故居、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ti) 驗館、徐霞客紀念館、同心阜馬幫博物館等27個(ge) 文化院落。

  “加減法”讓麗(li) 江古城商業(ye) 與(yu) 文化逐漸趨向平衡。自2019年開始,古城逐漸壓縮商鋪數量和規模,將經營項目劃分為(wei) 扶持類、倡導類、限製類和禁止類,取締與(yu) 古城“氣質”不符的經營項目,對文化傳(chuan) 承人、手工藝人開館授藝等展示弘揚傳(chuan) 統文化特色的店鋪給予扶持。

  麗(li) 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木麗(li) 說,文化院落傳(chuan) 承和特色文化傳(chuan) 播,讓文化活靈活現,滿足遊客深度體(ti) 驗文化的需求。

  擁抱創新 “新古城”也很時尚

  著金色長褂的東(dong) 巴(智者)搖動銅鈴,背景飄過東(dong) 巴象形文字,而後,激昂的音樂(le) 響起,演員們(men) 舞步鏗鏘……這是日日上演的大型民族風情舞蹈詩畫《麗(li) 水金沙》中的場景。領略完古城魅力,再來感受文化演出,是很多遊客的選擇。

  運用現代藝術手段,融合10多個(ge) 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和涵蓋10個(ge)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的《麗(li) 水金沙》自2002年5月首演以來,長演不衰。其優(you) 美曼妙的舞蹈、扣人心弦的音樂(le) 、豐(feng) 富多彩的服飾、神奇夢幻的燈效,為(wei) 遊客呈現絢麗(li) 多姿的視聽盛宴。

  “20年,演出1.86萬(wan) 餘(yu) 場,觀眾(zhong) 1500萬(wan) 人次。”麗(li) 水金沙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化新說,演出立足傳(chuan) 統民族文化的挖掘提升,演員是少數民族群眾(zhong) ,服飾、樂(le) 器等都原汁原味,保持原真性;定期修改和新編節目,目前是4.0版;演員傳(chuan) 承接續,文化內(nei) 涵不斷提升。

  隻有不斷謀新求變,文化產(chan) 業(ye) 才能保持生命力。《納西古樂(le) 》《麗(li) 江千古情》等演藝劇目同樣受歡迎,演藝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麗(li) 江文化旅遊重要組成部分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看山看水看演出成為(wei) 許多遊客的保留項目,探索時尚動感的“新古城”也是遊客的選擇。沄汐沉浸式劇場迎來許多解鎖古城新玩法的年輕人,劇場推出“劇本殺”遊戲,內(nei) 容設定和人物刻畫參照古城曆史文化,遊客李陽體(ti) 驗完劇本遊戲後說,通過遊戲認識麗(li) 江,很新鮮。

  記者在麗(li) 江古城曆史文化展示館內(nei) 看到,體(ti) 感互動、360度全息投影、多通道融合沉浸式空間等現代科技“大展身手”,遊客身臨(lin) 其境般領略曆史文化和民風民俗。“遊雲(yun) 南”App建成麗(li) 江古城智慧小鎮專(zhuan) 區,開設文化院落、誠信購物等板塊,為(wei) 遊客提供智能化、個(ge) 性化的服務;智能設備對酒吧聲音實時監測,超過規定分貝數實時預警;人流量大數據平台與(yu) 人流疏導係統銜接,實時監測人流量……智慧化運用遍布古城。

  麗(li) 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張育根說,麗(li) 江古城依托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實施智慧小鎮項目,構建智慧管理、服務、旅遊、創新體(ti) 係,科技賦能讓“新古城”“嗨”起來。

  薪火相傳(chuan)  文化之城春常在

  東(dong) 巴舞、洞經音樂(le) ……在名為(wei) 天地院的院落裏,民族歌舞、樂(le) 曲吸引遊客駐足觀賞,迄今已逾5萬(wan) 人品過這裏的“文化宴”。

  這裏有演員20多名,大都是附近村鎮唱歌、跳舞、演奏能手。22歲的納西族小夥(huo) 兒(er) 向江朋來此跟班學習(xi) 和演出。他說,先輩創造燦爛的民族文化,自己有責任把它傳(chuan) 承下去。

  “古城管理局給予扶持,我們(men) 免費對公眾(zhong) 開放。堅持演出是讓文化傳(chuan) 播得更遠。”天地院負責人和學光說,我們(men) 還開展文化傳(chuan) 習(xi) 工作,吸引年輕人前來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

  這種表演者與(yu) 觀眾(zhong) 近距離接觸互動的“小園子”式表演,每天都在古城免費上演。類似20多個(ge) 文化大院在政府扶持下,專(zhuan) 心向遊客展示文化。

  古城裏,各民族共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的場景尋常可見。“保護不是守著遺產(chan) 不變,要守正創新。”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二級研究員楊福泉認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和發展需要一代代努力,讓古城保持生機,文化不斷脈。

  近年來,在雪山書(shu) 院舉(ju) 辦的“麗(li) 江講壇”等活動興(xing) 起,許多學者、文化名人前來講授麗(li) 江曆史、民族文化等知識。“麗(li) 江講壇”自2012年開辦以來,舉(ju) 辦講座280多場次,增強了群眾(zhong) 保護文化遺產(chan) 的主人翁意識和自信心。麗(li) 江市委書(shu) 記浦虹說,古城不斷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造“文學、美術、音樂(le) ”新名片。

  年逾九旬的民族音樂(le) 家宣科堅持到場,揭開納西古樂(le) 演奏序幕;東(dong) 巴造紙技藝傳(chuan) 承人和秀昌親(qin) 手製作抗蟲、防蛀的東(dong) 巴紙,立誌將這項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下去……古城文化傳(chuan) 承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和閏元是納西族東(dong) 巴畫傳(chuan) 承人,在古城開設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ti) 驗館,為(wei) 遊客免費講解東(dong) 巴文字、繪畫、曆史,教遊客寫(xie) 東(dong) 巴文字。“年輕人也感興(xing) 趣,往往一待就是半天。”和閏元說。

  木麗(li) 說,古城在文化遺產(chan) 要素挖掘和厘清、文化遺產(chan) 展示與(yu) 闡釋等方麵發力,實施各種文化項目,建立“新老麗(li) 江人”共建、共管、共享機製,引導居民和經營戶將自身經營項目與(yu) 古城文化等融合創新。

  “文化是古城的生命線。”浦虹說,麗(li) 江古城要推進傳(chuan) 統文化現代表達,民族文化世界表達,以文化品位塑造古城形象,讓這座古老之城向世界展示開放、創新、自信的文化氣度,奏響文化新韻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