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黃:非遺文化進景區 文旅融合促發展
【贛南蘇區振興(xing) 十周年】江西宜黃:非遺文化進景區 文旅融合促發展
中國青年網撫州7月4日電走進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曹山文創街區,古香古色的建築風格令人恍若穿越唐朝,順著街道向前,當地特色宜黃戲《對丹》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
台上咿咿呀呀地唱著,台下熙熙攘攘地鬧著。“這裏上一次表演的宜黃戲是《花園禱告》,也非常受歡迎。我們(men) 宜黃人最喜歡看什麽(me) ?看戲!”舞台下,許多遊客發出陣陣感慨,街區導遊也忍不住心情澎湃,“我以前在家裏的時候,哪裏有演戲,家裏人都會(hui) 帶去看,戲班子經常會(hui) 去村落裏麵表演,我們(men) 就跟去各個(ge) 村子裏。”
“戲神遺落梨園曲,湯翁拾夢宜黃腔。”宜黃戲距今有近四百年曆史,可追溯到明末西秦腔的“吹調”,在清末又吸收其他聲腔和劇目而形成一個(ge) 多種聲腔綜合的劇種。2006年,宜黃戲入選為(wei) 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在2014年,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擁有近600年曆史的宜黃禾杠舞入選。而在曹山景區的中秋小鎮,由當地文化館組織的特色民間舞蹈禾杠舞也在熱鬧進行中,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一場視聽享受。
各色非遺項目輪番在景區上演,據悉,曹山文創街區不僅(jin) 布局了宜黃戲、夏布等非遺展示區,還有宮繡堂、醫養(yang) 館、鬥米壺等傳(chuan) 統文化館,以及瓷板畫油畫、文創中心等藝術品展示館,還有咖啡館、土特產(chan) 等休閑區,讓遊客在自然康養(yang) 中享受非遺藝術魅力,暢享身心愉悅。
走入街區內(nei) 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古色古香的裝飾風格中刻著“學習(xi) 中國書(shu) 的真功夫”幾個(ge) 繁體(ti) 大字,場內(nei) 陳列著以活動為(wei) 主題的各色畫展,由相關(guan) 專(zhuan) 家或是小朋友獨具匠心創作,街道正對著的另一側(ce) 則是宜黃本土創作的特色文物,包括陶瓷、書(shu) 畫等等。當地街區導遊介紹稱:“這些展畫和百姓生活相融合、和普通文化相融合、和東(dong) 奧活動相融合,通過這些畫展,彰顯文化魅力,可以促進我們(men) 文旅融合。”
據了解,今年5月,宜黃縣文廣新旅局組織舉(ju) 辦非遺進景區活動,先後在曹山景區展演了國家級非遺傳(chuan) 統宜黃戲《遊園》、《拾玉鐲》、紅色題材宜黃現代戲《兩(liang) 壺銀元》、宜黃禾杠舞《卓望情歌》和省級非遺宜黃儺(nuo) 舞《跳儺(nuo) 神》,為(wei) 廣大遊客送上文化大餐,推動文化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助力旅遊消費加熱升溫。
作為(wei) 禪韻戲鄉(xiang) ,近年來,宜黃縣文旅局推動加快文化與(yu) 生態、旅遊、康養(yang) 、中醫藥等方麵的融合,發展醫療康養(yang) 旅遊、鄉(xiang) 村旅遊,打造省內(nei) 知名康養(yang) 度假勝地。此外,宜黃縣還積極開展活態傳(chuan) 承工作,努力弘揚禾杠舞、宜黃戲等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擴大宣傳(chuan) 力度,製作出版相關(guan) 資料,培植受眾(zhong) 群體(ti) ,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活力。(閔旭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